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实验教学十大现代技术应用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qad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仅能节省实验时间、节约实验材料,而且可以充分发挥实验的整体功能,使学生能多、快、好、省的获得知识和能力,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对学生参入实验的兴趣进行“激发”
  有趣的视频、奇特的声音,以其形、光、声、色等多种效能呈现在学生面前,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求知欲,调动他们参入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做声音产生和传播的实验前,放几段瀑布奔涌、虎啸猿鸣,鸟语花香、彩蝶飞舞,钢花飞溅、火车长鸣的录象,使学生对自然和人为发出的不同声音有初步的感受,产生急于了解声音是如何发出的、为什么能产生不同声音的浓厚兴趣。又如,通过视频,展示冰天雪地中的探险队员利用太阳光取火的镜头,激发学生探究凸透镜性质的兴趣。
  二、对实验方案进行
  “设计”
  探究性实验题目确定之后,学生一般都要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案,然后进行交流、讨论、补充、修改、完善。如设计氢气的制取和性质的实验时,让同学们课前通过互联网查找、归纳,提出许多方案,发到教师指定的信箱内,上课时教师把信箱的内容显示在屏幕上(也可让同学都写在纸上,选择有代表性的通过实物投影仪投到大屏幕上),和同学们一起讨论、修改,最终确定几种好的方案进行实验。
  三、对实验过程进行
  “演示”
  有些基本的仪器使用操作实验,往往需要教师反复的讲解、示范,占用大量课堂时间,留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往往较短,影响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课件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如“显微镜的使用”一课,用多媒体把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展示给学生,然后对照构造图解析各部分名称、作用和使用方法步骤,同时用文字配合教师的讲解,清楚简洁,可节约大量时间给学生动手操作,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对实验现象进行“对比”
  许多时候需要对相关实验进行比较、分析才能得出结论,有时由于现象差别不大,又不在同一个时间、空间内,比较起来有困难。有效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比较就非常清楚了。如“利用金属和稀酸反应研究镁、铝、锌、铁、铜活动性”的实验,把分别放有少量镁、铝、锌、铁、铜的小烧杯放到实物投影仪上,然后分别向小烧杯中注入少量稀硫酸,这时从屏幕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气泡(氢气)的形成多少和反应剧烈程度,一对比,可以清楚地得出这些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简单明了,印象深刻。
  五、对实验难点进行
  “突破”
  在实验教学进行到重点、难点内容时,适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充分发挥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思维器官的功能,增强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分散知识难点,化难为易。如在做“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的实验时,电流如何在电路中流动是教学难点。利用多媒体技术配合实验,将电流流向展示在大屏幕上,使学生清楚的看到,只有电流流过的电阻丝才发挥作用,这时再配以移动滑片的模拟动画实验,层层透析,使学生对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的原理有了清醒的认识。
  六、对实验结果进行“归纳”
  实验教学中,经常要对不同时期的实验内容进行比较、概括和归纳,多媒体的信息量大、交互快,能增大知识密度,加快教学速度,提高教学效益。如对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收集实验进行比较,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有关文字、声音、图象、表格动态展现,避免了重复实验,掌握了它们的异同。这样,不仅使学生认知形成了系统,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
  七、对实验内容进行“拓展”
  一个实验所需的知识往往很多,有些是学生尚不知道的,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给予及时的拓展和补充,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多媒体技术在这方面就发挥了其优势。如:在做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时,需要学生对口腔结构和细胞分裂分化的知识有所了解,这时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简单的介绍,省时省力,既保证了实验的效果,又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八、对细小结构进行“放大”
  许多实验现象由于可视范围较小,很难让每个学生都看清楚,适时利用电、声、光、像等手段,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如物理学中“磁场与感应线”的实验,将磁铁、铁屑摆放在玻璃板上,然后放在投影仪上,在屏幕上就可以清楚地看到磁场和感应线,效果非常好。又如在化学中“硫酸铜结晶”的实验,将盛有硫酸铜饱和水溶液的烧杯放在投影仪的载物台上,然后取一小块蓝矾晶体用线系于一根玻璃棒中间,再将玻璃棒横于烧杯口上,使蓝矾晶体悬于饱和溶液下部,再调整好投影仪的焦距,就可在屏幕上看到晶体逐渐长大的现象。再如生物实验中,讲解细胞结构和组织结构时,用显微投影仪把细胞装片(如水绵、团藻)或组织装片(如根、茎、叶横切面等)上物体的实际形态投到屏幕上进行讲解,可加深印象,增强记忆。
  九、对课堂难以完成的实验
  进行“模拟”
  有些实验现象肉眼观察不到,有些实验没有条件做或有很大的危险性,不能在课堂上演示,但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模拟。如分子的运动、电子的排列、电流的流动、电磁波的传播等,看不见,摸不着,抽象而不好理解,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可将这些现象模拟的惟妙惟肖。再如生命的起源、地球的演变、化石的形成等过程漫长而久远,无法回到当时的场景,为提高教学效果,可借助现代声音、动画、视频技术将其模拟出来。又如爆炸、炸裂(如试管等)等实验,危险性大,不宜在课堂上进行,但可用计算机进行模拟。
  十、对已做过的实验进行
  “重复”
  中学的实验课结束后,学生很少有机会进行重复实验,复习时只能凭记忆进行,往往效果欠佳。充分利用投影片、录象片、多媒体课件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对已做过的实验进行“重复”,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复习课的兴趣,加深记忆,还可以纠正实验中的失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烟台市电化教育馆)
其他文献
水族馆的一个水箱里,十几条鱼神秘失踪。倒空水箱,才发现里面竟然有一条1米多长的海洋巨虫,正是它吃掉了那十几条鱼。这究竟是一种什么虫呢?  据国际媒体2016年3月初报道,2015年10月,在英国萨里郡一家水族馆的一个水箱里,十几条鱼神秘失踪。该馆员工在倒空这个容积为0.91立方米的水箱后赫然发现,该水箱中竟然有一条令人毛骨悚然、长达1.07米的虫子——博比特虫。毫无疑问,正是它吃掉了那十几条鱼。水
快速性心律失常目前最好的方法是行射频消融术,它是一项根治性技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2001年11月至2006年5月我院共为456例病人行射频消融根治术。现报告如下。
“语文天生重要”这是一句广告语,细细品味这6个字,含义隽永深刻,它充分肯定了语文的重要性。作为母语,她是我们牙牙学语时就首先接触到的,可以说她深入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语文学习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所以语文教学也就更显得至关重要。语文的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那么如何让学生爱上语文呢?通过近几年的教学,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1 将“爱”进行到底    爱是人类共同的语言
报刊、电视和网络上各种健康知识和饮食建议层出不穷,彼此矛盾的说法也比比皆是,那么孰是孰非?让我们看看专家是怎么说的。  随着现代人对健康越来越重视,五花八门的“健康常识”也随处可见。它们一会儿说咖啡对健康有益,一会儿说咖啡致癌;这个说鸡蛋是最佳的营养来源,那个说鸡蛋吃了升高体内胆固醇……越是听得多越是无所适从。以下关于几种食物的说法,全部来自于严肃的科学研究结果,希望这能解开你长久的疑惑。咖啡  
目前,我国正在调整、改革课程体系和更新教学内容的机制,英语教材的改编更注重了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能力,因此,新教学大纲增加了一定的词汇、交际用语、语法、泛听、泛读等。教学内容的增多,必定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一定的困难,特别是乡、镇中学更为明显。作为一个教师,应如何面对这些困难,帮助学生学好英语,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浓厚的兴趣可培养
如何改革中学历史课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历史课的教学质量?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改变为由他们自己探索知识的过程?这些一直是中学历史教师长期以来思考的问题。为此,历史教师开始研究运用多媒体技术复现历史情境,把历史全貌呈现在学生面前,将学生置于特定的氛围中,形成对知识的主动探求、发现和体验,使历史课更加丰满,视野更加开阔,效果更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的状况.方法:对82例新生儿窒息患者进行心肌酶谱、心电图(EKG)等项目检查,以评价其心肌损害程度.结果:82例中并发心肌损害66例,血清心肌酶谱均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