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美术教学中,素描作为造型艺术的基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造型艺术基础训练的素描教程也在不断地改革与创新。要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学好素描,一是教师自身应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二是应有科学的教学方法,使技法和理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一、 素描教学应以培养学生掌握好基礎知识和技能为目的
素描教学训练要以培养学生对物象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为目的,既要达到基础训练所必须具备的各项要求,掌握好基础知识和技能,又应指导学生以客观物象为依据,表现物象的真实,以写实的手法表现对物象的真实感受。但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根据专业特色划分的素描样式,看起来似百花齐放,其实是在某种程度上远离素描的本质。因此我们要重新认识素描艺术及其功能,以还其本来面目。在打基础的阶段,“变形”容易养成主观随意的习惯。但并不因此反对有些素描对物象的结构进行一定程度的强调乃至合理的夸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主要的,但学生的主观感受在素描作品的表现力方面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观感受是来源于客观物象的,关键是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观察物象和处理画面。
二、 在素描训练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
这里所讲的“表现”是指:在素描训练时,应当要求学生用对物象深入的形容和新的发现来不断地激起表现的愿望,激起类似创作的激情。谁也不会否认,在中国素描造型早已达到了很高水平,并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绘画语言了。在西方,素描则更早就经历了一个从作为辅助手段的从属艺术,到独立的艺术形式的演变,并成为具有丰富的艺术内涵与表现力的艺术形式了。今天,素描不仅可以作为“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用来训练艺术家对事物的观察、分析和表现能力,还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来进行艺术构思和创造。安格尔曾说:“素描中包括着艺术的尽善尽美。”
素描既然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那就要具有一切造型艺术的一般规律、特征。而目前,在一些学校教学中还存在着把素描从艺术的范畴中剥离出来的现象。教学以长期作业为主,要求表现就是要讲究线条,讲究黑、白、灰,讲究概括,讲究画面的构成和组织,要力求形神兼备,要求学生在画面中表现出体积空间、形体结构、人物特征、情绪气氛等各种客观现实,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全因素素描。它虽然可以达到训练学生的基本造型能力的目的,但这种方法几十年来一成不变,久而久之走向模式化、机械化。安排科学理性以及表现客观对象的能力固然重要,但绘画作为一门艺术学科,显然缺少不了感性和想象的空间。
三、 应本着“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素描训练
接触素描时首先是对技巧和样式的学习,在形式上取得一定的效果后,真正打动观众心灵的终究是内在的精神,即艺术家对生活的深切感受和他所表现的思想情感,要通过表现使素描基本功成为创作性的艺术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素描是绘画者精神境界最朴素最直接的表达方式。那么,它就不应有固定的模式,就是说,无论是谁,每个人眼中都有可信的,属于自己审美情趣的东西,就都能表现出作画者所感受到的素描对象那生动、和谐以及合乎规律的美。比如都画人体,米开朗基罗就博大沉雄、刚健庄重,颇具表现力;鲁本斯则以生动而准确的线条,寥寥数笔,赋予了绘画对象以生命力;凡高又不乏稚拙中见深刻,朴实中见真诚的特征。仔细读来,上述几位的作品每一处转折,每一根线条都是那样生动、内涵丰富。正因为如此,它们虽风格各异,却都能给人们带来舒畅的感觉。所以,素描教学应当鼓励学生发挥个人的思维才智和创造力,培养和树立其自身感受的信念与信心,努力破除单一的技巧模式。
素描能力的提高,除了靠技巧的熟练外,还要靠艺术的思维,关键是用脑分析。素描训练的目的,不是要让每一个同学都成为画家,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整体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我们在教学中要尊重个性,建立师生间的相互包容和默契,提倡创造性思维,拓展素描的宽泛性。要把造型的普遍规律纳入艺术规律的个性表现中,使艺术个性自然地渗透到画面中,以昭示绘画者个人的审美精神和创造内涵。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会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新的生机和活力。
(大城教师进修学校)
一、 素描教学应以培养学生掌握好基礎知识和技能为目的
素描教学训练要以培养学生对物象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为目的,既要达到基础训练所必须具备的各项要求,掌握好基础知识和技能,又应指导学生以客观物象为依据,表现物象的真实,以写实的手法表现对物象的真实感受。但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根据专业特色划分的素描样式,看起来似百花齐放,其实是在某种程度上远离素描的本质。因此我们要重新认识素描艺术及其功能,以还其本来面目。在打基础的阶段,“变形”容易养成主观随意的习惯。但并不因此反对有些素描对物象的结构进行一定程度的强调乃至合理的夸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主要的,但学生的主观感受在素描作品的表现力方面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观感受是来源于客观物象的,关键是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观察物象和处理画面。
二、 在素描训练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
这里所讲的“表现”是指:在素描训练时,应当要求学生用对物象深入的形容和新的发现来不断地激起表现的愿望,激起类似创作的激情。谁也不会否认,在中国素描造型早已达到了很高水平,并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绘画语言了。在西方,素描则更早就经历了一个从作为辅助手段的从属艺术,到独立的艺术形式的演变,并成为具有丰富的艺术内涵与表现力的艺术形式了。今天,素描不仅可以作为“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用来训练艺术家对事物的观察、分析和表现能力,还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来进行艺术构思和创造。安格尔曾说:“素描中包括着艺术的尽善尽美。”
素描既然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那就要具有一切造型艺术的一般规律、特征。而目前,在一些学校教学中还存在着把素描从艺术的范畴中剥离出来的现象。教学以长期作业为主,要求表现就是要讲究线条,讲究黑、白、灰,讲究概括,讲究画面的构成和组织,要力求形神兼备,要求学生在画面中表现出体积空间、形体结构、人物特征、情绪气氛等各种客观现实,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全因素素描。它虽然可以达到训练学生的基本造型能力的目的,但这种方法几十年来一成不变,久而久之走向模式化、机械化。安排科学理性以及表现客观对象的能力固然重要,但绘画作为一门艺术学科,显然缺少不了感性和想象的空间。
三、 应本着“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素描训练
接触素描时首先是对技巧和样式的学习,在形式上取得一定的效果后,真正打动观众心灵的终究是内在的精神,即艺术家对生活的深切感受和他所表现的思想情感,要通过表现使素描基本功成为创作性的艺术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素描是绘画者精神境界最朴素最直接的表达方式。那么,它就不应有固定的模式,就是说,无论是谁,每个人眼中都有可信的,属于自己审美情趣的东西,就都能表现出作画者所感受到的素描对象那生动、和谐以及合乎规律的美。比如都画人体,米开朗基罗就博大沉雄、刚健庄重,颇具表现力;鲁本斯则以生动而准确的线条,寥寥数笔,赋予了绘画对象以生命力;凡高又不乏稚拙中见深刻,朴实中见真诚的特征。仔细读来,上述几位的作品每一处转折,每一根线条都是那样生动、内涵丰富。正因为如此,它们虽风格各异,却都能给人们带来舒畅的感觉。所以,素描教学应当鼓励学生发挥个人的思维才智和创造力,培养和树立其自身感受的信念与信心,努力破除单一的技巧模式。
素描能力的提高,除了靠技巧的熟练外,还要靠艺术的思维,关键是用脑分析。素描训练的目的,不是要让每一个同学都成为画家,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整体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我们在教学中要尊重个性,建立师生间的相互包容和默契,提倡创造性思维,拓展素描的宽泛性。要把造型的普遍规律纳入艺术规律的个性表现中,使艺术个性自然地渗透到画面中,以昭示绘画者个人的审美精神和创造内涵。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会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新的生机和活力。
(大城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