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们要从关注课文内容转向关注语言表达;从关注“教的活动”转向关注“学的活动”。语文课堂去伪求真,要让语文课具有浓浓的“语文味”“语言味”。
【关键词】语文;教学;内容
十年教学生涯——似乎不算太短,但是回顾自己的教学历程,对于“语文课教什么”这一问题没有深入探究过,心中也没有一个明晰的答案。就这样,在讲台上站了十年——迷茫的十年,留有几许遗憾的十年。通过“仁怀市中小学新课标(2011版)学科教师全员培训”,用心解读新课标,对语文课教什么有了全新的思考。我不断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反思,心中豁然开朗,知道了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什么,怎样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收获实实在在的东西。
一、以往的课堂上,我们教什么
近些年来,语文课堂标准改革在全国迅速铺开,而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很多教师对语文课应该教什么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导致了我们的语文课教学走向了许多误区。请看:
镜头一:语文课变成了德育课
一位教师执教《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一课时,通过丰富的多媒体展示,通过简单地了解文本,同学们知道了黄河曾经的美以及现在变得“凶猛暴烈”了。还知道了产生这一变化的罪魁祸首是人类。从而让他们幼小的心灵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他们深知:人类如果还不约束自己破坏环境的行为,我们的生存环境将受到严重的威胁。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目标来说,这是一堂成功的课,但是,它不是一堂语文课,它丢失了语文味,俨然成了一堂德育课。
镜头二:语文课变成了综合课
在以往的语文课标中提出了学科渗透,许多老师就在这个问题上大做文章,这样,语文课堂似乎丰富起来了,热闹起来了。一位教师在执教《乌鸦喝水》这一课时,用了极短的时间理解这个故事的大致内容后,又安排了许多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活动:看《乌鸦喝水》这个动画片;戴上头饰表演这个故事;用简笔画演示了乌鸦喝到水这个过程。一堂课,学生兴趣盎然,参与面广,师生互动很到位。试问,这是一堂合格的“语文课”吗?不如说它是一堂综合课,因为,学生未收获到在语文课堂上应收获得知识。
二、如今的课堂,我们应该教什么
认真解读2011年有温儒敏教授牵头修订的新课标,我们会得到一个很明确的答案。语文课教什么?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性、综合性课程。我们要教的,就是“语言文字”的运用。这才是我们在语文课上该做的事。我们要从关注课文内容转向关注语言表达;从关注“教的活动”转向关注“学的活动”。语文课堂去伪求真,要让语文课具有浓浓的“语文味”“语言味”。
记住!我们是“语文”教师,我们的语文课堂不能偏离让学生学会“语言文字”运用这一目标。
参 考 文 献
[1]靳健,赵晓霞,郭俊奇,李金云.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由程翔老师的一节“课堂作品”说起[J].语文建设,2012(2).
【关键词】语文;教学;内容
十年教学生涯——似乎不算太短,但是回顾自己的教学历程,对于“语文课教什么”这一问题没有深入探究过,心中也没有一个明晰的答案。就这样,在讲台上站了十年——迷茫的十年,留有几许遗憾的十年。通过“仁怀市中小学新课标(2011版)学科教师全员培训”,用心解读新课标,对语文课教什么有了全新的思考。我不断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反思,心中豁然开朗,知道了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什么,怎样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收获实实在在的东西。
一、以往的课堂上,我们教什么
近些年来,语文课堂标准改革在全国迅速铺开,而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很多教师对语文课应该教什么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导致了我们的语文课教学走向了许多误区。请看:
镜头一:语文课变成了德育课
一位教师执教《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一课时,通过丰富的多媒体展示,通过简单地了解文本,同学们知道了黄河曾经的美以及现在变得“凶猛暴烈”了。还知道了产生这一变化的罪魁祸首是人类。从而让他们幼小的心灵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他们深知:人类如果还不约束自己破坏环境的行为,我们的生存环境将受到严重的威胁。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目标来说,这是一堂成功的课,但是,它不是一堂语文课,它丢失了语文味,俨然成了一堂德育课。
镜头二:语文课变成了综合课
在以往的语文课标中提出了学科渗透,许多老师就在这个问题上大做文章,这样,语文课堂似乎丰富起来了,热闹起来了。一位教师在执教《乌鸦喝水》这一课时,用了极短的时间理解这个故事的大致内容后,又安排了许多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活动:看《乌鸦喝水》这个动画片;戴上头饰表演这个故事;用简笔画演示了乌鸦喝到水这个过程。一堂课,学生兴趣盎然,参与面广,师生互动很到位。试问,这是一堂合格的“语文课”吗?不如说它是一堂综合课,因为,学生未收获到在语文课堂上应收获得知识。
二、如今的课堂,我们应该教什么
认真解读2011年有温儒敏教授牵头修订的新课标,我们会得到一个很明确的答案。语文课教什么?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性、综合性课程。我们要教的,就是“语言文字”的运用。这才是我们在语文课上该做的事。我们要从关注课文内容转向关注语言表达;从关注“教的活动”转向关注“学的活动”。语文课堂去伪求真,要让语文课具有浓浓的“语文味”“语言味”。
记住!我们是“语文”教师,我们的语文课堂不能偏离让学生学会“语言文字”运用这一目标。
参 考 文 献
[1]靳健,赵晓霞,郭俊奇,李金云.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由程翔老师的一节“课堂作品”说起[J].语文建设,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