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街头错别字

来源 :广东第二课堂·小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我们在“汉字”的邀请下,到了这个神奇而有趣的王国里遨游了一番,学到了很多的知识。这一天,我们正畅游其间,突然,王国里的“居民”向我们发来“求救信号”,声称王国里发生了严重的“病毒”。这还得了,我们伟大祖国的文化瑰宝怎么能被破坏呢?为了保护文化,我们义不容辞开始行动,曝光“病毒”。
  同学们跃跃欲试,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带上书包、相机……立刻行动起来。不一会儿,“侦察兵”小枫匆匆赶来报告:前方第二条街的第二家店铺上发现了“敌人”。我们急忙赶过去,没错,这是一家服装店,上面写着4个醒目的大字——“衣衣不舍”,“依”字被改成“衣”了。我们立刻记录下来,“小摄影师”小颖也举起照相机“咔嚓”一拍。随后,我们的“火眼金睛”陆续发现了一个个“敌人”,如:咳(刻)不容缓、一明(鸣)惊人、一见钟琴(情)、骑(其)乐无穷……“记录师”小朱的笔在纸上刷刷地记着,把它们一一记录在案;小颖的相机更是一刻不停,她说要把这些发到网络上,让更多的人知道,让更多的人都来为净化文字出一份力呢!
  回到“总部”,我们纷纷拿出各自的“战绩”。据我统计,“病毒”的确很多,随处可见,看来这些“敌人”我们非早日消灭不可。我们还想给有关部门发一份倡议书呢!让大家明白,本来我们的祖先创造文字是为了传播文明,为了方便沟通、记忆,但是,这些商家却在文字上大做文章,随意改动,以此来促销、哗众取宠,这种行为不可取!
  我多么希望每个人都尊重祖国的文化,正确使用汉字呀!
  (指导老师 蔡银环)
  
其他文献
放暑假了,福娃们天天呆在家里,快要闷坏了,他们决定去动物暑期班学习本领。  第一节课是游泳课。贝贝是水娃,他当然是游泳的佼佼者,游得比海豚还快。可是欢欢就惨了,一下水就呛了好几口水,差点被水淹死。晶晶、迎迎和妮妮也好不到哪里去,他们都被贝贝救了上来,要不然他们可有难了。迎迎被救上岸后,委屈地想:“我是一只羚羊,为什么一定要去游泳呢?”所以,她告诉校长她只想一心学跑步,做一个跑步健将,校长说:“你只
一、中班定向式軍事游戏目标
今天上午,我们班开展了一个趣味多多的活动——晒书单,给大脑“体检”,说白了,就是看你读了些什么书。  同学们对这项活动抱有新鲜感,但又怕自己读的书太少,都不好意思举手。老师环视教室,鸦雀无声。倒是一个勇敢的男生跃跃欲试,自告奋勇地举起手来,老师漾起笑容,说:“大家为他鼓掌!”定睛一看,原来是我们班的灌篮高手黄润柏。哇,他读的书真多!时不时还冒出几个我不熟悉的书名。紧接着,张健等男生都一一上去了,可
妈妈曾给我出过这样一个谜语:“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排下八卦阵,单捉飞来将。”这则谜语告诉我:蜘蛛专吃活的东西。难道它不吃死的东西吗?这引起了我的兴趣,我做了实验。  我从墙角外捉来一只小蜘蛛,把它放进一盒子里(四周扎有小洞,上面盖有玻璃,便于观察)。没等蜘蛛织网,我又捡来一只死的苍蝇,放在蜘蛛的前面,蜘蛛置之不理,随即用手碰撞盒子,蜘蛛就向其他方向爬去了。  为了彻底弄懂蜘蛛吃不吃死苍蝇,第二
我园践行的是生活化课程理念,我们也曾在班里尝试组织过一些与柿子有关的活动,有一些心得,借此机会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建构课程靠大家  唤醒所有人的已有经验是展开课程对话的基础。因为无论是“你”的经验还是“我”的经验都是相对有限的,只有将“我们”的经验合在一起才具有强烈的内生力。  唤醒幼儿的经验可以从问题开始。幼儿对自我、对他人、对各种事物都有着很强的敏感性和洞察力。在生活化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
幼儿有着易冲动、自制力较弱、对挫折的承受力低等心理特点。有时候幼儿的某些行为遭到成人阻止,但为什么不能做,幼儿并不明白,于是,就有可能通过发脾气的方式宣泄情感和表达想法。面对幼儿的“脾气”,教师首先应搞清楚“脾气”从何而来,再针对原因与幼儿进行交流和讨论,化解“脾气”。总体来说,就是要重视教育引导,学会“说服”而非“压服”。  一、幼儿为什么发脾气  1.表达意愿的“脾气”  因为幼儿尚未很好地掌
目标  1.探索蹦床的各種玩法,锻炼下肢力量,发展平衡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  2.感受蹦跳时的节奏,体验游戏的乐趣。  环境创设:直径大于5米的一个蹦床;海洋球若干;在蹦床边固定一个篮球架。  玩法1 空中摆姿势(适合中班)  幼儿在蹦床上随意跳跃、大幅度地跳跃,可在空中停顿瞬间做出各种姿势(如图1、2)。  指导要点:  1.开展蹦床游戏前必须充分做好脚踝部的准备活动,跳蹦床时必须脱鞋,以免崴伤
我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比如弹钢琴、画画、游泳、吹长笛等等,但我最感兴趣、最喜欢的还是弹钢琴。  我从6岁开始学习弹钢琴。记得我刚学会第一支乐曲的时候,听着清脆的叮叮咚咚声从我小小的指下弹出时,我心里非常高兴,觉得我自己很棒。一下课,我就飞奔回家,打开琴盖,叮叮咚咚地弹给我的第一位听众——妈妈听。当然,我也得到了妈妈的表扬和鼓励。  转眼间,我已经上小学了。因为我是韩国人,而我现在在中国生活,读的是
小时候的郑渊洁喜欢独来独往,不爱和小伙伴玩,也不怎么爱说话。郑渊洁的父亲在部队的学校当教员。郑渊洁两三岁的时候,父亲常常抱着他看书,看着父亲总是不断地看啊、写啊,这样的情景对郑渊洁影响很大,由此他对写作产生了一种崇拜心理。  在郑渊洁刚刚对书萌发兴趣时,父母就给他买了大量的课外读物。上学后,郑渊洁的数学成绩比较差,但父母并没有要求他在学好数学后才看课外读物,也没有规定他考了多少分后才可以看课外书,
不知什么时候,我家来了一位“不速之客”——赤小豆。那是妈妈无意中在玫瑰花盆里发现的,当时,我们都以为它应该是一颗豆角种子。  这棵小苗长得很快,妈妈担心它占不了一席之地,于是决定把它移植到一个空盆去。小苗长得更快了。渐渐地,它长成了一株茂盛的豆子苗(树),主干也越来越粗壮了。为了给它足够的空间,我们在阳台栏杆上接了几根棍子,让它尽情攀爬。过了一段时间,这棵豆子苗成了我家阳台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