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启动实施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等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yunya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关于“教育家办学”的指示精神,加强中小学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造就一支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教育家队伍,带动和促进全省中小学师资队伍水平的整体提升,为江苏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江苏省决定启动实施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
  从2009年起,在全省范围内分四批选拔200名特级教师(其中教师120名、校长80名),围绕修炼师德修养和人文精神、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创新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增强教育教学科研素养、提升学校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内容进行重点培养,使其教育理论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个人专长更加凸显,特色风格更加鲜明,为培养造就社会公认的人民教育家奠定基础。
  2009年首批拟选拔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50名,其中教师30名、正职校长20名,主要是50岁以下,具有江苏省特级教师称号,在区域和学科专业领域内声望高、影响大、示范性强的在职的中小学教师和校长。
  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采取专家引领和自主研修相结合、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国内培训与国外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培养工作。为培养对象创造演练实践和交流展示的平台,努力让培养对象在改革实践中获得发展和提升的机会。资助培养对象开展教育教学科研和出版专著,推广培养对象的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努力扩大他们的社会影响。在江苏教师教育网设立交流中心,供培养对象交流研讨和展示成果。
  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周期为5年,省教育厅与培养对象签订目标责任书。省教育厅在第三年对培养对象进行中期考核,中期考核不合格的不再列为培养对象。管理期满后,省教育厅对培养对象进行终期考核。培养期间,省教育厅安排人均年培养经费3万元,主要用于培养对象的培训、科研、专著出版和导师指导费等。
  (摘自教育部师范教育司主办《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简报》2009年第19期)
  
  2009年部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招生工作进展顺利
  
  今年是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的第三年。在认真总结前两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精心组织,狠抓落实,2009年的免费师范生招生工作进展顺利,生源质量良好,实际录取免费师范生12112人,比2008年实际录取人数增加729人。
  一是考生报考踊跃。2009级免费师范生生源数量比较充足,重点线上考生达到招生计划数的数倍以上,如报考华中师范大学的湖北考生数与招生计划达到10:1的比例。
  二是生源质量保持良好。6所部属师范大学在各地录取的免费师范生平均成绩高出省重点线42.5分,录取最低分平均高出省重点线31.2分,录取最高分平均高出省重点线64.3分。
  三是生源结构基本稳定。2009级免费师范生中,中西部生源占89.38%,农村生源占59.4%,男生占35.1%,与2008年相近。
  从免费师范生三年来的招生情况看,国务院关于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的决策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进一步增强了教师职业的吸引力,营造了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提升了考生选择师范专业和教师职业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摘自教育部师范教育司主办《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简报》2009年第22期)
  
  (责任编辑:朱蒙)
其他文献
一、尚德笃学,不坠青云之志  《中国教师》:孙校长您好,青云学府作为一所教育教学成绩优异的寄宿制公办普通高中,它有着怎样独特的办学理念和办学风格?  孙校长:我校的办学理念是“尚德笃学,不坠青云之志”。“尚德”,即崇尚社会主义道德,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尚德”,也是为人之本、立校之本。“笃学”,即专心致志地学习。我们要求学生志于学,专于学,厚于学,在知识与技能上实现厚积厚载。简言之,
李文,广东省韶关市教学研究室地理教研员。韶关市地理学科带头人、韶关市中学地理教研会秘书长、韶关市地理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中学地理教研会常务理事等。  《中国教师》:李老师,从实验版课标的颁布实施至2011年课标标准版的颁布已经过了十年,您能为我们介绍一下韶关市课程标准理念与目标的落实情况吗?  李文:从课标开始实施以来,我市主要通过三方面工作对课标的理念与目标进行落实:一是全员培训;二是持续不断地开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发起并创建思维科学论,提出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灵感思维这三种基本形式。无论是在语言应用还是在语文写作上,灵感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灵感思维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如何培养灵感思维就是下文重点论述的内容。  一、加强积累,奠定顿悟基础  法国著名评论家丹纳曾说过:“具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比只有一种知识和经验的人更容易产生新的联想和独到的见解。
程晓堂,博士,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院长;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分委员会委员、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功能语言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外语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语言教育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中小学外语教学》主编。  《中国教师》:对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的开设,人们曾有过讨论,一种观点认为英语应该作为中小学校的主修课
课堂提问是师生课堂对话的主要形式,它不仅是课堂预设的生成和重新建构,也是课堂效能的关键所在。  课堂教学的意义何在?如果只是让参与学习和研讨的学生陈述和展现自己解决问题的结论,学生的学习始终是在一个平面上徘徊,教师的教学永远是照本宣科,这与通过课堂获得提高、发展、升华的教学艺术追求十分遥远。“教”之关键在于引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走向思维的纵深,攀登思维的高度。  这就特别需要语文教师有深度的
一、教育戏剧课程实验的背景  “教育戏剧是运用戏剧与剧场之技巧,从事于学校课堂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以人性自然法则,自发性地与群体及外在接触。在指导者有计划与架构之引导下,以创作性戏剧、即兴演出、角色扮演、模仿、游戏等方式进行。让参与者在互动关系中,能充分发挥想象,表达思想,由实作而学习。以期使学习者获得美感经验,增进智能与生活技能。”[1]  目前,教育戏剧在欧美、亚洲一些国家以及我国的港台地区已
近几年,我一直在围绕外国教育史学科的功能,即“学习外国教育史有什么用”作些思考。关于外国教育史的“学科功用”,2008年我在河北大学召开的教育史年会上,以《外国教育史学科的困境与超越——基于我国外国教育史学科功用的历史分析》为题,做了大会发言。当时,我将外国教育史的学科功用主要理解为:第一,将比较上位的“用”定位于探索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第二,稍微下位一些,将“用”定位为教育专业的通识课。基于这样
我们出来学习,经常会听到一些观点,有人会告诉我们,为什么不去看书呢,要去看书;后来,又有专家会说,书只是参考。这都是对的,我们自己却被说糊涂了,究竟是看书还是不看书呢?现在经常讲自主学习,有很多专家,特别是大学教授讲了,能看懂的就不要教了,要相信孩子是聪明的。那我们教师干什么呢?今天我将结合这个话题,谈一点我的想法。  知识是有类型的,我们常说读懂教材,其实读懂教材的本质是读懂知识。要读懂知识就需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各种表达符号,也是人们用以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成果的工具。本主张所言“语言”,即语言核心素养,包括“文字表达”“文学思维”“文化传统”。语言是一个不断生长的过程。在教师教的基础上,儿童通过个体语言实践、同伴互助、教师引领等方式,汲取文化传统之精髓,学习文学思维,提升文字表达水平。他们的语言不断趋向清晰、丰富、敏锐、独特,同时,精神世界也不断丰富,最终实
应邀在校园开放日参观北京十一学校一分校。一进校园,除了干净、整洁的环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台红黄相间的“梦想号”火车模型,我们被几个低年级的学生“导游”引导着,听他们举止大方、彬彬有礼地介绍,感到亲切、有趣。走在校园的各个参观区,都有教师或学生的热情引导,根据校训命名的“行圆楼”“思方楼”稳重、大气,绛红色的墙体和绿色的运动场透露出的活力和激情浑然一体,让人印象深刻。听刘艳萍校长介绍,教学楼的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