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能简单照搬西方理论

来源 :杭州·党政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方供给学派的核心逻辑就是自由市场主义,这不适合我国的国情。今天中国经济所面临的问题与当年西方不同,照搬照套无益于问题解决。国际层面的竞争规则主导权之争,是目前改革的关键。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能照搬西方的经济理论和发展模式,而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发展成果,结合国情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立足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分析当前的形势和问题;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着眼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和政府各自应有作用;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健全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初次分配的机制;以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为目标,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作为改革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推进科学发展。
  ——查显友 丁守海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中国人民大學经济学院教授(摘编自《红旗文稿》2016/08)
其他文献
“文化大革命”以后,我国学术界在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进行理论反思时,就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天天在学习《实践论》、《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但我们的认识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近日,国务院编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正式发布,阐明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国家战略意图。日前,国务院批转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2016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要做
世界银行年度报告2006年《全球发展金融》指出,2005年流向发展中国家的私人资本净流量达到破纪录的4910亿美元,驱动因素是私有化、企业并购、外债再融资,以及投资者对亚洲和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