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告赢国际大鳄:民间组织已觉醒

来源 :妇女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w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关于盲人广播培训的国际慈善项目,在合作双方正式签约之后,因合同中各项资金预算均为空白而流产。面对“正宗的国际玩笑”,合作方之一——北京红丹丹教育文化交流中心(以下简称红丹丹)提出质疑,并将最终撕毁合同的英国传媒大鳄BBC下属机构世界服务信托公司(以下简称BBCWST)告上法庭。这是我国草根组织因筹款引发官司的第一案。
  2016年初,因为《慈善法》的发布,这个旨在预警中国社会组织(俗称NGO)、维护民间组织公信力的经典案例引起我国公益领域的普遍关注,有专家预言:以红丹丹主任郑晓洁为代表的草根组织负责人已经觉醒。
  邂逅“上帝使者”,雪中送炭为何遥遥无期
  2003年7月30日,旨在帮助残障人职业技能培训的红丹丹教育文化交流中心在北京市朝阳区工商局正式注册,郑晓洁是负责人。当年9月,在朋友介绍下,郑晓洁与英国低视力盲人郝曦相识。郝曦说,他不定期地给BBC提供广播节目,可以和红丹丹合作盲人广播培训项目,帮助红丹丹从国际上申请资金。
  资金短缺一直制约着红丹丹的发展,如果能和国际慈善项目成功合作,将有资金注入。红丹丹在事业举步维艰的时刻,听到这样一个消息,自然欣喜无比。
  应盲人青年学习广播节目编播制作的要求,也为了与国际慈善项目合作做准备,红丹丹推出了由盲人参与制作的广播节目《心目看世界》,在北京新闻广播台《人生热线》栏目一经播出,很受欢迎。红丹丹开创了中国盲人广播培训及制作的先河,由他们培训的盲人学员杨青风、李宁和李艳双等集体通过北京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颁发的一级甲等证书。
  很快,郑晓洁、郝曦分别代表红丹丹和BBCWST签订合作协议,明确了合作主题:为《In touch for china》盲人广播制作培训项目开展合作。主要内容包括:在北京成立一个进行广播人才培训及节目制作的机构,培养36名盲人和4名健全人记者、制作人,制作广播节目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每周播出一期等。
  协议中,他们明确了由红丹丹决定项目的资金走向与流程。双方确认,英国大乐透基金会每季度向BBCWST拨发项目款,BBCWST将项目款拨给红丹丹指定的财务监管机构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简称中国民促会),由其负责专项资金的监督和管理。红丹丹在遵守中国法律的前提下实施项目。
  郝曦用合作协议、红丹丹年度报告、财务报告及《心目看世界》的录音资料等文件,以BBCWST的名义将《In touch for china》项目递交英国彩票基金审批,申请费用为49万英镑。但是,由于各有分工,加上申请工作在英国进行,红丹丹无法对郝曦的行为有效监督。从英国大乐透基金会批准该项目到BBCWST得到项目资金,郝曦5个多月都没有向红丹丹通报项目的任何批复进程和有关文件,因此郑晓洁根本不知道项目合作主体中被加进了由郝曦担任主席的第三方——英华视障人基金会(简称英华),而且本应拨到财务监管机构中国民促会的第一季度的项目款也被划入英华的账户。
  这就预示着,红丹丹与BBCWST的项目合作,极有可能变成郝曦与红丹丹的分包合作。
  随后,郝曦来到北京,郑晓洁陪他走访了中国民促会,并向他提供了接款账号。可当郑晓洁询问英国大乐透基金会批准的资金数额是多少时,郝曦一改往日的和善,强硬地说:“你们没有资格知道。”最后经不住郑晓洁的再三追问,郝曦才表示:只给红丹丹7.9万英镑,不接受就换人。双方开始了争执。


  在红丹丹工作会议上,双方提到BBCWST律师起草的协议书,红丹丹并没有提供预算,但文件却表明他们已经提供。更让郑晓洁感到蹊跷的是,一个国际机构律师起草的主合同关于项目资金总额、分配给红丹丹的数额等都是空白,并规定“该合同取代以往任何文字和口头协议”“合同本身不能作为法律依据对英方工作人员的过失进行起诉”“未经英方允许,红丹丹不能向任何人透露项目的任何信息”等,这太不符合国际规则了。
  红丹丹开始质疑这份合同,也开始质疑郝曦的身份,要求他提供身份证明和项目通知书等文件。否则,他们就要通知英国大乐透基金会退掉项目。
  很快,红丹丹收到了BBCWST发来的项目批准通知书和郝曦的身份证明等,他们发现,英国大乐透基金会批准的数额为36.4758万英镑,根本不是郝曦所说的7.9万英镑。
  在红丹丹的要求下,郝曦发来了第二份协议书,这次他标明了红丹丹的项目经费是7.9万英镑和批准的总数是36.4758万英镑,但是其中BBCWST与英国大乐透基金会签署的协议附件仍为空白。于是红丹丹建议,双方拟定一个7.9万英镑的工作计划,郝曦却说7.9万英镑已经包括项目的总目标。郑晓洁表示,不论多少钱,但必须有工作计划和完整的手续,郝曦却说:“就这么多钱,不做就换掉你。我现在有这个权力了。”郑晓洁对申请过程提出“存在漏洞”的质疑,郝曦也毫不隐讳地承认是他“骗取了BBCWST律师的签字”。
  郝曦的强硬,来自英华作为合作第三方的加入。也就是说,他已经从一个项目的筹款者,摇身一变成为筹款者、翻译、项目申请人和项目执行者。显而易见,既有的事实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英华完全可以代替红丹丹和红丹丹指定的中方财务监管机构。双方陷入僵持。
  随后,红丹丹以邀请郝曦向三位实习大学生介绍项目的名义,召集人员座谈。对于现场有录像的提示,胜券在握的郝曦毫不在乎,说到忘情处,竟将违规操作项目申请的全过程和盘托出。这一情形让除了郝曦之外的所有在座者目瞪口呆。毫无疑问,这“不打自招”的滑稽一幕在一定程度上救了红丹丹。至少,他们在取证的道路上有了较大的一步,而这一步竟然来得如此意外。此后,所有的会议记录、电子邮件等各种资料都被红丹丹悉心保存。
  很快,郝曦将约2万英镑现金给了郑晓洁,说是“第一季度拨款”。郑晓洁认为付款方式不规范,便派会计陪同郝曦到中国民促会交接款项。中国民促会财务人员因为郝曦使用现金操作,当场拒收。尽管如此,红丹丹依然按照计划开展项目培训及问卷调查工作。因为红丹丹之前垫资租赁教室及装修,资金投入较大,郑晓洁以个人名义向郝曦为《In touch for china》借款6万元人民币,为项目培训做准备。   困惑就出现在了这里。红丹丹已经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开展前期工作,如果不接受郝曦的条件,他们将无法承受因前期筹备形成的债务;可如果接受条件,整个项目可以现金操作,工作人员可以有每人每月250~600英镑的收入,可既定工作目标却无法完成,其实质就是欺骗国际资助人,出卖道德和盲人群体的利益。
  红丹丹集体讨论后一致认为:不论是在项目管理的技术层面还是从公益行动的行为准则来讲,都不能与项目协调人的欺诈行为同流合污。
  噩梦总要醒来,草根组织状告世界基金会
  当时,我国还没出现第二家在广播电视制作领域致力于残疾人文化交流的民间组织。红丹丹作为“中国唯一一家”的特殊身份,在合作协议中是明确的。可是,突如其来的是,北京一加一文化交流中心(简称1+1)出现了。
  在红丹丹为上述项目准备装修的日子,红丹丹志愿者解岩、傅高山及盲人学员杨青风和李艳双先后离开。让郑晓洁颇感纳闷的是,那段日子,解岩时常会咨询成立民间组织的程序。郑晓洁说:“解岩,你是不是想成立民间组织?如果你有这方面的想法,我全力支持你,如果大家都来从事帮助残障人的工作,那将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听郑晓洁这样说,解岩总是回避:“我只是问问。”后来因为在给盲人讲电影时,解岩以身体不好为由没有现场讲解,而是播放讲解录音,被劝离红丹丹。
  2006年3月,1+1在北京市工商局注册成立,随后不久,BBCWST就撕毁了与红丹丹的合同。1+1的成立和随后他们与BBCWST的合作,让“中国唯一一家在广播电视制作领域致力于残疾人文化交流的民间组织”红丹丹措手不及。
  接着,没签空白协议的红丹丹再次向BBCWST主任蒂芬·金(Stephen King)发送电子邮件。当年5月19日,埃利·霍沃思邮件通知红丹丹:鉴于“交流障碍”和“信任的破裂”,BBCWST决定与红丹丹终止合作。在此期间,郝曦拿红丹丹劝离解岩的事情做文章,对外表示,红丹丹歧视盲人。
  2006年10月,BBCWST和1+1实施同名项目《In touch for china》。红丹丹努力了三年之久的合作化为泡影。
  红丹丹从事残障人事业,特别是在盲人广播节目制作和培训项目中,倾其所有,只是希望给中国的盲人群体做更多的事。《In touch for china》项目合作的中断,给了红丹丹当头一棒。
  郑晓洁知道,红丹丹的弱小与BBCWST的强大无法相比。“正如郝曦多次提到的,对于BBCWST来说,36万英镑的项目太小了,但是BBCWST对员工所出现的低级错误不予纠正反而支持,这让人感到吃惊。或许,BBCWST也是受害方。”
  由于纠纷,一些本来有意支持红丹丹资金的国外机构纷纷询问,不知“歧视盲人”的真假。他们表示,我们不能支持一个有问题的组织。“不起诉,就不能说明事实真相。”同时,也为了让更多的人避免此类伤害,红丹丹决定起诉BBCWST。
  随后,红丹丹的志愿律师们做了充分准备,为郑晓洁提供了大量确凿证据。在法官询问郑晓洁要求对方赔偿多少钱时,郑晓洁说:“我们就让法院判赔一分钱,就要这象征意义,让人们知道我们不是为了钱才打官司的。我们是为了尊严而战!”她说:“公益项目不是商业行为,必须公正透明,起诉BBCWST就是为众多草根组织预警。”
  唯一的一次开庭,被告除了BBCWST聘请的一位代理律师和他的助手到场外,没见到其他人的身影。滑稽的是,这位律师竟然连代理授权都没有,说他凌晨1点才接到出庭的通知。开庭后,到了10点半,该律师的代理授权才被送到法庭。法庭调查过程中,这位代理律师竟然向郑晓洁询问郝曦是男还是女。
  慈善真假之争,中国NGO强力预警
  最终,案件没有像红丹丹预想的那样走向判决,法庭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建议他们接受调解。这个建议遭到红丹丹反对。他们认为,该案件看似属于合同违约,其实性质恶劣,“我们不在乎赔多少钱,只想通过判决讨个说法”。最后,考虑到BBCWST在项目合作中也是受害者,红丹丹接受了法官的建议。
  调解中,红丹丹向被告提出,BBCWST必须接受三条:第一,证明红丹丹没有歧视盲人的行为;第二,证明红丹丹在合作期间做了大量工作;第三,赔偿红丹丹损失。BBCWST表示愿意接受这三条,但要求此案不能公开调解结果,否则删掉前两条。红丹丹走上法庭,最终的目的就是公开事实真相,如果调解结果不公开,他们将“继续背着黑锅行走江湖”。于是,没有得到满意答复的BBCWST删掉了前两条。
  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法官的主持下,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协议规定,BBCWST通过郝曦向红丹丹支付的6万元借款作为《In touch for china》项目的费用,不再由红丹丹返还;BBCWST在调解协议签订之日起三十日内给付红丹丹4万元。
  2009年1月,赔偿款到账。
  当郑晓洁觉得此事就此结束时,一位专家告诉她:“红丹丹是第一个在签字前找我们咨询的NGO组织,因为你没有最后签字,我还可以帮你们。”
  郑晓洁在走访了数位国内外NGO专家后发现,中国很多NGO组织不了解国际规则和合作事项,在手续不全的情况下就会与对方签订合作协议。项目进行中,当发现被骗为时已晚。中方非但得不到资金,还会因背了黑锅在NGO组织中消失。
  此后三四年的时间内,红丹丹因为与BBCWST的纠纷,更拿不到国际资金支持了。他们开始尝试国内募款。然而,由于NGO组织鱼龙混杂,导致政府往往持怀疑态度。红丹丹经历过“真假慈善”纠纷,也是举步维艰。
  在脚踏实地的坚守中,红丹丹获得2008年中国慈善奖。这个殊荣,是对郑晓洁及其团队最大的肯定。
  2011年4月,红丹丹通过首都公益慈善联合会申请,获得北京市社会建设专项基金5万元,用于盲人出行方面的项目培训。面对首次来自政府的资金支持,郑晓洁热泪盈眶。她知道,这对于饱经风霜的红丹丹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2012年,红丹丹“心目影院”获得北京市政府十大品牌公益项目称号;2014年,“心目图书馆”“假如给我三天黑暗”(助盲体验项目)分别获得2014年北京市政府十大公益项目金奖和银奖。
  2015年,郑晓洁向所有民间组织培训机构建言:应将与国际合作的注意事项和经验作为重要课程内容讲授,进行早期预防教育,以避免刚刚成长起来的NGO遭受灭顶之灾。她向所有爱心组织和各界人士倡导一种理念——公益环境不容污染。
  2016年3月16日,习近平主席签发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已由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自2016年9月1日起施行。郑晓洁感到,中国民间社会组织的春天已经来临。
  〔编辑:潘金瑞〕
其他文献
经济全球化愈演愈烈,企业要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获取信息是关键所在.据美国<幸福杂志>统计,全球五百强企业的前一百名企业和美国90%的公司均拥有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