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与预防性用药的意义

来源 :全国第八次临床麻醉知识更新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uu_u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目的:通过大样本调查,分析影响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的因素并观察围术期预防应用不同5-HT3受体拮抗剂对病人PONV发生率的影响,并探讨预防性用药的意义.   研究方法:试验分为三个观察组,无论手术采用何种麻醉方法,均在完成麻醉诱导及各项操作后、于外科手术切皮前经静脉小壶一次性给予预防性药物,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于术后24小时回访病人并观察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研究结果:显著影响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的因素包括性别、麻醉方式、手术时间、是否使用阿片类药物镇痛及既往PONV或晕动病史.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欧必亭组PONV发生率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ONV发生率依次为空白组28.3﹪、枢丹组26.3﹪、欧必亭组21.4﹪,但对女性或接受全麻的患者应用枢丹或欧必亭均可有效的降低其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   研究结论:显著影响PONV发生率的因素有性别、麻醉方式、手术时间、是否使用阿片类药物镇痛及既往PONV或晕动病史.女性或接受全麻的患者预防性应用枢丹或欧必亭是有意义的.
其他文献
从“互联网+”到“互联网+教育”、“互联网+社区教育”实现了互联网技术最新成果与社区教育深度融合。基于“互联网+”的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平台构建策略,基于“互联网+”的社区教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阿司匹林;抵抗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16X(2006)06—0402-03  自20世纪70年代起阿司匹林(acetylsalicylic acid,ASA)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但发现部分患者在服用治疗剂量ASA时仍发生血栓栓塞等血管事件,即对ASA的抗血小板作用发生抵抗的现象。直至90年代初,缺血性脑
高校管理水平的滞后,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高校教学与科研方面的工作,制约着学校进一步的发展。目前,高校管理目标的实现存在诸多问题,党的群众路线作为指导思想,将落实党的群众
《庄子》的比喻词可分为全喻型、半喻型两大类型。根据构词方式,全喻型又可分为语法构词和语音构词两类,半喻型仅包括语法构词中的偏正式一类。与先秦其他典籍相比,《庄子》比喻
背景:骨水泥对人体有一定的毒害作用,且骨水泥髋关节置换后翻修的概率较高,据报道,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的远期固定效果明显优于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便于翻修。目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