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四化”的初中化学学生实验教学

来源 :化学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f19878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精心组织好学生实验,努力做到实验设计生活化、学生实验体验化、实验环节真实化、资源利用最大化,极大地发挥学生实验教学的独特功能,是新课程改革的应然要求。文章以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基础实验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教学为例,对组织学生实验教学进行阐述。
  关键词:基于“四化”;初中化学;学生实验;教学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08-0080-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5.08.030
  著名化学家戴安邦教授指出“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是化学学科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除了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是发展学生多元智能的有效平台与重要载体,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指导学生操作、观察、交流、讨论、思考,让知识生成在现场、能力提升在现场、思维发展在现场。《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将实验教学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明确规定八个必做的学生实验,“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基础实验主要让学生在学习了二氧化碳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对二氧化碳的制取及性质知识进行巩固和升华,是对气体制取与性质的深度认识,也是培养学生在实验室中操作、观察、表达、讨论能力的最佳素材[1]。那么如何组织好初中化学学生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独特功能,使其在培养学生化学素养、提升探究能力方面效益最大化,笔者作了一些尝试。
  一、实验设计生活化,有提高学生学科兴趣
  “课程标准”中对九年级化学教学要求,不再单纯依据化学学科知识的系统来描述内容目标,而是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社会生活实际、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学科的发展来选取和建构最基础的、学生发展最需要的化学知识。对化学实验教学的生活化设计既是部分学校条件有限的客观需要,也是落实“课程标准”“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2]的必然要求。化学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化学,如:二氧化碳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气体,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引入时可以选取有趣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可以借助学生熟悉的可乐、雪碧等碳酸饮料,二氧化碳制取过程中所需要的一些仪器和药品可以用生活中的一些物品或废弃品来代替。另外,设计作为课外延伸的家庭小实验,激发学生主动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对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的探究意识。
  在教学中创造性设计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实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激发,学生从心底里热爱化学、欣赏化学,从而喜欢化学学科;学生的能力在活动中形成,并得到进一步发展,锻炼和培养,逐步形成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自然的科学学习态度。在“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课堂教学中,可用瓶吹气球有趣揭开话题,并引导学生猜想瓶中的气体是什么,接着用一瓶可乐就将二氧化碳的所有化学性质逐一验证,先检验,再试验,一气呵成,还可用生活中的蛋壳与白醋制二氧化碳,用饮料瓶、软管及注射器组装制二氧化碳的装置,将实验药品、实验仪器、实验内容、实验情境作生活化的处理,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拉近了学科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有亲切感,感受到化学并不神秘,化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学非常接地气。
  二、学生实验体验化,着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相互联系和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习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它不仅重视化学实验对于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作用,而且更加强调化学实验对转变学生化学学习方式和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功能。要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参与体验,俗语说得好: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 “做”有所得,“做”有所获,最终让学生在“做”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教师协助学生完成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验证,在实验中体验、在实验中思考。让学生通过分析、判断、实验验证,创设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努力做到:目标让学生明确,问题让学生提出,过程让学生参与,规律让学生发现。在“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课堂教学中,可从实验知识的回顾,如何验证二氧化碳一般不助燃、不可燃,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方案等等,引导学生用自带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学生自己用生活中的废弃物组装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让学生绘制组合装置来完成较为复杂的性质与制取实验等等,放手让学生交流、讨论、表达、体验。实验教学如果能激活学生探究的兴趣、动机、需要等内驱因素,强化学习过程体验,那么学生对学科思想、观点、方法的体验就会从朦胧状态过渡到自然状态。如组合装置完成系列实验体现科学有序、部分与整体的思想;装置组合与优化思想;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对比实验思想等等。
  三、 实验环节真实化,全力促进学习有效发生
  促进学生学习是教师授课的唯一合适的目的,若学生的学习没有发生,教师做得再多也是徒劳的。如何从学生的学习出发研究教学,如何让学习最大限度的发生,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也是衡量课堂有效的根本所在。在“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课堂教学中,可安排趣味导入——知识回顾——实验验证——设计装置——交流与评价——制备气体——反思表达——头脑风暴——归纳总结——课后实践等环节,教学板块主要是先实验制备,后性质验证,再组合设计,无论是实验制取二氧化碳装置设计,还是性质知识的复习与回顾总是用实验来强化学生的表达与掌握,由检验二氧化碳、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产生酸到熄灭蜡烛火焰,由制取二氧化碳到性质验证的组合实验等,通过上述规范有序、层层递进的实验活动设置,将科学探究的思路和过程完整化、系统化、程序化,激活学生思维,提升学生能力。当然,为避免学生盲目进行实验,实验前让学生复习有关的教材内容,核心环节是让学生明确实验内容,熟悉实验步骤,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一整套操作流程,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驾轻就熟、得心应手[3]。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督促学生记录实验现象、纠正错误操作、鼓励成功探究、调控实验进程。   教学要提供合适的学习支持,要促进学习的广泛迁移,同样实验教学也不例外。事实上,教学需要引发一些惊奇和冲突,学习是需要事件来推动的,教师要善于引发学生争论、质疑、表达,最终引导分歧朝着知识学习相拥的方向靠拢,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发现新的问题[4]。在“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二氧化碳到澄清石灰水中,允许学生自由做实验,而不是等到变浑浊就统一停止通二氧化碳气体,学生会很快发现原先变浑浊的液体又变成澄清了,而这一“奇怪的现象”产生的原因正是激发后续学习的引子。再如: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可设计成更为有趣的系列实验;将二氧化碳通入滴有石蕊试液的蒸馏水中时,液体变红,可以顺势将其加热,观察其变化,这说明了什么?没有问题就没有学习的发生,正如杜威所说:知识是为问题解决服务的。
  四、 资源利用最大化,极力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
  美国课程专家艾里克森认为,提高学习标准更多的是要求思维能力的提升,而不是掌握更多的事实内容。学生实验的价值不只是操作的价值,更具有思维的价值[5]。基础实验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巩固所学知识,更能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要特别关注实验的智能开发,让学生做有思想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发生思路的发散、知识的凝炼、方法的迁移、思维的碰撞。特别是帮助学生领会实验探究中所蕴含的思想、方法、观点,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而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发现新的问题。教师只有理解基础实验的教育功能,才能智慧地开展实验教学,让初中化学在未来公民身上留下美好的启蒙和奠基痕迹,真正做到既教学又培育。比如如何设计出一个可控制反应发生与停止的装置,可以让学生讨论怎样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是固体移动,还是液体流动?基于什么原理?你还能利用生活中的其它物品设计其它可控装置吗?甚至还可以介绍启普发生器,还原科学家的设计过程,这其中科学家的探索精神、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也是一种教育。最后,教师再从知识的强化、方法的提升、思维的发展三个方面进行归纳和提炼。在验证控制反应发生与停止的实验装置,可以现场演示让学生观察,在了解了原理的同时,学生身临其境,体会了实验的设计美、动态美,激发他们创新设计的冲动,学生们今后也会设计出更优、更美的装置来。
  新课程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提供了很多生动的实践平台,科学技术的发展衍生了许多有利的实验条件,数字传感技术、视频影像技术等为实验创新注入新的活力。初中化学教师应想方设法借助于学生实验平台,加强实验教学,精心设计实验流程,整合各种实验资源,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在探究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新课程标准研制组.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上册)化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 曹年华.初中化学学生实验教学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化学教育,2013,(11):59-60
  [4] 林卫民. 学是为了“让——学习”发生[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2,(10):6-7
  [5] 肖红梅.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低效行为的分析与对策[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4,(3):8-11
其他文献
公元前10世纪,当中国的道教在周朝缓慢发展、印度教最古老的吠陀文献刚刚编辑成集时,这个位于中东的古城耶路撒冷,已然建成了雄伟的所罗门圣殿—自犹太教开始,耶路撒冷成为信仰的中心和最神圣的城市。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教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这里各自恪守信仰,已过去千年。     那个圣经里最哀伤的故事是从耶路撒冷城东的狮子门开始的,这段鹅卵石铺就的小径因耶稣途中所受苦难之处分为14站,教
20年前的一幕  1992年,21岁的我第一次前往少林寺。  我本以为那是一座与世隔绝、孤零零的寺院,但在现实中看到的却是:轿车和旅游大巴堵在通往停车场的大门前,还有驴车在门口招揽生意,几十家简陋的小饭馆密密麻麻排列在路的两边,另有几十家屋顶是波浪状石棉瓦的小屋专门贩卖功夫饰品。  我跟随一个旅游团穿过整个寺庙。以当代中国的标准来看,这座寺庙建得相当节制,大概有几个橄榄球场那么大,由大约十几个庭院
1250年,小岭曹氏始祖曹大山为躲避战乱移居安徽省泾县小岭村,聚族而居。小岭村多山少田,产青檀树,曹大山因地制宜,用树皮造纸,从此小岭人便以宣纸生产为生。  2013年夏天,我跟随古法宣纸的发烧友金鑫去了小岭村,初次领略到小岭绝美的风光和宣纸工艺之美。2014年春天,我们再访小岭,在那里住了半个多月,记录下了小岭人和宣纸古往今来的一些记忆碎片。1. 小岭村下湾组只有一户人家仍住在木质结构的房子里。
“边关”,这个字眼总让人思接千载,诗兴盎然。中国拥有12000公里的陆地边境线,与14个国家在陆地相邻。这些边城遥远神秘而又寂静神圣,常散落着珍贵的历史遗迹,具备混杂多样的民风。走一段边境,探访中越边境隐居千年的古榕部落;在中哈边境聆听濒临失传的“胡笳”之音;在中俄边城恩和品尝82岁俄罗斯姥姥自制的列巴和酒,回味一段渐行渐远的前尘往事……去边城旅行,一脚跨出国界,一脚踏入传奇。
2008年,路易威登(LV)在北京奥运会召开之前推出了三部“声音旅行指南”——Soundwalk声音漫行之旅。作为独一无二的新型语音导览产品,Soundwalk通过三位国际影星舒淇、陈冲和巩俐的解说,展示出三个充满生机的城市——香港、上海和北京——的不同魅力,揭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习俗以及厚重的历史沉淀。每个长达一小时的声音旅程,都将讲述者的故事与具体行程完美结合,带给听者来自都会深处的深度游走体
巴里耶尔富凯酒店在香榭丽舍大街上展示着巴黎最极致的魅力,它令人意外、闪烁耀眼、极致奢华、色彩鲜明。  通往巴黎中心  每天坐在巴里耶尔富凯酒店套房露台的座椅上,你仿佛能够拥有全世界。因为你此刻正在巴黎最富盛名的香榭丽舍大街和乔治五世大街的相交之处。坐在世界最漂亮大街上,看着脚下的路易威登、爱马仕、卡地亚。  在旅游胜地选择酒店的最基本标准是距离景点近,巴里耶尔富凯酒店轻松的达到这项要求,酒店面向凯
摘要:文章从把握特点,调整开发化学“微课”的准确性;突现优点,提升开发化学“微课”的优质性;避开雷区,加强开发化学“微课”的科学性三方面对如何让“微课”为化学教学服务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化学;教学;微力量;微课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05-0047-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5.05.
火炉  抵达长沙时,天阴沉沉的,但比起初秋的北国,依旧热浪袭人,不一会儿我便开始满头冒汗。司机透过后视镜瞧瞧我,刚要开口说什么,忽然猛一打方向盘,躲过前面一辆违章行驶的车辆,然后向我表示祝贺,说我刚好与长沙最热的几天擦肩而过,至于刚才那辆差点撞上的车辆,倒显得无关紧要。  关于长沙的热,我早有耳闻。长沙位于湘江河谷地带,地势较低,空气流通明显不如平原地区,一到夏天便暑气蒸人,1953年8月13日曾
白居易有诗云:“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神玉艺术馆地处北三环中路,朴实无华的楼体外观,使人很难想到这里是一处精致典雅、蕴含着深厚传统文化的游览与体验胜地。从进入一层的“神玉生活馆”开始,简洁的明式书房展现着浓郁的文人气息,定义着这一场不平凡的文化之旅。赏玉如读史:内藏深意的玉器珍品  在神玉艺术馆四层,我们见到了馆长王伟斌先生。他一身休闲装束,腰间佩有一块美玉,使人想起那句对古代君子的赞颂:“言
老极 户外运动领队  行遍多国,登山数座,曾旅居西藏两年,14次进疆,首漂并开发了额尔齐斯河漂流线路,自驾穿越罗布泊,登顶海拔7546米的慕士塔格峰,骑着骏马从呼伦湖一直奔驰到贝尔湖。一直把时间浪费在登山、漂流、潜水、骑行等美好的事情上,目前正准备带上老婆孩子,骑着三轮摩托环游世界。  【私家推荐】  1.自由之魂 重山帐篷:在无人的旅途亦不畏风雨  造型时尚,结构轻巧,面料的防水抗风和防撕裂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