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精心预设,预约精彩
特级教师刘德武在教学“认识厘米”一课时,在学生充分认识了1厘米的基础上教学认识几厘米时,刘老师出示一根5厘米的红色纸条,要求学生迅速说出是几厘米。当学生齐声说出“5厘米”时,刘老师问:“同意5厘米的举手。”教室里部分学生举起了小手。刘老师又问:“不同意5厘米的举手。”另一部分学生也举起了手。“你认为是几厘米?”在刘老师的这一追问下,学生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学生充分交流辩驳的基础上,刘老师在红色纸条上显示刻度,引导学生一厘米一厘米地数一数,使错误看法的学生正确理解了看几厘米的方法,又对正确学生的观点进行了验证,使他们的认识得到了升华。
在这个案例中,当学生异口同声说出“5厘米”时,刘老师并没有喜出望外地立即给予肯定,而是静静地等待着错误答案的出现。可见,刘老师在课前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了充分预设,他知道学生中会有不同的意见,如果不给错误意见暴露出来的机会,错误就会形成隐患。接着,在学生的质疑、争辩中呈现出了孩子们独特的数学思维,使课堂的高潮一波接一波,这正是精心预设让生成更精彩,更富实效的所在。
二、巧用错误,营造精彩
一位老师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用列表的方法解决问题”一课时,在解决“小明买3本笔记本,用去18元。小军用42元买笔记本,能买多少本?”这个问题时,学生列表整理信息的过程中,老师通过巡视发现,部分学生出现了偏差,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表格。
面对学生中出现的错误,这位老师没有急于否定,而是在实物投影上将两张不同的表格展示出来,巧妙地把学生抛过来的球再抛给学生:“说说你们的看法?”通过自主观察比较,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上面一行是3本,下面一行也应该是多少本,上面一行是18元,下面应该是多少元……在学生讨论辩驳的过程中老师巧妙地生成了“行”和“列”的知识,同时又使学生在比较中自然而然地明白了“表格中每一列的内容要一致”的道理。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从学生的现实学习中选取错例,引发了学生对问题积极主动的思考,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热情。充分发挥错误中潜在的教育价值,使错误转化为了有利的教学资源。在比较讨论中学生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巧妙地生成了新知,使课堂教学水到渠成,焕发出了别样的精彩。
三、敏锐捕捉,邂逅精彩
以下习题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34页的一道习题,共有三小题。
1.十位上是5,个位上是0的数是( )。
2.个位上是8,十位上是7的数是( )。
3.十位上是( ),个位上是( )的数是( )。
特级教师周卫东在在处理第3小题时,让学生先想想,再填填,然后交流结果。下面是交流结果时的一个片断:
师:这一题该怎么填呢?
一名学生冒出一句:随便!。
师:咦?随便是什么意思?其他同学明白吗?
生:就是什么数都能填。
师:噢!明白了,同学们真不简单,能看出这里的答案不是唯一的。
师:那可以填多少个呢?
生:99个。
师:怎么是99个呢?
生:这里是两位数,所有的两位数一共是99个。
师:哇!太厉害了,一共有多少个两位数你都知道。但是(转身在黑板上划了两个框框),你们的意思就是这里面可以填任意一个数,是这样的吗?(以直观来明晰道理)
生:不能,前面的框不能填0。
师:噢?不能填0?
生:十位上的数不能是0。
师:明白吗?那是不是99个呢?
生:没有99个。
师:考考你们,准确是多少?相信咱们班同学一定能想出来。可以讨论讨论。
生:是90个。
师:同意吗?
师:那最小的是多少?最大的是多少?
生:最小的是10,最大的是99。
师:太好了,为我们的精彩回答鼓掌!
在这个案例中,第3小题是一道开放题,本来学生独立填写,集体交流答案后,就可以结束了。但是当周老师听到学生说出第3小题可以随便填时,他敏锐地发现了这里的教育价值,即时生成问题,进一步启迪学生思维的深入。当学生说出一共可以填99个时,通过两个直观的小框框,一下子让学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十位不能为0,所以括号里有90种填法。看似简单的一道题,周老师在教学中灵活应变,用灵动的教育智慧去灵活处理,实现了有效生成。
(作者单位:江苏张家港市
乐余中心小学)
特级教师刘德武在教学“认识厘米”一课时,在学生充分认识了1厘米的基础上教学认识几厘米时,刘老师出示一根5厘米的红色纸条,要求学生迅速说出是几厘米。当学生齐声说出“5厘米”时,刘老师问:“同意5厘米的举手。”教室里部分学生举起了小手。刘老师又问:“不同意5厘米的举手。”另一部分学生也举起了手。“你认为是几厘米?”在刘老师的这一追问下,学生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学生充分交流辩驳的基础上,刘老师在红色纸条上显示刻度,引导学生一厘米一厘米地数一数,使错误看法的学生正确理解了看几厘米的方法,又对正确学生的观点进行了验证,使他们的认识得到了升华。
在这个案例中,当学生异口同声说出“5厘米”时,刘老师并没有喜出望外地立即给予肯定,而是静静地等待着错误答案的出现。可见,刘老师在课前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了充分预设,他知道学生中会有不同的意见,如果不给错误意见暴露出来的机会,错误就会形成隐患。接着,在学生的质疑、争辩中呈现出了孩子们独特的数学思维,使课堂的高潮一波接一波,这正是精心预设让生成更精彩,更富实效的所在。
二、巧用错误,营造精彩
一位老师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用列表的方法解决问题”一课时,在解决“小明买3本笔记本,用去18元。小军用42元买笔记本,能买多少本?”这个问题时,学生列表整理信息的过程中,老师通过巡视发现,部分学生出现了偏差,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表格。
面对学生中出现的错误,这位老师没有急于否定,而是在实物投影上将两张不同的表格展示出来,巧妙地把学生抛过来的球再抛给学生:“说说你们的看法?”通过自主观察比较,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上面一行是3本,下面一行也应该是多少本,上面一行是18元,下面应该是多少元……在学生讨论辩驳的过程中老师巧妙地生成了“行”和“列”的知识,同时又使学生在比较中自然而然地明白了“表格中每一列的内容要一致”的道理。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从学生的现实学习中选取错例,引发了学生对问题积极主动的思考,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热情。充分发挥错误中潜在的教育价值,使错误转化为了有利的教学资源。在比较讨论中学生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巧妙地生成了新知,使课堂教学水到渠成,焕发出了别样的精彩。
三、敏锐捕捉,邂逅精彩
以下习题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34页的一道习题,共有三小题。
1.十位上是5,个位上是0的数是( )。
2.个位上是8,十位上是7的数是( )。
3.十位上是( ),个位上是( )的数是( )。
特级教师周卫东在在处理第3小题时,让学生先想想,再填填,然后交流结果。下面是交流结果时的一个片断:
师:这一题该怎么填呢?
一名学生冒出一句:随便!。
师:咦?随便是什么意思?其他同学明白吗?
生:就是什么数都能填。
师:噢!明白了,同学们真不简单,能看出这里的答案不是唯一的。
师:那可以填多少个呢?
生:99个。
师:怎么是99个呢?
生:这里是两位数,所有的两位数一共是99个。
师:哇!太厉害了,一共有多少个两位数你都知道。但是(转身在黑板上划了两个框框),你们的意思就是这里面可以填任意一个数,是这样的吗?(以直观来明晰道理)
生:不能,前面的框不能填0。
师:噢?不能填0?
生:十位上的数不能是0。
师:明白吗?那是不是99个呢?
生:没有99个。
师:考考你们,准确是多少?相信咱们班同学一定能想出来。可以讨论讨论。
生:是90个。
师:同意吗?
师:那最小的是多少?最大的是多少?
生:最小的是10,最大的是99。
师:太好了,为我们的精彩回答鼓掌!
在这个案例中,第3小题是一道开放题,本来学生独立填写,集体交流答案后,就可以结束了。但是当周老师听到学生说出第3小题可以随便填时,他敏锐地发现了这里的教育价值,即时生成问题,进一步启迪学生思维的深入。当学生说出一共可以填99个时,通过两个直观的小框框,一下子让学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十位不能为0,所以括号里有90种填法。看似简单的一道题,周老师在教学中灵活应变,用灵动的教育智慧去灵活处理,实现了有效生成。
(作者单位:江苏张家港市
乐余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