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引导下小学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s25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孩子的教育更加重视。在数学教育方面,之前的教学需要和教育目标逐渐被淘汰。在核心素养引导下,人们更加重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为学生之后的数学学习以及工作发展建立良好的根基。小学生对于数学学习产生了问题,才会使其进行思考和探究,经过认真的思考才有可能发现问题解决的办法。所以,数学教师在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之前,需要关注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指引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当中懂得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一、转变数学教学观念
  小学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和观念,就是要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在当下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以及全球化步伐不断加快的环境中,对于小学生教育的目标和要求也相应提高了很多,让学生真正成了课堂教学中的主体,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上的指导者。进行课堂教学时,需要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进行教学,全面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同时,从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上,也能够看出小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所以,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转变传统的数学教学观念,创建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主动提出问题,并进行认真倾听和解答,将课堂的主体性还给学生,让数学课堂变成师生共同进步和发展的世界。
  例如:数学教师在讲解到“认识角”的数学知识时,就可以运用班上的多媒体将一些交通标志的图片展示给小学生,比如转弯标志(形状为三角形)、入口标志(形状为长方形)、限速标志(形状为圆形)等,让小学生来看看这些图形的不同之处。此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大家都看到什么了?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一些学生回答:“一些标志是三角形,还有一些标志是长方形和圆形。”另一些学生回答:“转弯标志说明要进行转弯,而限速标志提醒司机要控制速度。”此时,教师就可以进行追问:“有哪位同学有不同的见解吗?”这时一些学生可能会回答:“三角形和长方形都有角,但是圆形却没有。”由此一来,逐步引导和深化学生对角的理解,并形成良好的数学问题意识。此时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同时课堂气氛也轻松愉悦。
  二、设置故事情境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各种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非常强,数学教师可以将其这一特点结合到數学教学中,以促进小学生提问的兴趣,增强其问题意识。在数学课堂当中,进行数学知识导入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数学教师可以针对每节课所学数学知识的不同,进行不同故事情境的设置,增加数学课堂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刺激学生主动进行提问,逐渐养成良好的数学问题意识习惯。
  例如:数学教师在讲解到有关“年、月、日”的数学知识时,可以先设置相应的故事情境,用讲故事的方式导入新知。“有一天,熊爸爸坐在沙发上看报纸,突然熊宝宝哭着从外面跑回来,说:‘为什么其他小朋友都可以每年过一次生日,但我8岁了只过了2次生日。’此时熊爸爸大笑起来:‘宝贝儿,我和妈妈也希望每年都能够为你过生日啊,但是你并不是每年都有生日呀。’”这个时候,数学教师就可以停下让学生进行思考。许多学生都很疑惑,主动向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熊宝宝不是每年都有生日呢?”“熊宝宝怎么8岁了只过了2个生日呢?”在故事情境的引导下,学生会更加投入知识求解中,也就更愿意进行提问了。此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大家开始本节课的新知识学习,帮助大家解开问题中的奥秘。
  三、进行实践教学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不仅是让其形成问题思维模式,还要让其提升动手操作能力,由此让小学生充分全面地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逐渐将小学生的形象思维提升至抽象逻辑思维。在数学知识当中,很多知识过于抽象,小学生理解起来难度比较大,此时,让他们亲自进行操作可以帮助其进行理解。所以,数学教师要深入培养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小学生更加直观、具体地看到和理解数学知识,以此增强他们的数学问题意识。
  例如:数学教师在讲解到“利息与利率”的数学知识时,可以提前将本节课的预习任务告知给学生,让大家在家长的带领下到银行,以他们存入银行的压岁钱为例,调查关于利息和利率的问题,并进行记录。利用实践活动,可以让小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探究问题,同时还能够锻炼小学生的胆量及表达交流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生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非常强,所以,小学阶段是他们培养和发展各项能力的重要阶段,并且是培养核心素养的关键阶段。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要关注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有效提升小学生数学能力以及核心素养。(作者单位: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二小学)
其他文献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它没有语文、历史等学科那样充满情趣,它是符号、数字、推理与运算的结合,学生往往容易分散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只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获得知识。我们应充分挖掘教材中一切快乐因素,将游戏、表演、思想品德教育等引进课堂,优化教学过程,做到教法常新、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采
期刊
数学在小学教育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小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数学核心素养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两者具有非常重要的联系。思想与方法,一个是思维问题,一个是具体实施的问题,两者在实际中相互促进。  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要重视数学内涵的学习。教师应不断引导学生对数学核心素养的认识,对学生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基本技能要严格要求。学生可以通过自行思考,对数学核心素养进行
期刊
一、正确对待高效课堂,让课堂回归本真rn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课堂上给学生营造一种恬静的学习氛围,更能打开学生的思维阀门.课堂热闹的背后必定是虚假的繁荣.课堂上那些很少
期刊
小学五六年级阶段,学生对于数学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相较于小学中低段数学的教学,小学高段数学的特点主要有三:第一,小学高段数学突出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数学的高级阶段,主要强调学生运用计算来解决问题,因为小学生的认识水平有限,在解决具体数学问题中弱化了意义部分。第二,小学高段数学注重学生解题策略的优化。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会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拓宽学生
期刊
数学计算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同的学段对学生的计算能力有不同的要求。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走进学校进入课堂,成为教育教学有效的补充,成为现代化教育不可或缺的工具。小学生“作业盒子”顺应这一趋势,与数学课程内容有机整合,以趣味性吸引学生,以实效性辅助教学,为切实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提供了极为有效的便捷服务。  一、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优越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
期刊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能力是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对小学生数感能力的培养,这样,就造成了小学生数学学习的低效化。数感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以下策略来培养小学生的数感。  一、借助生活体验培养数感  培养学生的数感能力离不开现实生活情境的依托。教师如果能够将学生的生活实际应用于数感培养中,就能加深学生对数感的认知,有助于学生更加
期刊
在小学教学阶段,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合理的课堂导入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促进生动课堂氛围的顺利营造,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并且使学生感知到数学课堂的趣味性,这有助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