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如止水 道益澄明

来源 :检察风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ka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收集过一本印量稀少的《世界字母简史》,周有光著,白色的封面页边都已经发黄。关于语言学我一窍不通,但作为“敬惜字纸”的文化人,我知道字母是美的,字母里蕴含的智慧值得品鉴;汉字则是美中之美,慧中之慧。就算有时同情一些没有繁体字的简化字,觉得它们长着一张营养不良的脸,我也知道,周老在厘定并推广标点、简化字上的付出,在扫盲运动中做出的贡献,无人能及。
  在我的印象里,有些文化界老人寿至八十,就开始对媒体频繁的采访心生忌讳,觉得大众都认为自己去日无多。这种心态殊可理解。然而周老一定是个异数,他在期颐之后还能撰文写书,还欣然接受了众多访谈,访谈的内容还颇有“出格”之处。例如他在接受《南方都市报》的采访时坦率地批评“大国崛起”的提法:“什么是崛起?从经济角度来讲当然是富起来了,我们中国有没有富起来啊?有的人说中国富起来了,的确,有那么多外汇当然富了。但一个国家穷还是富,是要讲人均GDP的。富当然不是讲国家的,富是讲个人的。”话质朴得很,却让人心头释然。他还喜欢谈民主,没有太多的理论铺设,直指重心:“我去美国前就倾向共产党了。为什么我们这代青年倾向共产党?因为当时国民党是独裁的,共产党是提倡民主的。……周恩来每次座谈会都讲:我们共产党是要搞民主的。我们当然认为,共产党建设的新中国当然是走民主道路的。”
  这样的议论发自一位世纪老人之口,让人觉得很“合适”——这么想也许本身就是有问题的:难道是出于一种尊老的传统,我们才那么接受并爱听周老的直言?孔夫子总结其学术生涯的主要心得,就是“思无邪”三个字,但现实是,所思的表达方式往往成为关注和争议的中心,变化多端的修辞手段,以及不断冒出新词汇的网络文体,扰乱人们对所思的核心的耐心领悟。翻阅《朝闻道集》时,如果不事先知道作者是谁,恐怕也不能激发多数人的共鸣,因为周老的写作实在是平而又平,淡之又淡,他自己也说,他的写作类似“科普”,不惜罗列数据,简单比较,叙说常识,留几个简单的结论和大片空白。写出这样特色的文字,有高龄的因素在其中,然而高龄却令其洗净铅华,坦荡荡露出“直言”的本色来,无论怎样说,这都不能不让我们为周老高声喝彩。
  在中国待久了,都知道“直言”很难,组织上的人会告诉你提意见可以,但要讲究“方式方法”。一回讲究,两回讲究,自我設限的情况愈来愈多,时间长了,也就懒得提意见了。于是又有了“春秋笔法”,讲究皮里阳秋地讥刺,有时确有叫人击节之处,但也架不住长时间的审美。我曾多次试图返璞归真,然而下笔或码字时,自己习惯的那类欧化的、关联曲折的文体如同流水线一般,自动就生成了,思路跟着文字走,而不是相反,走着走着,表达的中心也就淹没在了口水中。昔读鲲西老人的《清华园感旧录》,叹服汉语原来可以用到如此“真”的地步,不用多少词藻,甚至有的提法竟可一字不改,在多篇文字中反复出现,却依然不影响文章的精准、情深意切。
  周老亦如是。针对“大国崛起”的论说,他写了《小国崛起》一文,开篇即道:“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小国崛起而大国衰落,美国是例外。吹嘘‘大国崛起’,不是事实。”不多一句废话,也没有冗余的、愤青式的感情宣泄。接下来就是分段讲了英国、法国、苏联和诸小帝国的瓦解,以及美国何以例外,再是亚洲、北欧、大洋洲的小国崛起事例。读完不禁嗟呀:一篇辩驳性的文字,岂能如此缺乏措辞、结构、语言造势上的野心?例如他谈完澳新两国的发达的现实,只有一句算是提升:“我有朋友移民前去,来信说,有世外桃源之乐。”
  于是感慨,周老实在是百年难遇的文化人瑞,他写文章不为发表,不为博取多余的功名,而我等尚在功名中滚打的后辈,才那么看重遣词造句,含沙射影,揣摩那些技术性的东西,以换取点击率乃至吸引粉丝。他能够对易中天、于丹之类谤满天下的新生事物持温和之论,认为他们的走红体现了大众对文化传统的复归性需要,实在是因为他没有意气争斗的需要。我等自视甚高的文人还未有多少泽被后世的思想贡献,眼里却已揉不进分毫的砂子,所幸还有周老的声音可以听到。
  周老自己是简化字推广的带头人,但他完全承认繁体字的好处:这是一种维系民族团结的图腾。他写道:在解放前“文字图腾”的传统下生活了半辈子的人们,解放后“看到神圣的汉字被简化了,甚至要把汉字改写成洋鬼子的拉丁字母,心中怒火万丈,那是合情合理的”。代代因袭的繁体字,其地位无可讳言:“保护了文字的稳定性,保护了民族的存在和团结”,而缺陷则也为所有历史事物共有的。如此毫无保留的坦率,完全是超脱了利益纷争、面子计较之后心境静如止水的反映。
  编辑:孙薇薇jcfysww@126.com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为适应新课程体系的发展要求,满足社会对多样性人才的需求,满足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学校在教学方式上进行了大的改革——实行“选课走班”的教学模式。本文针对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实行选课走班教学模式的有效性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实施方案,以此推动教学课程的改革,提高学生的政治成绩。  【关键词】选课走班 政治教学 有效性 实施方法  一、选课走班的涵义  选课走班即是在保证每个学生达到共同基
【内容摘要】初中美术教学是学生美术入门的开始,因此学生基础绘画的培养对于美术教学有着重要意义。基础绘画教学在于增加学生绘画的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对于绘画的基本兴趣,在形成美术基本素养的同时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向上的审美价值观。探讨初中美术基础绘画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优化教学方法,对于切实提高教学效率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美术 基础绘画 教学方法 创新  近年来,伴随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深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富有针对性设计的课堂习题就像投入池水中的一粒石子,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层次和要求设计习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提高思维的积极性、灵活性和创造性。本文就如何设计各种不同的题型,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谈一点自己的做法与体会。  一、探索题——由因索果,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
构建和谐社会,应该从家庭的和谐开始。但遗憾的是,一些家庭的不和谐,往往是由婆媳关系的不和引起的,常使这些家庭陷入“战火”之中。婆媳关系难以相处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尽管社会已经发展了,而许多婆婆仍然抱着昔日的老传统或者世俗偏见不放,致使两代人难以沟通。长此以往,婆媳之间难免会滋生出这样那样的矛盾,如果双方控制不好,还有可能使矛盾激化,甚至会发生不幸事件。2006年末,在山东省济南市
【内容摘要】自“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推行十余年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但在这一过程中也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反思。本篇文章首先对信息教育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研究背景进行概述,然后对深入融合展开策略探析,期望对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带来帮助。  【关键词】职业学院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引言  课堂是开展教学的主要场所,科学的将信息技术与学科内容进行融合,是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关
遇上一位方志藏家,他要我留意老家的地方志。回到家乡,没想到第一次问就得到了答案,一个亲戚家确一本《灵石乡村志》,最新版的。  离开家乡十余年,几乎是以一个外乡人的身份,翻开这本地方志。老家何时置县,面积几何,气候怎样,多少个行政村,多少个自然村,一目了然。  最关心的当然是我成长的区域,以前叫“水头村”,现在叫“水头社区”。问长辈为何叫水头?从来得不到答案。《乡村至》上说,这里以前是汾河上的一个码
鲁克因超速驾驶被警察拦下,鲁克只好接受处罚。但让鲁克没有想到的是,警察派他去医院的病房做5天的护工。这对鲁克来说,确实有点难度。因为鲁克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哪里伺候过人,都是家人伺候他。但这次不同,因为鲁克违反了交通法规,必须接受处罚,去医院做护工。他不得不为自己的鲁莽行为付出代价。  鲁克跟着警察来到病房,醫生安排他护理一位在交通事故中撞断右腿的病人。病人躺在床上,脸庞因痛苦几乎变了形状。失
策划、执行/本刊编辑部统筹/李科    博物馆,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另一种体现,是一个民族对自己文化传统的认知和认同。  博物馆的数量,往往代表着一个地方的文明程度。  据统计,在发达国家,平均每5万人享有一个博物馆;而在中国,平均每60万人才拥有一个博物馆。在西方发达国家的中心城市里,博物馆的数量和丰富藏品是他们骄傲的资本。其中,较大数量的博物馆由私人兴办。  作为社会公益事业的一种补充,私人博物
贾静雯和修杰楷在美丽的巴厘岛补办婚礼。贾静雯和小她9岁的修杰楷走到了一起,几年来,两人育有2女,一家人生活得幸福美满。唯一的遗憾,就是二人结婚时没有举行婚礼。而且,因两人的年龄差,这个婚姻曾被无数人质疑。如今,这场迟到的婚礼仪式,既是他们幸福的见证,更是对所有声音的回应。那无与伦比的浪漫仪式定格在他们心中,永不褪色。  这样隆重而唯美的仪式,注定让人终生难忘。生活,需要这样的仪式感所带来的热气腾腾
懂得生活的人。其实是掌握了减法的艺术  前不久,向一女友抱怨,谁谁谁又说了伤害我的话,做出让我伤心的事。她没有一如往常出语安慰。反倒抛出俩字:活该。  很吃惊,很不爽,她是好友,而非仇人,竟用如此恶毒的语言,落井下石般在我伤口上撒盐,甚是费解。  没等我问,她接着说,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人并非第一次伤害你,在一个地方不小心跌倒是意外,第二次,第三次,明知道此地有坑,执意往下跳,不是活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