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声长鸣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hui10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好像曾经听到人家说过,吹号者的命运是悲苦的,当他用自己的呼吸摩擦了号角的铜皮使号角发出声响的时候,常常有细到看不见的血丝,随着号声的出来,吹号角的脸常常是苍黄的……”
  《吹号者》出自诗人艾青之手,以独特的写法,成功塑造了一个吹号者的形象。
  诗中有写“号角是美的——/它的通身/发着健康的光彩/它的颈上,结着绯红的流苏”,号角自上而下都散发着活泼的气息。号角在吹号者眼里如同自己心爱的恋人一般,在生活注定给他的日子里,他不能不爱他的号角。当黎明的使者还未到来时,他早已从铺散着稻草的地面上醒来,带着他心爱的号角来到山坡上,一齐见证那黎明的到来。当黑夜收敛起她那神秘的帷幔,当群星一颗颗地散去,他开始了,他将清新的呼吸毫无遗漏地送到号角里。
  清新的声响从号角里传出,跑遍了生机的原野,表达着他对丰美的黎明的倾慕。他吹起了起身號,新的一天开始了。接着便是吃饭号、集合号。当太阳以轰鸣的光彩辉煌了整个天穹的时候,他吹起了出发号,他走在队伍的前列,带着队伍走上了被太阳镀上金色的路。
  可现在,青绿的草苗已为他们布置好了祭坛,泥土与青草混合的香味中也夹杂着火药的味道。战争,又开始了,吹号者们和战士们一齐向前移动,他也在其中。他迈着坚定的步伐,伴着那紧密的爆炸声,他的号声再次响起——冲锋号从号角中传出,激昂的声音似乎要将天空撕裂,他和他亲爱的战友们面对着敌人,抱着破釜沉舟的心情向敌人冲锋。号声传遍大江南北,鼓舞着战士们,也鼓舞着他自己。正当他尽情地吐出胜利的祝祷时,一颗子弹无情地穿透了他的胸膛,号角不再出声,余音回响在战场上。他寂然地倒下,脸上并没有什么表情,他早就预料到了。而他死前仍然握着它——那流着鲜血的号角,阳光照着他惨白的面容,也照着他的号角和那抹绯红的流苏。
  诗歌以含蓄的语言写出了吹号者不朽的精神,他是为了解放事业而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生命的勇士,是最可敬的奉献者。艾青本人也可以说是一位吹号者,他的号角就是诗歌,他吹响的是中华民族解放战争的战斗号角,催人奋进。
  听啊,那号角好像依然在响……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第一初级中学校
  ‖指导教师:马晓霞
其他文献
台湾作家林清玄1月23日因病逝世,享年65岁。此前一天,他发了微博:“在穿过林间的时候,我觉得麻雀的死亡给我一些启示,我们虽然在尘网中生活,但永远不要失去想飞的心,不要忘记飞翔的姿势。”林清玄,这位在平凡中感知生活至美的作家,留下了满纸清香,玄意悠远。斯人已乘黄鹤去,此地唯有墨留香。  不停写作,建造更好的自我  林清玄30岁之前获遍台湾所有重要文学奖项,他的作品曾多次被中国台湾、中国内地、中国香
1月24日,有网友爆料称,在四川汶川县映秀镇映秀震中遗址,有几名游客在参观过程中不停说笑。导游看到后怒怼:“请文明祭奠,如果再笑请你出去!”从爆料视频可以看到,这几名游客在参观汶川地震遗址时,频频发出嬉笑声,导游几次劝说无果,终于“发飙”警告。  导游怼游客,通常激起的是对“导游欺客宰客”的痛斥。但在该事件中,网友却质疑和谴责了游客,对于女导游的表现则赞赏有加。  视频中的这位导游是义务向游客講解
对于现代人来说,寸树声这个名字有点陌生。而作為一代教育家为学生上的“最后一课”,他被永远载入中国教育的史册。  寸树声是云南省腾冲县和顺乡人,他从小就立下教育救国的宏愿,1918年公费赴日本留学,获九州帝国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九一八”事变后,他毅然回国,先后在多所大学任副教授和教授。为改变乡村教育的落后状况,他于1940年回乡创办了和顺益群中学并任校长。1942年5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到了腾冲
历史书上曾用了短短的十来个字,便概括了淞沪会战英勇抗战事件,而电影《八佰》则生动地为我们揭开了这一历史背后的故事。  故事背景是上海苏州河,这条河是一条泾渭分明的界线,南岸是天堂一般的租界,北岸是地狱一般的战场。南岸歌舞升平,而北岸則残垣断壁,有的只是几百个战士。他们是日本人攻占上海最后的阻碍,也是最悲壮的一群“主播”。  虽说是留守,但他们就是国军的弃子。可当那有血有肉的生命抱着炸弹,唱着秦腔,
文言故事一  班超投笔从戎  班超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后超出使西域,竟立功封侯。  (选自《后汉书·班超列传》)  【故事大意】  班超家中贫寒,常常给官府抄书来谋生糊口,天长日久,非常辛苦。他曾经停止工作,将笔扔置一旁叹息道:“身为大丈夫,虽没有什么突出
我家对面的巷子里,有棵很大的桂花树,桂树下有间小小的裁缝店,门面很旧,听妈妈讲是我三岁那年开的,如今十一年了。  至于店里的阿婆,我也认得,听说以前是个老师。每年十月去她那儿,她总是送我一枝桂花。  后来来往渐少,只偶尔去一次。每年桂香飘满大街小巷,满城细碎的金,我却只记住了她門前的那一棵。  那天偷得半日空闲,又碰上个晴好天气,便寻思着出去透气。  想到阿婆,就翻出那件脱了线的风衣,抓了一把零钱
人间忽晚,山河已秋,碧水涟涟,炉花浅渚。于半亩芦塘的静谧之中,觅秋意之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远远地便望见一片独属于芦花的洁白,轻盈的絮缀在纤长的颈上,在秋风中飘摇,仿佛仅与母体一丝相连的自然精灵,清逸、秀丽,皆生于风的舞蹈中。踏上岸边圆滑的卵石,才惊觉芦苇竟有如此之高。暗黄的茎,自春意盎然之时,便从淤泥中窜出,历经春夏的繁华而褪去了青涩,以最质朴的本色孕育出自己迟来的
画帘开,束衣执扇,午风清暑。携敬畏之心,梦回大唐。  我,是一柄剑,名为,龙泉。  热血启程  山巅云绕,身着素衣,衣袂飘扬,舞龙泉。是你,李白,一朵绽放在盛唐的青莲。  出山在即,你满怀豪情,离了故土,虽有留恋,但前方水尽时,是似锦前程。你满怀壮志,一腔热血尽在上下挥舞的剑影间。国家啊, 李白已到为你效力之时!登上小舟, 鱼儿跃水,轻咬你的衣襟;荷花满目,淡金蕊粉染上你的衣袖。赏着沿岸佳致,带着
我喜欢用我手中的相机记录自然,我享受按动快门的那一刻。  夕阳正抚摸着大山的脊背,灌木正随着暖风摆动。我正在这处鲜有人迹的山坡上跳跃着,攀爬着,背着相机拍摄着这座山上我喜欢的自然景物。  一株瓦松从石缝中探出头来,悄悄地。我发现了它,夕阳的光辉映透了瓦松一根根饱满的紫青色芽叶,给那紫青色中添加了好些金黄。太阳在移动,叶子中的金黄也在慢慢晕开,多么光彩照人的生命啊!我赞叹,随即拿起了相机,准备记录下
【中考真题】  一百年前,十几个年轻人站在烟雨迷蒙的南湖红船上,向远方眺望;七十年前,一群年轻人站在黄沙弥漫的戈壁滩上,向远方眺望;当年,一个年轻人站在田塍上,透过金色的稻芒向远方眺望;现在,勇敢的你,背起行囊,眺望远方……  请以“眺望”为题写一篇文章。   【文题解读】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是“眺望”。“眺望”本身的含义是“从高处往远处看”,“从现在往未来看”,站位一定要高,从小我走向大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