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学研究

来源 :白血病淋巴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c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中国人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MBL)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探讨其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DLBCL,NOS)在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方面的差异.方法 收集24例PMBL作为研究对象,以31例DLBCL,NOS作为对照组,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并进行临床随访.结果 PMBL组发病中位年龄30岁,对照组中位年龄61岁,两组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临床上PMBL组纵隔压迫症状常见.组织形态上,PMBL组肿瘤细胞符合DLBCL的形态学特点.全部病例均可见程度不等的间质硬化,超过70.8%(17/24)的病例可见明显的胶原束分割.免疫表型上PMBL组40.0%(6/15)表达CD23,与对照组(3.2%,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 PMBL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常见于年轻女性,以纵隔巨大占位及纵隔相关区域侵犯多见,全身系统性累及少见.PMBL形态学特点为弥漫性增生的肿瘤细胞被粗细不等的胶原纤维分割.CD23阳性有助于与DLBCL,NOS的鉴别诊断。

其他文献
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是管理技术与具体项目过程相结合的产物.在工程实践中,只有不断创新管理理念开拓思路,逐步提高组织的项目管理水平和能力,才能最终提高项目管
介绍第54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有关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研究领域的几个亮点.第二代测序揭示了MDS患者的基因突变谱系.为提高去甲基化药物治疗MDS患者的有效病例数和进一步改善疗效期,一些预测疗效的新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参数得以不断被确认。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其预后与患者年龄、免疫亚型、基因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密切相关.第54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大量报道了有关ALL发病机制、预后及治疗等领域的最新进展.对ALL的基因表达谱、靶向治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方面的亮点进行介绍。
多数学者将细胞的死亡形式分为凋亡性程序性细胞死亡(Apoptosis)、自噬性程序性细胞死亡(Autophagy)和细胞坏死(Necrosis)3种类型.自噬(Autophagy)是凋亡之外的第二种程序性
在第54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上,与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的报道共417篇,其中46篇与淋巴瘤相关.对年会有关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方面的报道进行介绍。
日本大地震导致的核泄漏事故,将核电安全再一次推到风口浪尖。福岛核危机会不会演化成第二个“切尔诺贝利事件”?核能究竟是不是一只被打开的“潘多拉盒子”?核能开发过程中的“零风险”是否存在?一旦发生严重事故如何收场?  这一连串的问题引发了全球巨大关注。核能开发是继续前行还是回归原点?核电未来发展的路径究竟在哪里?  回顾人类对核能开发的历史,可以看到——  1951年12月20日,美国实验增殖堆一号由
摘要:诗歌的特性要求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切勿丧失诗歌的本真,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还原诗歌的特有韵味。本文特从教学诗意氛围营造、教学结构巧妙设置、以诗解诗信息增量等方面就诗歌诗意化教学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究。  关键词:诗意;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3-0028  《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要求能“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
双击淋巴瘤(DHL)特征介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和伯基特淋巴瘤(BL)之间,通常伴有myc基因断裂和其他重现性染色体断裂的疾病,常见myc和bcl-2基因的易位.其临床表现具有乳酸脱氢酶升高、骨髓受累、Ann Abort分期晚期、B症状、结外受累、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等特征.因与DLBCL和BL有部分重叠,所以依靠病理诊断很难将其区分出来,目前主要的诊断方法为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荧光原位
目的 探讨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应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治疗的恶性血液病(包括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淋巴瘤)92例患者资料.分为ATG预防组(66例)和无ATG组(26例).ATG剂量为1.5 mg/kg,移植前第4天至移植前第1天.比较两组急性GVHD(aGVHD)和慢
构建了一个三阶段泡沫模型,并运用CARA型效用模型建立了投资者效用差函数,研究了在不同泡沫阶段,投资者的风险规避度和对其他投资者卖出股票概率的推断这两个因素对投资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