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CT影像组学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

来源 :临床放射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iq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术前CT影像组学在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MVI)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19例孤立性肝细胞癌患者术前临床及术前CT资料.患者术前增强CT的门静脉期图像提取1361个影像组学特征.构建基于临床+影像图像分析特征的Clinical模型、影像组学特征的Feature模型和合并上述特征的Comb模型.通过Hosmer-Lemeshow检验对模型进行验证,ROC曲线、AUC、敏感性、特异性和DeLong检验对模型进行评价,并构建列线图.结果 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显示3个模型模型拟合优良,在训练队列和测试队列均实现了较好的预测效能.包含影像组学特征的Comb和Feature模型在训练队列均显著优于Clinical模型,在测试队列无显著差异.决策曲线分析显示Comb模型和Feature模型在大部分阈值概率的临床获益高于Clinical模型.结论 基于CT门静脉期的影像组学特征具有术前预测肝细胞癌MVI的潜力.
其他文献
目的 采用扩散张量成像(DTI)评估出生后感染/炎症对早产儿(PT)脑白质微结构影响.方法 选取行常规MRI平扫和DTI检查的121例早产儿,有出生后感染/炎症疾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和培养阳性的败血症]任一或多种者,分为PT+组(n=58),不存在生后感染/炎症且未合并其他脑损伤高危因素的分为PT-组(n=63).分析两组早产儿一般情况,比较常规MRI平扫表现和颅脑各向异性分数(FA)值,对内囊后肢FA值与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PT+组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