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质激素应用于创伤性休克治疗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ojianpku7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糖皮质激素对创伤性休克过程中血浆内皮素浓度和组织氧分压的影响,探讨其对创伤性休克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创伤性休克动物模型,根据应用地塞米松的不同分为S组(休克对照组)、H组(大剂量组)及L组(小剂量组),检测不同时相点用药后1 h血浆内皮素及组织氧分压,并监测血液动力学变化.结果同S组相比,H组及L组休克早期血浆内皮素(ET)浓度及组织氧分压无差异显著性,H组及L组大鼠在复苏后5 h及7 h血浆ET浓度、平均动脉压及肝脏、小肠的组织氧分压变化均有差异显著性,而H组的变化更为显著.结论糖皮质激素于休克后期应用可显著降低血浆内皮素浓度,提升平均动脉压,改善内脏器官的组织氧分压,从而改善休克模型的预后,而大剂量应用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其他文献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8岁,因头痛头晕1年伴右侧肢体痉挛性抽搐1次而就诊,查体患者无特殊神经系病理体征,CT检查示中段镰旁有一类圆形混杂密度实质性肿瘤灶,随之行MRI复查(图1):见类圆形肿瘤约5 cm×6 cm×6 cm大小,位于大脑镰两侧,呈脑外膨胀性生长特征,胼胝体体部被明显下压,在瘤体上缘可见大脑镰向左侧推移,肿瘤与脑室及胼胝体无明显联系。
目的 用多层螺旋CT做胸部影像检查,探讨SARS和其他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CAP)的鉴别诊断价值,并对两组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价.方法 SARS患者64例,男28例,女36例,年龄18~93岁平均(42.3岁),CAP患者46例,男29例,女17例,年龄28~88岁(平均70.1岁),其中23例检出呼吸道致病微生物.110例患者均经过多排螺旋CT
目的 探讨结核抗体(TB-Ab)在煤工尘肺并发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3种TB-Ab检测卡对2002年11月~2003年12月住院的240例煤工尘肺并发肺结核患者和20例单纯煤工尘肺患者进行血清TB-Ab检测,若有一种结果阳性者,则该患者TB-Ab判定为阳性.结果240例煤工尘肺并发肺结核患者中,TB-Ab阳性73例,敏感率为30.4%.其中,67例菌阳者中TB-Ab阳性31例,
目的 用插入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的逆转录病毒包装细胞(pLTKcSN/VPC)和更昔洛韦(Ganciclovir,GCV)治疗恶性胶质瘤,探讨其毒副作用和疗效.方法14例恶性胶质瘤尽可能切除肿瘤,瘤床多点注射pLTKcSN/VPC,注射点每人平均50点,接种量依据瘤床面积而定,每人注射量8~16ml不等,平均13.92ml/人,于术后7~10d开始,静脉点滴GCV,10mg·kg-1·d-1,
目的 探讨用组织块培养图像分析技术测定鼻咽肿瘤组织SF2值对肿瘤放射效应的预测价值.方法用组织块培养图像分析技术测定46例鼻咽癌患者新鲜的鼻咽部活检病理标本的SF2,并用CT和临床体检手段评估患者放疗过程中的鼻咽部肿瘤消退情况和颈部转移淋巴结消退情况,以放疗结束后3月时CT和临床资料评估即时疗效.结果46例活检肿瘤组织的SF2与鼻咽部肿瘤完全消退剂量、转移淋巴结全消退剂量、40Gy时鼻咽部肿瘤消退
目的通过胶囊内镜在诊断小肠出血中的应用探讨其诊断意义,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研究.方法利用胶囊内镜检查了50例小肠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过胃镜、肠镜等传统检查方法未能明确诊断;将患者按照出血次数分为3组:A组出血大于5次,B组出血在2~5次之间,C组仅出血1次.有18例接受手术治疗.结果在50名患者中有39例(78%)患者发现了出血原因,A组患者中检出率为92.9%(26/28),B组为71.4%
目的 探讨活体肝移植受者术后外科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活体供肝原位部分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发生肝动脉栓塞2例(11.1%),其中1例手术取栓失败,2例均接受再次肝移植,获得成功;门静脉栓塞1例(5.6%),手术取栓失败,患者死亡;胆漏2例(11.1%),经置管引流、抗感染治疗后痊愈;无流出道梗阻及胆道狭窄发生.住院期间死亡2例,分别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门静脉栓塞.结论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