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规模学校全面振兴:攻坚难点与路径选择

来源 :教育科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bby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规模学校是农村学校的主体,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依托,肩负着农村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使命,也是学校体系中的“短板”.学生的持续流失、教育质量焦虑带来的“信心流失”、城市学校在招生与教育上的替代效应、优势与特色彰显不足、硬件和软件条件较差等是农村小规模学校全面振兴的攻坚难点.要全面振兴农村小规模学校,就要形成稳定、可持续的长远发展战略,通过提高教育质量重振人心,用多样化方法办出特色,以城乡统筹与资源共享推进城乡公共教育服务一体化,通过标准化建设推进教育技术装备的现代化.
其他文献
英国对于学龄儿童课后服务的关注较早,其课后服务政策历经了发端、快速发展和完善阶段.其课后服务形式主要有课后保姆、扩展学校、课后俱乐部和祖父母护理等.课后服务具有形式多样,以儿童为中心;政策支持,注重监测评估;权责分明,多方协同合作等优点.同时,课后服务存在费用高昂、供给不足等问题.英国课后服务的经验对我国完善相关政策制度、拓展财政投入路径、减轻教师负担、扩展服务功能以及解决“三点半现象”具有启发借鉴价值.
越来越多的国家步入中等发达阶段之后遭遇了教师性别失衡.男教师比例低不仅可能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还将由于老龄化、集中退休及社会文化心理“隐秘门槛”造成教师行业的衰退.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我国教师性别失衡在经济、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正迅速以点到面日益严重,很多省市男教师比例已经低于OECD均值.为此,稳步提升在职教师的工资,改善教师专业发展氛围,加强中学和师范教育阶段男生的教师生涯教育,提供多元、灵活渠道吸引优秀男性转行从教,是提升我国男教师比例的可选之策.
校外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模仿、改造、建构中形成了当前政府、社会和市场三位一体的校外教育供给模式.校外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旨在立德树人.这种供给模式满足了人们对校外教育总量、内容和质量等多方面的教育需求,但在一些关键性制度安排上仍存在薄弱环节,亟待从顶层设计、补齐短板、科学规范等方面着手进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