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在中学科学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e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教学手段越来越丰富,在众多教学手段中,实验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最重要方法。科学课特有的实验教学能激发与巩固学习兴趣,提高兴趣品质;同时通过点拨实验、启发探究等方式,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验教育还能有效地破解教学难点。
  科技的发展提供了众多教学的手段,许多教师利用课件等教学手段获得不错的教学效果。也有些教师嫌整理实验器材麻烦,改用其他方式上课。笔者以为这种方式不可取,科学教学中,缺什么都不能缺实验。这是因为:一是科学知识源于实验;二是科学教学中,实验是提高效率的最有效手段。为什么实验是科学教学最有效的手段呢?
  
  培养兴趣,提高积极性
  
  科学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做头等大事,而培养初中生学习兴趣的最主要方式是实验。
  实验演示,激发兴趣众所周知,观察和实验是学生学习科学的最基本方法。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资源,增加如“光的色散”“铁丝在氯气中燃烧”等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来学习,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轻松地掌握知识与技能,激发学习兴趣。
  实验“家作”,巩固兴趣新课程理念要求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作为教师,应鼓励学生人人参与,多布置一些简单易行的如“纸锅烧水”“孔明灯”等小实验作为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实验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巩固学习兴趣。
  为保证学生的小实验成功,教师应注意:1)实验操作要简单易行,确保90%以上的人能完成;2)实验器材应为家庭常备;3)尽量不布置易燃易爆有毒的小实验。
  实验探究,提高品质新课程理念要求重视学习过程,因此,即使是失败的探究性实验也是宝贵的学习资源。教师要引导学生团结协作,找出失败原因,克服困难,重新完成实验。藉此培养团结合作、坚忍不拔的科学精神,提升学生兴趣品质。
  
  培养能力,增强信心
  
  很长一段时间来,学生总认为初中科学最难学。究其原因是学生的学习能力没有提高。实践证明实验教学能提高学习能力。
  实验点拨,发展主动学习的能力现行浙教版科学教材中,各种类型的实验有324个。对这些实验,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关键处适当点拨,发展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例1:“研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的教学。教学中笔者先组织猜想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然后布置学生回家做“比较一杯开水和一杯冷水蒸发”的实验。在实验时有学生把5毫升的冷开水和5毫升的热开水倒入2只大小不一的杯子进行比较,第二天他们反映说比较结果不对。笔者问他们把冷开水和热水分别倒进哪里比较的?实验的变量如何控制的?经此提醒,他们恍然大悟,回家后很快使用控制变量完成实验。以后学生主动要求做家庭小实验。
  实验点拨要做到:1)“点击”正确,切中问题要害;2)语言精炼,拨开思路。
  实验启发,发展学生的归纳能力由于能力缺陷,许多学生在学习中会出现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笔者发现将它分解成一个个简单易行的步骤,层层启发,可以培养归纳能力。
  例2:变阻器的教学。1)教师调节小台灯的亮度,指出亮度变化的原因是因为有变阻器;2)学生实验与思考,调节变阻器,使小灯泡的亮度发生变化;3)教师启发并引导归纳滑动变阻器原理;4)剖析此滑动变阻器的缺陷,启发学生提出改进意见,综合学生意见后出示完整的滑动变阻器,总结其结构示意图及符号。
  实验步骤的设计要做到:1)问题设计简洁明了;2)难度设计有阶梯性,给学生一个逐级而上的思维台阶,让学生觉得自己可以做到。
  实验探究,培养创新能力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究自然奥秘,并在自主探究中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思维能力。笔者认为设计一些自主探究的学生实验,可促使学生思考,在实验中增强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好科学的信心。
  例3: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教学。1)划分小组,确定分工。2)出示杠杆实例,在确定动力、阻力及支点后,提问学生什么叫杠杆的平衡。3)除力的大小外,杠杆平衡还与什么有关?(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长度有关)4)用弹簧秤替代右边钩码,同一位置的弹簧秤垂直拉杠杆与倾斜拉杠杆时有什么区别?(杠杆平衡还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有关)5)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与“阻力×阻力臂”的大小关系怎样?
  学生经过自主探究活动,能在思维碰撞中理解力臂的概念,理解杠杆平衡所需的条件,在完成实验的同时提高创新能力。
  
  破解难点,提高效率
  
  初中生由于缺乏生活经验,缺乏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因此在学习科学时会遇到一些难题。将一些难点问题设计成探究性的实验教学,就能有效地破解这些问题,提高课堂效率。
  例4:阿基米德定律的教学。1)在讲述鉴别王冠故事后设问:“阿基米德究竟找到了什么?”2)引导猜测:浮力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3)介绍学生实验所用器材(溢水杯、弹簧秤等),然后引导讨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怎样测量?4)学生实验测量物体浸没在水里与一半浸在水里时的情况。5)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概括得出结论。6)思考: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增加,它受到的浮力是否增大?同一深度时,换用酒精,浮力怎样改变?怎样的实验可验证上述2种情况?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亲身实践,体验到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总结出阿基米德定律,从而有效地破解“浮力”这个教学难点。笔者发现这种旨在培养能力的探究式教学,表面上看花费的时间较多,但由于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深,其教学效果远优于“题海战术”等教学方式。所要注意的是:1)探究活动需要教师的引导,更要学生自主完成;2)实验探究的形式要灵活多样,既可在难点与重点中进行,又可在课内与课外进行;3)要给学生一个鼓励性的评价。
  实验教学所培养的兴趣能使学生肯学,所培养的能力使学生善学与乐学。1)实验具有真实可信性。科学实验是用具体的实验器材通过一定的程序进行的现场操作,实验的器材、过程、现象是真实存在的,其结论是对客观事物运动和变化的正确描述,没有人会怀疑它的正确性。2)实验具有应用的实用性。课堂实验不仅为学习科学知识、提高学习能力服务,更为日后的生活、生产所服务,因此,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正因为其实用,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3)实验具有感受上的体验性。新课程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学习中得到亲身的体验。在实验设计、操作、观察、分析当中,学生会对体验到的事物感到好奇;会对实验成功而感到快乐;会找出实验失败的原因,并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完成实验,从而培养坚忍不拔的科学精神,同时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思维能力。4)实验具有直观简洁性。实验器材、实验过程与实验结论都是直观明了的,不需要拐弯抹角的说明,也不需要逻辑推理,更不需要复杂的数学演算。另外,科学规律的表达也是最简化,增加任何一点都是多余的甚至是错误的。这两点大大降低教学难度,提高课堂效率。5)实验具有多种感官并用的高效性。有资料表明,在接受知识方面,单靠听觉一般只能记住15%左右,单靠视觉,只能记住45%左右;如果两者结合起来,可记住65%左右。实验能调动学生各部分感官的协调进行,其效果远胜于单一渠道。
  科学知识来源于实验,使得观察和实验成为学习科学的最主要的方法,科学教学要体现人类认识的发展史;实验同样是科学教学中最常见、最有效的教学手段,其作用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因此它是不可缺少的。缺少实验的科学教学是违背认知规律的,它在认识论上是违反唯物辩证法的,在教学方法上是笨拙而低效的。
  (作者单位:浙江省嵊州市蛟镇中学)
其他文献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专门人才层次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职教育中的会计教学改革应该面对这一现实,在会计教学方法上进行换位设计,培养出适合人才市场需求的会计人才.
数学探究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内容中的原理和规律性的知识。但是,由于初中数学容量大,而探究学习对教材化工作的高要求和时间上的低效率,使它只能成为接受性学习的一种有益补充,使用频率必然受到节制。    1 探究学习的使用频率    运用探究学习时,需要有一定的准备工作,而且要遵循一定的范式,需要的课时也可能偏多,这样一来,使用的频率就需要控制。以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的七年级数学下册为例进行分析,
从实验教学出发,阐明实验教师队伍的现状和必要性,就如何开展好模拟实验教学,当好实验师提出建议。
【摘要】 目的:探讨茵栀黄注射液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肝炎综合征婴儿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茵栀黄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肝脾消肿情况、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总丙氨酸转氨酶(s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以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丽水市根据具体学校的条件和特点,因地制宜,小规模、多形式地解决学生劳动实践场所,取得很大的成效。全市乡中心小学以上的农村学校绝大部分建立了劳动实践基地,年接纳学生劳动实践活动170多万人次,小基地以丰富的实践性发挥了实践创新教育的大效益。    以小基地为平台,实现开放型的思想品德教育    现在的中小学生聪明活泼,见多识广,但缺乏对社会本质的认识和真实的理解;要强好胜,不甘落后,但缺乏坚忍不拔的
21世纪是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时期,是创新知识的世纪,也是对人才需求大、要求高的时期。学校教育如何培养适应新时期的各类人才,特别是探究型、创新型人才更是一项非常重要而艰巨的任务。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创新思维的关键。而实验教学则是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实际动手能力,有利于培养实事求是、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摘要】 目的:探讨脊髓延髓性肌萎缩症(SBMA)的电生理特点。方法:总结并回顾分析了7例SBMA患者的神经传导和针极肌电图的特点,并以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作为对照组,与SBMA组进行比较。结果:(1)SBMA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异常的患者和神经的出现率均明显低于ALS组(P<0.01)。(2)7例SBMA患者均存在感觉神经传导异常,且上肢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异常的出现率
本文借鉴企业目标管理理论和实践,提出构建目标教学模式及相应考核制度的设想,系统地论述了目标体系设立、实施程序及评价考核办法.
当前,我国学校体育正处在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阶段。素质教育作为现代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已越来越受到广大体育教师的重视。为了迎合素质教育,学校体育往往片面地注重教学氛围的建设,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兴趣,而忽略校园体育氛围的建设。学校体育的教学目标是:“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提高体育能力,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增强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素质教育应该如何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体育兴趣,从而构建和
为适应高职体育教学不断改革的需要,要选择适合高职教育的体育教材,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为主,适应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