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师公戏在壮族戏曲中是一种形式,它也是壮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成长的年龄虽然不长,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舞蹈,在宗教文化中成长起来。它有极其顽强的生命力,在成长的过程中,经过了历史的磨炼,现仍在传承。从它在民族文化中可以传承下去的理由中得出,民族文化中的自我保护是很重要的。民族音乐文化内涵可以继续保护与发扬。由于外文化不断进入、音乐品种的不断丰富增多,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显得极为迫切。本文从形成与发展方面对壮族师公戏进行讨论,从民族音乐方面阐述民族音乐的保护方式以及传承。人们对于本土文化认识不够导致民族音乐脱节。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从而使大众在对民族文化认识进行了转变。
【关键词】壮族;师公戏;民族音乐;传承与保护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由于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的技术也在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逐步提高,对人文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突出。重视国民素质文化教育,致力于发展教育文化,全面提高国民文化素质水平,是我国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推动下,各族人民的文化水平有了很大提升,极大地增进了民族文化交流发展。由于民族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加之外国文化的进入,音乐的种类越来越多。在这样的状况下扩宽了人民大众的文化视野,丰富了大众的生活,但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本土文化,使本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出现了危机,使某些民族文化出现了断层。民族传统音乐是在各民族的发展中创造出来的,它是一座历史文化宝库,充分体现了民族的精神财富。民族文化代表了一个民族的标志,如果没有本民族的文化内涵,是很难以代表一个民族的精神生活,所以说,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它代表了一个民族的生命力。传统音乐代表了每一个民族祖先的智慧,它是在音乐生活文化中积累出来的宝藏,如果让们在我们这个年代流失,实在是有愧于先祖的文化,更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壮族师公戏的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虽然经过了岁月的磨炼,任然保存到现在,而且基本保持了它的原貌。壮族师公戏经历了冲击却没有衰败,一方面表现了它极强的生命力;又另一方面凸显出它传承方式的不同之处。
一、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性
第一,有一些学校很长的时间对音乐课不加以重视,对音乐课程价值以及目标的不理解,使得有些学校在发展教育中一直没有把音乐作为重要课程,让它一直处于次要地位,使人们对于音乐的价值以及目标造成了一定的偏差。[1]曾经有人表达过这样的言论:在教育方面,不只是对音乐家自身的教育,而是对人民大众的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观,首先要从音乐课入手,因为音乐课是审美教育的前沿的地方。[2]音乐是人类在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化遗产中的智慧结晶。学生要提高自己的审美观念和道德观念以及创造性价值,必须学习民族音乐,了解民族音乐,热爱民族文化。我国著名教育学家也曾把音乐的教育放在了首要位置,更加能看出音乐在教育中的重要体现。音乐在道德中也有很大的重要性,音乐是道德中的精华,这种情况不只出现在古代,在现在的教育中,道德教育中也有在音乐作品中渗透。[3]在我国很多优秀的民族音乐中,还有建国多年来的优秀音乐中,很多都包含了激励人的思想。想要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以及爱国精神,就必须把思想同艺术结合起来,把优秀的音乐作品传送给学生,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魅力。音乐可以使人的心灵受到震撼,能够对人们的情绪和情感的变化起到了影响作用,这也是是音乐特别的地方。音乐发展的经历就是音乐的创作经历,可以发生许多丰富的想象,其中必然伴随着音乐的创造性[4]。音乐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确定性,在听同一首歌时,必然会有多种感受,因为每个听众的思想不同所产生的感受也就不同。正是因为有这一大特点,音乐创造的优点比别的课程有很大的优点,可以使学生的动脑能力得到很好的发挥。音乐课本就应该以丰富广大学生的审美为根本要求,使学生有一定程度的审美能力,让生活中变得更加丰富,民众变得更加和谐,在生活中以到处充满爱心为根本目的。同学在欣赏美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和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这些都是优秀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内涵。民族音乐作为我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发展,它包含了很多优秀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内涵,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在我国那么长的历史中,音乐用最具有感染力的艺术形式跟随着人类的发展。将民族音乐作品收入到音乐课本中进行教学,可以学习和欣赏民族音乐的风采,让学生感受到优秀民族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可以让学生更了解和热爱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音乐继承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5]在教育过程中,民族音乐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从古代中国音乐以及现代音乐教育状况来看,从以前到现在看音乐教育状况,如果要想使我国音乐以后有很好的发展,必须要以民族音乐为主要,如果以西方外来音乐文化为主,以民族音乐文化为次,民族音乐文化将会在我们这一代消亡。[6]传承文化的重要方式就是学校教育,强调民族音乐在音乐中的重要性,才可以让民族音乐在一些学校的音乐课程中得到很好的传承,所以说,增强民族音乐的关键是改变教育方法。
第二,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就有民族音乐,民族音乐是各种文化形式的综合,并且民族音乐是各民族在长时间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出来的。音乐文化有很多种,它涉及了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因为民族音乐是在劳动中产生出来的,不代表的不仅是一种音乐现象,同时也表现出不同时代、不同地方的时代背景,更向我们传递了一种文化的内容,其中,它包含的情感就是民族的精神支柱,是这个民族的精神载体。曾经有位音乐家说过,民族文化的传承,只有从民族音乐中可以找到。因为民族音乐有很好的继承方面,同时对爱国的发展也有很大积极方面。[7]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就在学校教育这一方面,它有很多种社会功能。学校教育是武器,是动员广大民众的工具,是放飞人民思想的工具。用教育增强民族的生命力,可以反映出民族的生命光辉。学校在教育方面必须以提高素质为基础,让人们向好的方向发展,使中国社会出现民主和富强,让人们感受到不是富强个人,而是富有整个社会。通过教育的发展,可以把上一辈优秀的思想和行为以及感情传递给下一代,并且不断地传承和发展。因此,对于民族文化音乐传承的最好方法就是学校教育。[8]民族音乐的丰富,有很多特别的地方特色和不同地方的历史,民族的音乐经历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是学校教育在教学这一方面不可缺少的部分。教育与文化是一个整体,两者相互依赖,相互生存,没有文化的教育不可用,没有教育的文化失去了它本身所存在的价值意义。[9]所以,民族音乐传承和学校音乐教育是分不开的整体。在外来文化来势汹汹的今天,我国本土文化面临着严重的挑战,我们要知道民族文化對我们的重要性,对我们培养后代民族精神有重要作用,我们必须弘扬民族音乐,保持民族立场,在加强民族音乐放在很重要的地位,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兴趣,有利于促进民族音乐的发展。 第三,民族音乐是自身民族的精神财富,它不仅体现出了民族的民族感情,更是体现出了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对于传承民族音乐来说,不只是将音乐唱下去,而是将民族价值继续发扬光大。老艺术家把民族音乐给后代人不仅是纯粹的愿望,而是把音乐当作自己人生中的一部分,作为自己生命价值的意义。但是,生命问题让他们知道想要想实现更高的生命价值,就必须将它传承下去,所以他们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把后代看作自己价值的延续,实现自己的价值。[10]对于后一代来说,继承老艺术家民族音乐是后辈在生命中必须有的文化素质,他们有这一种音乐文化的能力,才可以使自己的生命继续发展。中国民族音乐有很高的文化继承价值和审美教育功能。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但是在精神文化方面却有很大欠缺,某些不好的音乐经常在我们身边回响,少了代表我们自身民族的音乐。面对这种状况,在精神文化方面的质量越来越下滑的情况,我们要选择一种新型的音乐文化形式,并且是在传统的文化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文化形式,从而添补和代替掉那些比较低俗和世俗的音乐文化形式。中国民族音乐发源于人们的生活劳动,在这中间包含着劳动的质朴、可爱的生活习惯,在人与自然之间的发展和他们自身的感受都是民族音乐所追求的主要方面,相比于现在各种音乐形式,民族音乐所体现的精神内涵比较深远,具有极高的价值以及教育人的功能,是培养和提升民众对于民族音乐审美的很好的教材。[11]我们要确立本民族文化地位是继承民族文化。每一种文化都有灵魂音乐,我国文化的灵魂音乐就是民族音乐,面对现在很多的音乐文化形式,如果我们丢失了灵魂音乐,就代表着丢掉的不仅是一种文化的宝藏,更大的是对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的不重视、丢失甚至放弃。在发展的同时,因为文化的差异和个性的不同中国民族音乐在世界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一部分,中国音乐在继承和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深度找寻本身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再深度加工,才能使我国民族音乐得到很好的延续。
二、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方法
第一,从目前我国高校对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情况来看,学生对于民族文化的了解并不是很多,有些学生在对民族音乐的学习过程中有着很大的难度,这就在于他们对于民族文化知识缺乏了解,还有一点就是老师在民族音乐教育过程中,没有在教学的科学性方面加强,教学方式单一,而且缺乏对创新的认识。要想使音乐水平得到提升,教师的师资力量是重要保障。如果教师队伍没有得到重点关注,就可能会对整个教学成果造成不好的影响。教学方式的单一也会影响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方式。如果高校音乐想要在教学中很好的传承民族音乐,就要注重音乐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只有完善了教师队伍,才可以保证教学质量水平的提升。还要确立对民族音乐正确的认识,发扬和汲取民族音乐的优秀地方,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民族音乐的传播。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整个过程当中,老师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要和新时代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确保老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发挥很好的作用。民族音乐在民族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对民族音乐的继承要从多个方面加以重视,创新民族音乐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学习的兴趣,这样才可以更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水平。而且,对高校的音乐教学方法,要从教学培养方法上加以完善。民族音乐的继承和学校的教学有着很大的联系,只有提高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才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民族音乐的过程中感受到民族音乐的成长历程,让学生全方面得到发展。高校要想提高音乐水平,必须不断地加强对音乐人才的培养制度,通过科学的培养方法,让民族音乐得到很好的传承。
第二,现在,最重要的是为民族音乐的继承创建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人们可以从中认识和了解民族音乐,对民族音乐更加有兴趣,可以感受到其魅力。加强对民间音乐人的保护,确保原创的民族音乐存在。目前,民族音乐的生存首要条件就是原味的民族音乐,不添加任何东西。并不是对音乐的形式的强调,而是对于音乐精神的强调,只有精神在,才能确保民族音乐的文化价值。民族音乐继承的方式还有很多,民间音乐人才是民族精神生活的的重要部分,可以起到继承民族音乐文化的作用,是我们需要保护的对象。可以让媒体对民族音乐的进行传播,媒体在民族音乐的继承和发展过程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它对大众的审美和文化生活的认识有很大的作用。经过那么长时间的接触民族音乐,大众会在不知不觉的状况下形成对民族音乐的尊重。媒体对人们态度和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大众媒体传播音乐会成为民众关注的重点,并且被群众所喜爱和接受。民族音乐的现实情况不是民族音乐落后在其他民族音乐文化的后面,不被群众所喜爱,其中的大多数原因在于学校音乐教育的不正确,所以才会使人们文化的认识所产生的不理解。多年以来,西方的音乐文化在我国进行传播,让中国的音乐教育在教学方法上发生了的变化,是因为模仿西方教育方法造成的后果。育人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和首要任务,教学方法的变化会使受教育的人在文化意识和审美取向上发生改变。我国在音乐教育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中国在音乐教育上也走了系统化的道路,挖掘了大批的音乐人才,大众的音乐水准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对别国音乐和理论的引用,促进了中西方在音乐文化上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音乐的发展,加强了民族音乐学术交流。在对民族音乐保护和传承的过程中,国家和学校都应该大力支持。加大力度创建好的科研项目,定期展开一些对于民族音乐的讨论,创建关于学校民族音乐教育理论框架,加强师资方面的资金投入,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积极参加民族音乐活动,对成果进行总结。
综上所述,从师公戏形成过程中可以看出,只有加强民族音乐的保护意识才能使其得到传承和发展。当然,在某些情况下客观因素的影响也是重要的因素,但是对于传承来说,关键还是人的主观意识。因此,高校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从多个方面采取有效的方法传承民族音乐,对学校的音乐教学方法进行探索,促进学校教学质量水平和学生音乐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苏沙宁,桑宁夏.从壮族师公戏之形成论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保护[J],北方音乐,2017,37(15):18-19.
[2]杨燕.从甘肃省民族音乐和舞蹈看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J],北方音乐,2017,37(9):35.
[3]龙伟培.论壮族蜂鼓说唱的音乐文化变迁[J],民族音乐,2017,33(4):30-33.
[4]张燕.甘肃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进入课堂现实文化传承与保护[J],中国文艺家,2017,23(8):45-46.
[5]邓晴.试论高中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弘扬[J],读与写:上,下旬,2016,13(23):31-33.
[6]廖方容.壮族师公戏起源及其相关问题研究述评[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1(5):93-96.
[7]唐捷.论高校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J].戏剧之家,2016,18(15):79.
[8]陈珊.谈普通院校音乐教育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作用[J],当代音乐,2016,16(18):22-23.
[9]马毅.论民族音乐的静态保护与动态传承[J],艺术评鉴,2017,22(8):11-13.
[10]沈艳芳.浅谈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J],中国高校科技,2017(s1).
[11]吴树元.论高校音乐教学过程中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J],北方音樂,2017,37(17):117-118.
作者简介:王芳(1980-),女,汉族,河北定州人,河北研究生,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艺术学、音乐学。
【关键词】壮族;师公戏;民族音乐;传承与保护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由于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的技术也在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逐步提高,对人文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突出。重视国民素质文化教育,致力于发展教育文化,全面提高国民文化素质水平,是我国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推动下,各族人民的文化水平有了很大提升,极大地增进了民族文化交流发展。由于民族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加之外国文化的进入,音乐的种类越来越多。在这样的状况下扩宽了人民大众的文化视野,丰富了大众的生活,但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本土文化,使本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出现了危机,使某些民族文化出现了断层。民族传统音乐是在各民族的发展中创造出来的,它是一座历史文化宝库,充分体现了民族的精神财富。民族文化代表了一个民族的标志,如果没有本民族的文化内涵,是很难以代表一个民族的精神生活,所以说,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它代表了一个民族的生命力。传统音乐代表了每一个民族祖先的智慧,它是在音乐生活文化中积累出来的宝藏,如果让们在我们这个年代流失,实在是有愧于先祖的文化,更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壮族师公戏的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虽然经过了岁月的磨炼,任然保存到现在,而且基本保持了它的原貌。壮族师公戏经历了冲击却没有衰败,一方面表现了它极强的生命力;又另一方面凸显出它传承方式的不同之处。
一、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性
第一,有一些学校很长的时间对音乐课不加以重视,对音乐课程价值以及目标的不理解,使得有些学校在发展教育中一直没有把音乐作为重要课程,让它一直处于次要地位,使人们对于音乐的价值以及目标造成了一定的偏差。[1]曾经有人表达过这样的言论:在教育方面,不只是对音乐家自身的教育,而是对人民大众的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观,首先要从音乐课入手,因为音乐课是审美教育的前沿的地方。[2]音乐是人类在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化遗产中的智慧结晶。学生要提高自己的审美观念和道德观念以及创造性价值,必须学习民族音乐,了解民族音乐,热爱民族文化。我国著名教育学家也曾把音乐的教育放在了首要位置,更加能看出音乐在教育中的重要体现。音乐在道德中也有很大的重要性,音乐是道德中的精华,这种情况不只出现在古代,在现在的教育中,道德教育中也有在音乐作品中渗透。[3]在我国很多优秀的民族音乐中,还有建国多年来的优秀音乐中,很多都包含了激励人的思想。想要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以及爱国精神,就必须把思想同艺术结合起来,把优秀的音乐作品传送给学生,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魅力。音乐可以使人的心灵受到震撼,能够对人们的情绪和情感的变化起到了影响作用,这也是是音乐特别的地方。音乐发展的经历就是音乐的创作经历,可以发生许多丰富的想象,其中必然伴随着音乐的创造性[4]。音乐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确定性,在听同一首歌时,必然会有多种感受,因为每个听众的思想不同所产生的感受也就不同。正是因为有这一大特点,音乐创造的优点比别的课程有很大的优点,可以使学生的动脑能力得到很好的发挥。音乐课本就应该以丰富广大学生的审美为根本要求,使学生有一定程度的审美能力,让生活中变得更加丰富,民众变得更加和谐,在生活中以到处充满爱心为根本目的。同学在欣赏美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和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这些都是优秀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内涵。民族音乐作为我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发展,它包含了很多优秀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内涵,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在我国那么长的历史中,音乐用最具有感染力的艺术形式跟随着人类的发展。将民族音乐作品收入到音乐课本中进行教学,可以学习和欣赏民族音乐的风采,让学生感受到优秀民族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可以让学生更了解和热爱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音乐继承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5]在教育过程中,民族音乐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从古代中国音乐以及现代音乐教育状况来看,从以前到现在看音乐教育状况,如果要想使我国音乐以后有很好的发展,必须要以民族音乐为主要,如果以西方外来音乐文化为主,以民族音乐文化为次,民族音乐文化将会在我们这一代消亡。[6]传承文化的重要方式就是学校教育,强调民族音乐在音乐中的重要性,才可以让民族音乐在一些学校的音乐课程中得到很好的传承,所以说,增强民族音乐的关键是改变教育方法。
第二,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就有民族音乐,民族音乐是各种文化形式的综合,并且民族音乐是各民族在长时间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出来的。音乐文化有很多种,它涉及了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因为民族音乐是在劳动中产生出来的,不代表的不仅是一种音乐现象,同时也表现出不同时代、不同地方的时代背景,更向我们传递了一种文化的内容,其中,它包含的情感就是民族的精神支柱,是这个民族的精神载体。曾经有位音乐家说过,民族文化的传承,只有从民族音乐中可以找到。因为民族音乐有很好的继承方面,同时对爱国的发展也有很大积极方面。[7]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就在学校教育这一方面,它有很多种社会功能。学校教育是武器,是动员广大民众的工具,是放飞人民思想的工具。用教育增强民族的生命力,可以反映出民族的生命光辉。学校在教育方面必须以提高素质为基础,让人们向好的方向发展,使中国社会出现民主和富强,让人们感受到不是富强个人,而是富有整个社会。通过教育的发展,可以把上一辈优秀的思想和行为以及感情传递给下一代,并且不断地传承和发展。因此,对于民族文化音乐传承的最好方法就是学校教育。[8]民族音乐的丰富,有很多特别的地方特色和不同地方的历史,民族的音乐经历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是学校教育在教学这一方面不可缺少的部分。教育与文化是一个整体,两者相互依赖,相互生存,没有文化的教育不可用,没有教育的文化失去了它本身所存在的价值意义。[9]所以,民族音乐传承和学校音乐教育是分不开的整体。在外来文化来势汹汹的今天,我国本土文化面临着严重的挑战,我们要知道民族文化對我们的重要性,对我们培养后代民族精神有重要作用,我们必须弘扬民族音乐,保持民族立场,在加强民族音乐放在很重要的地位,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兴趣,有利于促进民族音乐的发展。 第三,民族音乐是自身民族的精神财富,它不仅体现出了民族的民族感情,更是体现出了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对于传承民族音乐来说,不只是将音乐唱下去,而是将民族价值继续发扬光大。老艺术家把民族音乐给后代人不仅是纯粹的愿望,而是把音乐当作自己人生中的一部分,作为自己生命价值的意义。但是,生命问题让他们知道想要想实现更高的生命价值,就必须将它传承下去,所以他们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把后代看作自己价值的延续,实现自己的价值。[10]对于后一代来说,继承老艺术家民族音乐是后辈在生命中必须有的文化素质,他们有这一种音乐文化的能力,才可以使自己的生命继续发展。中国民族音乐有很高的文化继承价值和审美教育功能。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但是在精神文化方面却有很大欠缺,某些不好的音乐经常在我们身边回响,少了代表我们自身民族的音乐。面对这种状况,在精神文化方面的质量越来越下滑的情况,我们要选择一种新型的音乐文化形式,并且是在传统的文化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文化形式,从而添补和代替掉那些比较低俗和世俗的音乐文化形式。中国民族音乐发源于人们的生活劳动,在这中间包含着劳动的质朴、可爱的生活习惯,在人与自然之间的发展和他们自身的感受都是民族音乐所追求的主要方面,相比于现在各种音乐形式,民族音乐所体现的精神内涵比较深远,具有极高的价值以及教育人的功能,是培养和提升民众对于民族音乐审美的很好的教材。[11]我们要确立本民族文化地位是继承民族文化。每一种文化都有灵魂音乐,我国文化的灵魂音乐就是民族音乐,面对现在很多的音乐文化形式,如果我们丢失了灵魂音乐,就代表着丢掉的不仅是一种文化的宝藏,更大的是对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的不重视、丢失甚至放弃。在发展的同时,因为文化的差异和个性的不同中国民族音乐在世界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一部分,中国音乐在继承和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深度找寻本身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再深度加工,才能使我国民族音乐得到很好的延续。
二、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方法
第一,从目前我国高校对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情况来看,学生对于民族文化的了解并不是很多,有些学生在对民族音乐的学习过程中有着很大的难度,这就在于他们对于民族文化知识缺乏了解,还有一点就是老师在民族音乐教育过程中,没有在教学的科学性方面加强,教学方式单一,而且缺乏对创新的认识。要想使音乐水平得到提升,教师的师资力量是重要保障。如果教师队伍没有得到重点关注,就可能会对整个教学成果造成不好的影响。教学方式的单一也会影响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方式。如果高校音乐想要在教学中很好的传承民族音乐,就要注重音乐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只有完善了教师队伍,才可以保证教学质量水平的提升。还要确立对民族音乐正确的认识,发扬和汲取民族音乐的优秀地方,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民族音乐的传播。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整个过程当中,老师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要和新时代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确保老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发挥很好的作用。民族音乐在民族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对民族音乐的继承要从多个方面加以重视,创新民族音乐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学习的兴趣,这样才可以更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水平。而且,对高校的音乐教学方法,要从教学培养方法上加以完善。民族音乐的继承和学校的教学有着很大的联系,只有提高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才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民族音乐的过程中感受到民族音乐的成长历程,让学生全方面得到发展。高校要想提高音乐水平,必须不断地加强对音乐人才的培养制度,通过科学的培养方法,让民族音乐得到很好的传承。
第二,现在,最重要的是为民族音乐的继承创建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人们可以从中认识和了解民族音乐,对民族音乐更加有兴趣,可以感受到其魅力。加强对民间音乐人的保护,确保原创的民族音乐存在。目前,民族音乐的生存首要条件就是原味的民族音乐,不添加任何东西。并不是对音乐的形式的强调,而是对于音乐精神的强调,只有精神在,才能确保民族音乐的文化价值。民族音乐继承的方式还有很多,民间音乐人才是民族精神生活的的重要部分,可以起到继承民族音乐文化的作用,是我们需要保护的对象。可以让媒体对民族音乐的进行传播,媒体在民族音乐的继承和发展过程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它对大众的审美和文化生活的认识有很大的作用。经过那么长时间的接触民族音乐,大众会在不知不觉的状况下形成对民族音乐的尊重。媒体对人们态度和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大众媒体传播音乐会成为民众关注的重点,并且被群众所喜爱和接受。民族音乐的现实情况不是民族音乐落后在其他民族音乐文化的后面,不被群众所喜爱,其中的大多数原因在于学校音乐教育的不正确,所以才会使人们文化的认识所产生的不理解。多年以来,西方的音乐文化在我国进行传播,让中国的音乐教育在教学方法上发生了的变化,是因为模仿西方教育方法造成的后果。育人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和首要任务,教学方法的变化会使受教育的人在文化意识和审美取向上发生改变。我国在音乐教育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中国在音乐教育上也走了系统化的道路,挖掘了大批的音乐人才,大众的音乐水准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对别国音乐和理论的引用,促进了中西方在音乐文化上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音乐的发展,加强了民族音乐学术交流。在对民族音乐保护和传承的过程中,国家和学校都应该大力支持。加大力度创建好的科研项目,定期展开一些对于民族音乐的讨论,创建关于学校民族音乐教育理论框架,加强师资方面的资金投入,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积极参加民族音乐活动,对成果进行总结。
综上所述,从师公戏形成过程中可以看出,只有加强民族音乐的保护意识才能使其得到传承和发展。当然,在某些情况下客观因素的影响也是重要的因素,但是对于传承来说,关键还是人的主观意识。因此,高校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从多个方面采取有效的方法传承民族音乐,对学校的音乐教学方法进行探索,促进学校教学质量水平和学生音乐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苏沙宁,桑宁夏.从壮族师公戏之形成论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保护[J],北方音乐,2017,37(15):18-19.
[2]杨燕.从甘肃省民族音乐和舞蹈看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J],北方音乐,2017,37(9):35.
[3]龙伟培.论壮族蜂鼓说唱的音乐文化变迁[J],民族音乐,2017,33(4):30-33.
[4]张燕.甘肃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进入课堂现实文化传承与保护[J],中国文艺家,2017,23(8):45-46.
[5]邓晴.试论高中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弘扬[J],读与写:上,下旬,2016,13(23):31-33.
[6]廖方容.壮族师公戏起源及其相关问题研究述评[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1(5):93-96.
[7]唐捷.论高校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J].戏剧之家,2016,18(15):79.
[8]陈珊.谈普通院校音乐教育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作用[J],当代音乐,2016,16(18):22-23.
[9]马毅.论民族音乐的静态保护与动态传承[J],艺术评鉴,2017,22(8):11-13.
[10]沈艳芳.浅谈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J],中国高校科技,2017(s1).
[11]吴树元.论高校音乐教学过程中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J],北方音樂,2017,37(17):117-118.
作者简介:王芳(1980-),女,汉族,河北定州人,河北研究生,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艺术学、音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