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取穴规律研究

来源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hngah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针刺治疗腰椎管狭窄症选穴规律.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2009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中文数据库CNKI、万方、维普中针刺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相关文献,归纳分析选穴规律.结果 共纳入合格文献40篇,涉及68个腧穴,使用频次共631次,经络主要以足太阳膀胱经(50.72%)、督脉(43.66%)和足少阳胆经(38.03%)为主,均为阳经;选穴部位以腰背部(43.28%)和下肢部(37.31%)为主;常用穴位前10依次为委中、肾俞、华佗夹脊、腰阳关、环跳、阳陵泉、命门穴、大肠俞、悬钟、昆仑.结论 现代针灸治疗腰椎管狭窄症重视局部取穴和循经取穴.腧穴以华佗夹脊、大椎穴、腰阳关为基础处方进行加减.
其他文献
作为近现代史上中医药对外交流互摄互融的巅峰时期,明代中国在药材贸易、医药典籍、医疗技术的中外交流方面空前繁荣。由于朝贡体系、郑和下西洋、地理大发现、民间海外贸易等重要交流通路的形成,中医药的海外交流版图扩张至东亚、南亚、西欧。在互通互融的背景下,中医药学得以依照各国文明强盛程度,与各国本土医药体系进行交流与碰撞。故试图从不同交流通路和地理维度的视角下,窥探中医药在海外交流的过程中,中医药体系和各国医药体系的相互影响。
目的观察防己黄芪汤加味联合针刺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探讨针药结合干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及作用机理,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临床证据。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2月—2020年10月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健康教育及生活干预,扶他林外敷患处。对照组给予秋水仙碱片;治疗组给予防己黄芪汤加味联合针刺。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血UA、CRP、ESR均明显下降,2组治疗均有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血U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演变至今,中医药全周期的防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基于传统医学理论认为其属“疫病”范畴,可从温病论治,本文从秋燥化冬温、时疫源燥、恢复期从燥论治、燥扰心神的中医综合调试四个方面进行论述,旨在通过论述燥邪在此次疫情发生发展的体现,为恢复期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