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辞”背后的就业质量之忧

来源 :教育与职业·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XYIMA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毕业生高比例“闪辞”现象,耐人寻味。一方面,反映了大学毕业生对职场生活的不适应,高校的教育教学难辞其咎;另一方面,又折射出就业质量不高的现实,政府、社会和企业更应该反思。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初次就业率”统计,都仅仅是从数量角度作简单反映。在提高质量成为高等教育核心使命的当下,大学生就业也应该从提高数量转向提高质量,没有大学生就业质量的统计和评价,无疑是不科学、不全面的。
  就业质量是一个衡量劳动者在整个就业过程中就业状况的综合性概念。就业质量涉及就业者与就业岗位的适配性问题,对一个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就业质量低下,往往导致工伤事故频发、劳动纠纷不断、跳槽频繁、就业稳定性差,而这正是我国就业领域最为突出的问题和矛盾所在。
  提高就业质量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紧密相关,但又不能必然关联。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校应负主要责任;提高就业质量,政府与社会该负主要责任。高校立即可以做的工作,除了多开展职业前瞻的相关课程,加强就业辅导,尤其是就业心理的辅导,多鼓励学生参加实践、实习、见习之外,十分有限。而政府与社会,可以努力的空间更大。就业质量不高,不仅仅是大学毕业生的问题,更是中国社会就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从政府的角度来说,提高就业质量短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立法,反就业歧视方面的立法、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方面的立法,完善工资保障方面的立法等等,以剛性的法律、有效的监管促使用人单位建设良好的组织文化,轻松的组织氛围,明朗的职业前景、晋升空间和丰厚的薪酬激励。当然,提高就业质量,最根本的措施,还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新疆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所形成的人口红利问题进行深入探析,并就如何维持人口红利期以促进新疆经济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自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要组织开展区域卫生规划工作以来,国家有关部委陆续出台了推进区域卫生规划的许多政策措施。多年的实践表明,区域卫生规
为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快速开展,加速民族文化的传播,在实践教学的基础上提出“创新动态组合“教学模式,并通过教学试验验证其可行性。实验结果显示,“创新动态
[摘要]部分大学生追求个人至上的价值观,缺乏高尚的人生目标,个性要强意志薄弱。许多高等院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还停留在“两课”、社会公益活动和一些校园文化活动等层面上。而孙中山的公民教育内涵由培养国民意识、规复国民人格、养成国民能力、振作国民精神、提高国民素质五个方面组成,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开辟了重要阵地。我们应吸收孙中山公民教育思想的精华,通过打造和谐校园文化、开展校园活动、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