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W市局后勤服务社会化的相关情况为基础,概述过往至今的实践情况,阐释并分析在具体管理发挥关键作用的重要手段及其作用,进而在适当关照涌现问题的基础上思考推进提升后勤服务社会化水准的建议。
关键词: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市场化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5-000-01
机关后勤服务是机关事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保障是机关事务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重要内容,W市局在广泛调研探索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改革与创新,持续推动机关后勤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进程,不断完善社会化保障。
一、W市局后勤服务社会化实践
2004年,W市政府机关整体搬入新市行政中心,W市局抓住机遇,积极创新载体和方法,开始了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进程。多年来,在保洁、会务、安保、工程、设施设备维保及后勤配套服务等工作中积极进行市场化探索和改革,形成了物业服务市场化、食堂采购市场化以及安保服务市场化的整体格局。
(一)物业服务市场化
在市场化的选择上,该局主要通过政府采购选取专业公司,要求必须三星级以上酒店或一级物业公司,具有相关资质,有能力提供保洁、会议、绿化、设备维保等后勤保障服务管理,有相关业绩、管理经验和良好信誉且注册资金在300万元(含)以上。与此同时该局根据以往服务运行情况以及未来发展规划,对招标内容、标段划分方式、考核细则等进行适时调整,以更适应市场化的需求。
(二)食堂采购市场化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组织人员到市区各大批发市场和苍南、瑞安等地开展调研,掌握行情。在物品采购上,实行公开询价竞价和一级批发市场采购方式,将采购的物资分六大类进行询价竞价,工程和服务项目直接向社会采购,建立健全公开、公平、透明平台,择优选择供应商,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采购成本。同时,通过联动协作机制,主动加强各单位的联系和沟通,探索建立多食堂联合团购、政府招标采购等采购模式,降低采购成本,提升机关食堂的服务能力。
(三)安保服务市场化
W市行政中心是省级重点安保单位,该局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本着“花钱买平安”的理念,对市行政中心安保工作实施社会化,推进市行政中心“大安保”格局建设。一是整体打包购买服务。委托W市保安服务总公司做好市行政中心安全保卫具体工作,为市行政中心安全保卫、治安巡逻、交通疏导、消防安全管理提供全天候、全方位服务。二是改进管理模式。社会化使该局从原来的安保人员管理、培训等具体事务中剥离,注重抓安保工作制度和标准建设,专注工作落实的监督、检查和考核,全面提高行政中心的人防、技防、物防水平。三是建立与市直相关部门联动机制,整合安保大队、信访局应急队、派出所、警卫局的资源和力量,明确相关单位工作分工和职责任务,形成市委市政府直接领导,各职能部门协同配合的市行政中心“大安保”工作机制。
二、社会化管理的有效手段
为完善后勤服务社会化的管理方式,该局在实践中采取了系列手段,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制定出台规范性文件
为切实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规范购买服务活动,该局根据省、市相关文件精神,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台了《W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关于向社会力量购买机关后勤服务的实施办法》,对购买内容、购买程序、考核评价、监督管理等作出具体规定,成为该局实施购买服务活动的约束文件。购买服务活动由购买服务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各处室负责具体实施并接受机关党委的纪律监督。同时,制订了《W市行政中心后勤服务考核办法及细则、相关标准及要求》,规范各类服务标准。
(二)引入第三方评价监督机制
为了切实发挥满意度调查的监督作用,全面提升保障能力,该局大胆创新,以购买服务的思路,打破原本封闭的调查模式,引入第三方调查的新模式,首次采取委托调查的方式,聘请国家统计局温州调查队对驻市行政中心各单位开展后勤服务满意度调查,取得良好成效,真正发挥第三方评价监督作用。
(三)开展网格化管理
为加强对服务单位的考核,确保服务质量,该局将市行政中心划分为若干个区域,实行区域责任制,采取网格化管理,落实区域责任,实现全方位无缝隙监管,形成“统一指挥、分级负责、统筹调度、快速反应”的工作机制,并通过日检、周报、月总结的形式,对服务进行有效监督,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四)运用竞争机制
该局在市行政中心引进两家物业单位,形成相互比较与竞争,服务质量互相比照,优劣一目了然,给服务单位形成压力,促使其努力做好服务。同时规范合同内容,在招标文件中明确考核细则与考核结果的运用规则,留取部分资金用于服务考核奖罚,只有达到规定的目标才予以发放,并区分不同分数级对应不同档次的奖励,促使服务单位力争上游。
三、推进提升后勤服务社会化水准的若干思考
较为厚重的实践经验积淀,让W市后勤服务社会化方面的成果较为成熟。不过,也出现了多方面的问题,比如社会化服务购买的量度,还有就是标准化理念下的具体操作规范落实,等等,或者是现实中的问题,或者说是未来亟待解决的难题。对此,最为关键的是,应该清醒地意识到,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本身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运行过程从清单设计到组织招标,从运行管理到评价监督等一系列环节,都需要我们既立足实际又不断创新。
(一)以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合理购买
机关后勤服务是否全面实行社会化不能一刀切,为把控风险,应根据需求有选择地进行服务购买,涉密服务严格把关,关键环节自行管理,避免社会化带来不良影响。同时根据实际情况,掌握时机,创造条件,成熟一个项目推行一项,特别在经费预算上,市场商品成熟上,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保证购买活动顺利进行。
(二)以标准化建设为着眼点确保规范
今年,该局将实物定额与服务标准制订纳入法治后勤的建设重点,将根据市机关运行的需求,制定公务用车、安保、会议和物业等四个方面保障所需的实物定额和服务标准,进一步完善机关运行服务体系,实现各类服务保障流程的进一步优化,推进机关事务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标准化。
(三)以强化监管为突破口确保高效
在采购环节,坚持阳关政府建设思路,如该局近期食堂大宗物资采购,进行询价竞价公开招标,在《温州都市报》、局门户网站、行政中心食堂LED大屏幕等多渠道发布招标公告。为强化监督,特别邀请温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工作监督员参加评标,局纪检组派员监督,做到全程规范、公开、透明。在管理环节,以多种平台建设为抓手,推动管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路润政府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 2013
[2]林劲松,倪敏.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问题探析[J].管理观察,2015(32)
[3]刘艳.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6(01)
关键词: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市场化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5-000-01
机关后勤服务是机关事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保障是机关事务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重要内容,W市局在广泛调研探索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改革与创新,持续推动机关后勤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进程,不断完善社会化保障。
一、W市局后勤服务社会化实践
2004年,W市政府机关整体搬入新市行政中心,W市局抓住机遇,积极创新载体和方法,开始了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进程。多年来,在保洁、会务、安保、工程、设施设备维保及后勤配套服务等工作中积极进行市场化探索和改革,形成了物业服务市场化、食堂采购市场化以及安保服务市场化的整体格局。
(一)物业服务市场化
在市场化的选择上,该局主要通过政府采购选取专业公司,要求必须三星级以上酒店或一级物业公司,具有相关资质,有能力提供保洁、会议、绿化、设备维保等后勤保障服务管理,有相关业绩、管理经验和良好信誉且注册资金在300万元(含)以上。与此同时该局根据以往服务运行情况以及未来发展规划,对招标内容、标段划分方式、考核细则等进行适时调整,以更适应市场化的需求。
(二)食堂采购市场化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组织人员到市区各大批发市场和苍南、瑞安等地开展调研,掌握行情。在物品采购上,实行公开询价竞价和一级批发市场采购方式,将采购的物资分六大类进行询价竞价,工程和服务项目直接向社会采购,建立健全公开、公平、透明平台,择优选择供应商,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采购成本。同时,通过联动协作机制,主动加强各单位的联系和沟通,探索建立多食堂联合团购、政府招标采购等采购模式,降低采购成本,提升机关食堂的服务能力。
(三)安保服务市场化
W市行政中心是省级重点安保单位,该局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本着“花钱买平安”的理念,对市行政中心安保工作实施社会化,推进市行政中心“大安保”格局建设。一是整体打包购买服务。委托W市保安服务总公司做好市行政中心安全保卫具体工作,为市行政中心安全保卫、治安巡逻、交通疏导、消防安全管理提供全天候、全方位服务。二是改进管理模式。社会化使该局从原来的安保人员管理、培训等具体事务中剥离,注重抓安保工作制度和标准建设,专注工作落实的监督、检查和考核,全面提高行政中心的人防、技防、物防水平。三是建立与市直相关部门联动机制,整合安保大队、信访局应急队、派出所、警卫局的资源和力量,明确相关单位工作分工和职责任务,形成市委市政府直接领导,各职能部门协同配合的市行政中心“大安保”工作机制。
二、社会化管理的有效手段
为完善后勤服务社会化的管理方式,该局在实践中采取了系列手段,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制定出台规范性文件
为切实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规范购买服务活动,该局根据省、市相关文件精神,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台了《W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关于向社会力量购买机关后勤服务的实施办法》,对购买内容、购买程序、考核评价、监督管理等作出具体规定,成为该局实施购买服务活动的约束文件。购买服务活动由购买服务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各处室负责具体实施并接受机关党委的纪律监督。同时,制订了《W市行政中心后勤服务考核办法及细则、相关标准及要求》,规范各类服务标准。
(二)引入第三方评价监督机制
为了切实发挥满意度调查的监督作用,全面提升保障能力,该局大胆创新,以购买服务的思路,打破原本封闭的调查模式,引入第三方调查的新模式,首次采取委托调查的方式,聘请国家统计局温州调查队对驻市行政中心各单位开展后勤服务满意度调查,取得良好成效,真正发挥第三方评价监督作用。
(三)开展网格化管理
为加强对服务单位的考核,确保服务质量,该局将市行政中心划分为若干个区域,实行区域责任制,采取网格化管理,落实区域责任,实现全方位无缝隙监管,形成“统一指挥、分级负责、统筹调度、快速反应”的工作机制,并通过日检、周报、月总结的形式,对服务进行有效监督,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四)运用竞争机制
该局在市行政中心引进两家物业单位,形成相互比较与竞争,服务质量互相比照,优劣一目了然,给服务单位形成压力,促使其努力做好服务。同时规范合同内容,在招标文件中明确考核细则与考核结果的运用规则,留取部分资金用于服务考核奖罚,只有达到规定的目标才予以发放,并区分不同分数级对应不同档次的奖励,促使服务单位力争上游。
三、推进提升后勤服务社会化水准的若干思考
较为厚重的实践经验积淀,让W市后勤服务社会化方面的成果较为成熟。不过,也出现了多方面的问题,比如社会化服务购买的量度,还有就是标准化理念下的具体操作规范落实,等等,或者是现实中的问题,或者说是未来亟待解决的难题。对此,最为关键的是,应该清醒地意识到,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本身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运行过程从清单设计到组织招标,从运行管理到评价监督等一系列环节,都需要我们既立足实际又不断创新。
(一)以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合理购买
机关后勤服务是否全面实行社会化不能一刀切,为把控风险,应根据需求有选择地进行服务购买,涉密服务严格把关,关键环节自行管理,避免社会化带来不良影响。同时根据实际情况,掌握时机,创造条件,成熟一个项目推行一项,特别在经费预算上,市场商品成熟上,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保证购买活动顺利进行。
(二)以标准化建设为着眼点确保规范
今年,该局将实物定额与服务标准制订纳入法治后勤的建设重点,将根据市机关运行的需求,制定公务用车、安保、会议和物业等四个方面保障所需的实物定额和服务标准,进一步完善机关运行服务体系,实现各类服务保障流程的进一步优化,推进机关事务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标准化。
(三)以强化监管为突破口确保高效
在采购环节,坚持阳关政府建设思路,如该局近期食堂大宗物资采购,进行询价竞价公开招标,在《温州都市报》、局门户网站、行政中心食堂LED大屏幕等多渠道发布招标公告。为强化监督,特别邀请温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工作监督员参加评标,局纪检组派员监督,做到全程规范、公开、透明。在管理环节,以多种平台建设为抓手,推动管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路润政府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 2013
[2]林劲松,倪敏.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问题探析[J].管理观察,2015(32)
[3]刘艳.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