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全面发育迟缓患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来源 :昆明医科大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l4055670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对于全面发育迟缓患儿通过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的护理干预,同期观察组在该基础上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结果:2组患儿入组时精细动作、粗大动作、社交能力、语言能力、以及适应性方面的DQ值均较低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精细动作、粗大动作、社交能力、语言能力、以及适应性方面的DQ值上升幅度均大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通过对全面发育迟缓患儿运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促进患儿神经、运动、语言及智力等各方面的发育。
  关键词:全面发育迟缓;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患儿;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0)02-228-01
  全面发育迟缓是指患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表现出的发育速度放缓、顺序异常等情况,临床发病率高达6~8%[1]。通常正常情况下儿童可以实现正常发育,然而受到家族遗传因素、宫内发育不良、染色体异常以及慢性疾病等因素影响,容易对儿童正常生长发育产生影响,从而诱发全面发育迟缓[2]。此类患儿在运动、语言、以及社会交往等各方面的能力均与其他健康儿童存在较大差异,该疾病的发生对于患儿的键康成长带来较大影响,与此同时也给家庭与社会增加了巨大的负担。为了改善患儿的发育迟缓现象,以下将探究通过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1资料以及方法
  1.1临床资料
  抽取2017年8月~2019年8月本院70例全面发育迟缓患儿,依据护理干预差异性分组,即观察组:35例,男/女:18/17;年龄9个月~5岁,均值為(2.2±0.3)岁。对照组:35例,男/女:19/16;年龄7个月~5岁,均值为(2.4±0.2)岁。2组临床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的护理干预,即加强患儿的病情监护,严格遵医嘱给予相应的药物护理,同时加强患儿家长的健康知识宣教等;同期观察组在该基础上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如下:(1)感知觉训练:1)视知觉:在患儿的早期阶段,通过运用具有鲜艳颜色的玩具以及卡片等来吸引患儿关注度,之后通过对玩具及卡片等进行左右移动,从而帮助扩大其视觉感知区域。随着训练的不断开展,确保患儿能够完成左右迫视力物体,并可随物体移动而左右移动;2)触觉:通过应用触觉球等相关物品使患儿在接触不同物品的过程当中来提升其指尖等相关肢体部位具有的感觉;3)听知觉:在距离患儿耳朵大约15厘米左右,应用具备不同频率、音质和音量的声源,来对患儿实施干扰约三到五秒一次,期间需间隔两秒左右之后继续进行干扰,从而提升患儿对于各种声音具有的敏感度。观察患儿能够准确的感知具体声源以后可以尝试变化声源位置,也可通过更改音量大小来提升患儿的听知觉;(2)记忆力训练:在患儿进行记忆力训练的过程中,应该和患儿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在训练早期需要引导患儿对日常用品和家人等进行识别,之后不断扩大患儿的记忆力训练内容,同时在训练期间要不断调动患儿的视觉触觉和听觉,通过运用差异化的记忆通道来帮助提升训练效果[3];(3)语言训练:在进行语言训练的过程中,需要鼓励并引导患儿进行眼睛的对视和交流,在此期间可以给予患儿一些爱抚行为来帮助提高其对于身体触觉具有的感知能力。也可选择患儿比较感兴趣的玩具以及日常事务等,来帮助引导其参与到交换游戏中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
  1.3评价标准
  2组患儿均于干预前后利用Gesell发育评估表对其五大功能区的发育商(DQ)进行评估,包括患儿的精细动作、粗大动作、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能力以及适应性,其中各DQ值≥85分代表该项能力的发育情况正常。
  1.4统计学方法
  涉及数据以SPSS19.0分析,数据标准差以(±s)描述,组间数据t、χ2检验,P<0.05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组患儿入组时精细动作、粗大动作、社交能力、语言能力、以及适应性方面的DQ值均较低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精细动作、粗大动作、社交能力、语言能力、以及适应性方面的DQ值上升幅度均大于对照组,且P<0.05。
  3讨论
  儿童全面发育迟缓的发病原因十分复杂,与体质量、患儿窒息以及早产等因素均是影响儿童语言、精神和运动等正常发育的相关危险因素[4]。采取有效的护理和干预措施来帮助改善患儿的发育迟缓,能够降低患儿智力低下以及脑瘫等疾病发生风险,同时对于提升我国人口整体素质等均具有重要价值。对于小儿来说尚处于脑发育的关键阶段,并且发育速度相对较快,特别是患儿的神经系统还处于较高的发育水平。在该阶段患儿神经系统的胶质细胞相对活跃,并且也是患儿突触等进行发育的重要阶段,通过进行有益的外界刺激,有利于促进患儿脑袋适应能力的提升,并且患儿年龄越小,大脑代偿能力也相应越好,所以此时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的脑部更具可塑性[5]。所以通过开展早期的康复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儿的发育效果,更有利于促进其语言、运动、肢体和智力等方面的发育和改善。本次研究中针,对观察组患儿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分别从感知觉训练、记忆力训练以及语言训练等不同层面进行患儿的康复训练指导[6]。从对比结果来看,观察组患儿经护理干预后在精细动作、社交能力、适应性以及语言能力和粗大动作等方面的QD值改善情况好于同期对照组。提示,通过积极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全面发育迟缓患儿的总体护理价值,可更有利于促进患儿的发育和成长。
  综上所述,通过对全面发育迟缓患儿运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促进患儿神经、运动、语言及智力等各方面的发育。
  参考文献
  [1]齐小杰.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语言发育迟缓儿童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30(17):3091-3092.
  [2]蒋宁宁.康复护理干预对精神发育迟缓患儿的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30(05):502-503.
  [3]张桂芳,海敬,尚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语言发育迟缓儿童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8,25(09):1223-1224.
  [4]石琳.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语言发育迟缓儿童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8,29(08):1030-1032.
  [5]张璞.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语言发育迟缓儿童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08):1507-1508.
  [6]詹淑琴.社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影响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05):680-681.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枸橼酸抗凝技术血液滤过治疗在?脏手术围术期的应?,观察枸橼酸抗凝?血滤患者的临床情况,总结护理要点和干预措施,以供临床借鉴。方法:选取心脏疾病围术期的危重透析患者,在床旁透析治疗中应?枸橼酸局部抗凝,血流量 100—150ml/min。分别在透析的全过程每小时监测患者透析管路内血 pH、剩余碱(BE) 及血总钙水平与病人自身的动脉血?分析中的血 PH 值,剩余碱(BE)及血清钙值对
期刊
摘要:目的 就健康体检护理中沟通技巧的应用效果展开探讨。方法 选取2018年在我中心接受体检的60名人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健康体检,观察组则在其基础上再运用沟通技巧,对两组人员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满意度评分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体检者的依从性评分也比对照组显著要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沟通技巧运用于健康体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改良水合氯醛灌肠在不同时间段的镇静效果对婴幼儿肺功能检查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2018.4-2019.12期间本院收治的100例需行肺功能检查的婴幼儿当作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于早上(8:00-12:00)行肺功能检查的婴幼儿当做研究A组,另将50例于下午(14:00-17:00)行肺功能检查的婴幼儿当做研究B组,比较两组的镇静效果。结果 研究A组的镇静总有效率与肺功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营养支持护理在重型颅脑外伤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3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儿,按就诊先后分成观察组(n=15)与对照组(n=15),对照组采用早期营养支持护理,观察组采用延期营养支持护理,观察两组开始营养支持时间、ICU治疗时间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后,观察组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高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进展性闭塞的病理变化和脑梗死防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大脑中动脉从重度狭窄到闭塞而无神经功能损害病例的影像结果和临床特点。结果 14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平均(66.00±10.93)岁,所有患者伴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患者MRA,CTA和DSA结果显示从狭窄到闭塞平均时间需要(13.86±4.44)月。结论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积极药物治疗也可以达到血管闭塞而无神经功能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微创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在护理期间阶梯式康复护理的临床价值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接治的微创腰椎间盘突出患者38例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9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阶梯式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在门诊采取健康教育和规范管理后的效果。方法 对2018年07月-2019年12月在本单位门诊产检并住院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简称GDM)孕妇203例和在外院产检到本单位住院分娩的GDM孕妇18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有建档,本单位的GDM孕妇作为观察组,给予问卷评估、发放相关知识手册、个体化健康教育、体重管理、血糖控制等措施。此类孕妇还通过微信群进行相关知识咨询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在剖宫产产妇实施优质护理在促进其切口恢复中的效果;方法 将106例行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结果 观察组产妇切口甲级愈合所占比例58.49%高于常规组33.96%,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且P<0.05;结论 针对剖宫产产妇,在围术期实施优质护理,有利于促进切口愈合,缩短下床时间与住院时间。  关键词:剖宫
期刊
摘要:目的:对西藏地区婴儿颅内出血患儿振幅整合脑电图的特点以及患儿预后进行分析,从而对患儿预后做出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诊治的30例颅内出血患儿的振幅整合脑电图结果,并收集同期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其他无神经系统病症累及患儿30例,并对这60名患儿出院后进行1-3个月随访。结果:1年半时间内诊断颅内出血患儿34例,行振幅整合脑电图检查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癌胚抗原(CEA)与无淋巴结转移型(pN0)结直肠癌(CRC)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接受根治性手术的402例pTXN0M0 CRC患者。CEA水平的截点采用X-tile分析,计算出截止点为5.5ng/ml。按此截点进行分组:高CEA水平组(n=101;CEA> 5.5ng/ml)、低CEA水平组(n=301;CEA≤ 5.5ng/ml)。使用Pearson的χ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