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6-0226-01
脑出血是指脑实质内有血管的破裂,大多数是由于脑血管破裂所致,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意外。临床多表现为意识丧失、偏瘫、失语、脑脊液不正常,重症者出现昏迷,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脑出血患者在救治期间,护理工作极为重要,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对一位护理人员而言,必须充分了解和掌握脑出血的发病原因、病情变化及临床表现等知识,提高护理技能,才能更好地配合医师的治疗,达到患者最佳康复的效果。
一、病因
大约半数是因高血压所致,以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最常见。其他病因包括脑动脉粥样硬化、血液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脑淀粉样血管病变、脑动脉炎、先天性血管畸形、梗死性脑出血、抗凝或溶栓治疗等。
二、临床表现
多数有高血压、头痛病史,寒冷季节发病率高。起病常突然而无预感,少数患者有前驱症状,表现多头痛、头晕、肢体麻木或活动不便、口齿不清等,可能与血压增高有关。多在体力活动或精神激动时发病,大多在数小时内发展至高峰。急性期常见的主要表现有头痛、头晕、呕吐、脉搏减弱、意识障碍、偏瘫、失语、偏盲、大小便失禁等。发病时有明显的血压升高,一般在170/110mmHg(23.9/14.6kPa)以上,多数患者脑膜刺激征呈阳性,瞳孔常有双侧不等大,眼底可见动脉硬化、出血。常有心脏异常体征。幕上病变者对侧肢体软瘫,两眼出血侧偏斜,破入脑室或脑干出血则出现深昏迷、高热、去大脑强直、双侧瞳孔缩小或扩大。
三、护理
3.1常规护理
发病后24~48h内尽量不要搬动患者,要绝对卧床休息。患者头部要稍垫高并用冰袋冷敷,防止再度出血。保持静脉补液通畅,必要时取表浅大静脉穿刺,滴注甘露醇需加压使滴速保持在120~125滴/min。各项护理操作的时间要集中,避免对患者多次刺激,以防再出血。床头抬高15~30°,给患者翻身时,动作要轻、稳、缓慢,保护头部避免震荡。在急性期内应密切注意患者意识状态、瞳孔、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每30~60min记录1次,如果发现患者昏迷加深,瞳孔有变化,呼吸不规则,脉搏微弱、快速,血压不稳定或有抽搐等情况,除采取相应的紧急护理措施外,应及时请医生进行脱水、降颅压处理,防止脑疝发生。病房尽量保持安静、舒适,避免一切可引起血压及颅内压增高的因素。
3.2昏迷患者护理
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随时做好抢救准备。患者多因昏迷致咳嗽反射消失,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呕吐物常误吸入气管支气管内引起肺炎及肺不张,加重脑缺氧,因此对脑出血的患者应给予吸氧及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将患者头偏向一侧,方便口腔分泌物向外引流,每天进行口腔护理2~3次。昏迷患者常常有尿潴留和小便失禁现象,可以经常热敷膀胱区,以刺激膀胱收缩,也可以进行按摩,协助排尿。对长时间昏迷暂时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饮食。做好心理护理,避免情绪激动,解除患者不安、恐惧、愤怒、抑郁等心理,保持心情舒畅。烦躁患者要加强保护,以防坠床摔伤。
3.3饮食护理
脑出血的患者发病72h内禁食,静脉维持营养。如无呕吐及胃出血,第3天放置胃管,最初液体量应控制在2000mL左右,以免加重脑水肿。急性期患者给予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应由营养师将主食配以牛奶、蔬菜汁和果汁等,使食物密度均匀,粘稠适度,色、香、味俱全,利于消化,吸收。限制钠盐摄入(少于3g/d),钠盐过多储留会加重脑水肿。食物温度适宜,不易过冷、过热。
3.4康复护理
脑出血患者致残率高,运动功能障碍、感觉功能障碍和语言功能障碍是最常见的。各种神经功能的康复是一个循序渐进而漫长的过程。由于出血的部位不同,致瘫的部位也不同,造成许多患者愈后仍不能生活自理。因此,患者在住院期间,在病情趋于稳定的情况下,要适当地对患者进行局部功能锻炼,康复护理应从疾病的发生时开始,必须与治疗同时进行。康复可增加感觉信息的输入,促进潜伏通路及休眠突触的活化,并可杜绝或减轻废用综合征及并发症的发生,如褥疮、肌肉萎缩、关节疼痛、关节挛缩等,缩短康复疗程。
3.5心理护理
患者均为中老年患者,由于起病后丧失自理能力,病人常有忧郁、沮丧、烦躁、易怒、悲观失望等情绪反应。这些不良因素妨碍病情的康复,护理人员必须怀着深厚的同情心,一方面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热情主动关心体贴患者。应加强心理护理,帮助患者调整心理情绪,避免产生痛苦、绝望、焦虑、自卑等心理,从心理上关心体贴病人,多与病人交谈,安慰鼓励病人,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耐心的解释病情,消除病人的疑虑及悲观情绪,使之了解自己的病情,建立和巩固功能康复训练的信心和决心维持患者家庭和谐、社会融洽,让患者体会到相互信任所带来的愉快情绪,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四、出院指导
1脑出血可多次发作,应经常随诊,每天测血压,定期做血糖、血脂、心电图等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如出现肢麻、肢瘫、失语及突然头痛、呕吐、意识改变加重,必须及时到医院就诊。以降低及稳定血压,防止反跳及过度波动。
2酒和烟都能使血管收缩、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加速动脉硬化,有高血压病、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症的人,尤应戒烟酒。选择清淡、低盐、低脂、适量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食物,多食蔬菜及水果,避免辛辣食物,戒烟酒,保持大便通畅。体胖者适当减轻体重,减少热量摄入,忌食纯糖。
3调情志,保持乐观情绪,避免过于激动。做到心境平静,减少烦恼,悲喜勿过,淡泊名利,知足常乐。
4康复训练过程艰苦而漫长,或终生伴随,需要有信心、耐心、恒心,应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5生活规律,注意劳逸结合。
我们相信,在医护人员的精心医治护理下,在患者及家属的积极配合下,更多的高血压病人一定会早日康复,活出人生精彩!
脑出血是指脑实质内有血管的破裂,大多数是由于脑血管破裂所致,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意外。临床多表现为意识丧失、偏瘫、失语、脑脊液不正常,重症者出现昏迷,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脑出血患者在救治期间,护理工作极为重要,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对一位护理人员而言,必须充分了解和掌握脑出血的发病原因、病情变化及临床表现等知识,提高护理技能,才能更好地配合医师的治疗,达到患者最佳康复的效果。
一、病因
大约半数是因高血压所致,以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最常见。其他病因包括脑动脉粥样硬化、血液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脑淀粉样血管病变、脑动脉炎、先天性血管畸形、梗死性脑出血、抗凝或溶栓治疗等。
二、临床表现
多数有高血压、头痛病史,寒冷季节发病率高。起病常突然而无预感,少数患者有前驱症状,表现多头痛、头晕、肢体麻木或活动不便、口齿不清等,可能与血压增高有关。多在体力活动或精神激动时发病,大多在数小时内发展至高峰。急性期常见的主要表现有头痛、头晕、呕吐、脉搏减弱、意识障碍、偏瘫、失语、偏盲、大小便失禁等。发病时有明显的血压升高,一般在170/110mmHg(23.9/14.6kPa)以上,多数患者脑膜刺激征呈阳性,瞳孔常有双侧不等大,眼底可见动脉硬化、出血。常有心脏异常体征。幕上病变者对侧肢体软瘫,两眼出血侧偏斜,破入脑室或脑干出血则出现深昏迷、高热、去大脑强直、双侧瞳孔缩小或扩大。
三、护理
3.1常规护理
发病后24~48h内尽量不要搬动患者,要绝对卧床休息。患者头部要稍垫高并用冰袋冷敷,防止再度出血。保持静脉补液通畅,必要时取表浅大静脉穿刺,滴注甘露醇需加压使滴速保持在120~125滴/min。各项护理操作的时间要集中,避免对患者多次刺激,以防再出血。床头抬高15~30°,给患者翻身时,动作要轻、稳、缓慢,保护头部避免震荡。在急性期内应密切注意患者意识状态、瞳孔、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每30~60min记录1次,如果发现患者昏迷加深,瞳孔有变化,呼吸不规则,脉搏微弱、快速,血压不稳定或有抽搐等情况,除采取相应的紧急护理措施外,应及时请医生进行脱水、降颅压处理,防止脑疝发生。病房尽量保持安静、舒适,避免一切可引起血压及颅内压增高的因素。
3.2昏迷患者护理
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随时做好抢救准备。患者多因昏迷致咳嗽反射消失,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呕吐物常误吸入气管支气管内引起肺炎及肺不张,加重脑缺氧,因此对脑出血的患者应给予吸氧及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将患者头偏向一侧,方便口腔分泌物向外引流,每天进行口腔护理2~3次。昏迷患者常常有尿潴留和小便失禁现象,可以经常热敷膀胱区,以刺激膀胱收缩,也可以进行按摩,协助排尿。对长时间昏迷暂时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饮食。做好心理护理,避免情绪激动,解除患者不安、恐惧、愤怒、抑郁等心理,保持心情舒畅。烦躁患者要加强保护,以防坠床摔伤。
3.3饮食护理
脑出血的患者发病72h内禁食,静脉维持营养。如无呕吐及胃出血,第3天放置胃管,最初液体量应控制在2000mL左右,以免加重脑水肿。急性期患者给予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应由营养师将主食配以牛奶、蔬菜汁和果汁等,使食物密度均匀,粘稠适度,色、香、味俱全,利于消化,吸收。限制钠盐摄入(少于3g/d),钠盐过多储留会加重脑水肿。食物温度适宜,不易过冷、过热。
3.4康复护理
脑出血患者致残率高,运动功能障碍、感觉功能障碍和语言功能障碍是最常见的。各种神经功能的康复是一个循序渐进而漫长的过程。由于出血的部位不同,致瘫的部位也不同,造成许多患者愈后仍不能生活自理。因此,患者在住院期间,在病情趋于稳定的情况下,要适当地对患者进行局部功能锻炼,康复护理应从疾病的发生时开始,必须与治疗同时进行。康复可增加感觉信息的输入,促进潜伏通路及休眠突触的活化,并可杜绝或减轻废用综合征及并发症的发生,如褥疮、肌肉萎缩、关节疼痛、关节挛缩等,缩短康复疗程。
3.5心理护理
患者均为中老年患者,由于起病后丧失自理能力,病人常有忧郁、沮丧、烦躁、易怒、悲观失望等情绪反应。这些不良因素妨碍病情的康复,护理人员必须怀着深厚的同情心,一方面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热情主动关心体贴患者。应加强心理护理,帮助患者调整心理情绪,避免产生痛苦、绝望、焦虑、自卑等心理,从心理上关心体贴病人,多与病人交谈,安慰鼓励病人,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耐心的解释病情,消除病人的疑虑及悲观情绪,使之了解自己的病情,建立和巩固功能康复训练的信心和决心维持患者家庭和谐、社会融洽,让患者体会到相互信任所带来的愉快情绪,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四、出院指导
1脑出血可多次发作,应经常随诊,每天测血压,定期做血糖、血脂、心电图等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如出现肢麻、肢瘫、失语及突然头痛、呕吐、意识改变加重,必须及时到医院就诊。以降低及稳定血压,防止反跳及过度波动。
2酒和烟都能使血管收缩、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加速动脉硬化,有高血压病、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症的人,尤应戒烟酒。选择清淡、低盐、低脂、适量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食物,多食蔬菜及水果,避免辛辣食物,戒烟酒,保持大便通畅。体胖者适当减轻体重,减少热量摄入,忌食纯糖。
3调情志,保持乐观情绪,避免过于激动。做到心境平静,减少烦恼,悲喜勿过,淡泊名利,知足常乐。
4康复训练过程艰苦而漫长,或终生伴随,需要有信心、耐心、恒心,应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5生活规律,注意劳逸结合。
我们相信,在医护人员的精心医治护理下,在患者及家属的积极配合下,更多的高血压病人一定会早日康复,活出人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