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粉末冶金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材料进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an21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第12届世界钛会可以看出.传统钛粉末冶金即冷压烧结在降低钛制品的制造成本和改进烧结钛制品的成分及显微组织方面已有了许多可喜的进展。结合第12届世界钛会有关钛粉末冶金方面的研究报告,主要从钛粉体烧结过程中氧和残留氯化物的左除和控制、使用氧化钛粉的优点、通过控制氧化钛粉烧结过程相变制备出具有超细(砸微米至几个微米)显微组织特征的高性能钛材料、合金元素含量扇钛合金的烧结特点、微波辐射烧结钛及钛合金几个方面讨论了钛粉末冶金褶关研究的最新进展。
其他文献
近日,笔者在翻阅《毛泽东年谱(一八九三一一九四九)》时,看到1926年1月1日记载:“在《中国农民》第一期发表《中国农民中各阶级的分析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一文。”“文章将中国农村分为八个阶级和阶层:大地主、小地主、自耕农、半自耕农、半益农、贫农、雇农及乡村手工业者、游民。”对于其中提到的“半益农”一词,笔者甚感迷惑,虽从上下文也能推测出其具体所指,但对这一词语的具体含义,还是存有一探究竟的想法。于
杨树达先生(资料图片)  国学大师章太炎曾经批评王安石、王夫之和王闿运不懂文字学,又批评晚清湘学诸家对于古文字学、音韵学“实未得其分毫也,偶一举及,其疵病立见矣”。章太炎的话虽然刻薄,但堂堂的湘学大师“不识字”,难免遭士林嘲笑,也难怪湖南的年轻一代学者要引以为耻。当时,一个湖南青年在日记中写道:“太炎先生尝云三王不通小学,谓介甫、船山、湘绮也。三人中,湘士居其二。余昔在北京,曾与星笠(即曾运乾)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