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Q-T离散度临床意义探讨

来源 :实用心电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EH)患者QT离散度(QTd)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8例EH致左室肥大(LWH)A组和62例EH左室正常(B组)与40例正常人(C组)心电图作对照分析.结果A组QTd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1).结论A组QTd增加与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恶性心律失常呈正相关,且与心功能情况密切相关.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某高校中青年教师异常心电图的发生情况,为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受检者取平卧位,描记常规12导联心电图。将534例心电图按年龄分为4个年龄段进行分析。
目的应用心向量图(VCG)对下壁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及非心脏病患者进行检查并与心电图(ECG)对比分析,探讨VCG对下壁OM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比分析经确诊的50例下壁OMI者(A组)及100例
目的探讨下壁急性心肌梗死(AMI)心电图(ECG)相关冠脉病变的判断及合并右室AMI的判断。方法选择急性期内进行了冠脉造影(CAG)的下壁AMI者58例,比较ECG与CAG结果。结果58例中单支病变3
患者男,36岁.于2003年10月26日晚饭前饮52度白酒约9两左右,晨3h睡眠中突感心前区疼痛,为压榨性疼痛,并向左肩放射,口服止痛片2片无好转,故急来我院就诊.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
目的探讨正常男女青年心电图肢体导联T波形态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日本光电9320K心电图机常规描记12导联心电图后,分别统计男女青年肢体导联T波形态及变化规律。结果正
目的探讨典型心房扑动(AF)的电生理特性及导管消融(RFCA)疗效。方法18例AF者行心内电生理检查,标测心房激动顺序,确定折返环部位行线性消融治疗。结果18例中持续性AF8例(44.4%),诱发出AF
<正> 自1903年Einthoven开创心电图学以来,已走过100年的风雨历程,在此期间有多少先辈为心电事业付出了艰辛的劳动。1895年Einthoven开始潜心研究英国物理学家Waller应用的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