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能源”。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获得成功的关键,是学习者自觉性的起点,没有兴趣,就不会有智慧的灵感。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悦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教师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喜欢学习汉字,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对说话、写话有兴趣。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下面,笔者就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谈几点浅识。
一.融洽关系,推动兴趣
作为老师,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在日常的教学中,学生如果喜欢那个老师,那么这个学生对他所教的科目往往产生较浓厚的兴趣;反之,如果学生讨厌那个老师,对那个老师所教的科目一定会抱有较大的抵触情绪,更不喜欢那个老师来上课。因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会对学生学习兴趣产生良好的推动作用。小学生虽然年龄还比较小,但是很多学生的自尊心很强,特别是中高年级的学生更是如此,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平时要多关心、爱护学生,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加以肯定、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即使是他们做错了一些事,批评他们时,也要讲究教育的方式方法。应该注意场合,尽可能避免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心,要多采用个人交谈的形式,帮助他们认识到缺点错误,鼓励他积极改正错误。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还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对优等生不要过分宠爱,也别另眼对待后进生,努力做到一视同仁,要让学生感到他们在老师心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另外课余时间,教师要多深入学生中间和他们一起活动、游戏、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真实想法,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学习上的一些困难。有了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够使广大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理”,为语文教学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不断推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情境是无声的语言,它能给学生带来一种氛围,促使学生真实地展开语言交际活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结合所教学的语言知识,运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语言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真实或接近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通过创设情境,使教学内容接近学生的生活,并联系生活实际,加以理解和应运,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习、理解和运用语言。这样学生就会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就会产生主动求知的欲望,自觉调动全部的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教学的情境,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学生感到亲切的情境。如在教学《荷叶圆圆》一课时,我利用农村的有利条件,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把大大的荷叶带进教室,和学生一起赤脚踩在荷叶上,充分享受赤脚的快乐。在开心玩耍的同时,老师带领孩子们分别扮演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一边做动作一边学习课文内容,孩子们在玩乐中很快掌握了“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小蜻蜓立在荷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这些句子中容易混淆的重点动词“躺、眨、立、展开……”。在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很快就会背诵这篇课文了。孩子们学习兴趣浓,参与广,效率高。
三.改进教法,调动兴趣
心理学研究和教学经验反复证明了两条规则:方法单调死板的教学,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昏昏欲睡;方法变化过多的教学,又会使学生穷于应付而降低学习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教师既不能总采用同一种方法,又不能不断变换新方法,要把握好“度”。在平时的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要适当改进教法。例如,在检查课文、古诗背诵时,平时总是教师直接检查学生背诵,而一些后进生有时很难完成任务,严重影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为了降低难度,我采用了“引背”的方法,这样有很多学生在你一个字、两个字或一句话的提醒下,很快完成了背诵的任务,同时让他们也体会到被肯定、被表扬的快乐,以此大大激发了后进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时我还把本应该复述课文的环节,改为分角色对话或课本剧表演等形式,当学生戴上头饰绘声绘色地对话、表演时,场下常常响起阵阵热烈的掌声,纷纷举手欲试,这样的教法学生喜欢,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内容印象深刻,效果也好。
四.运用教具,激发兴趣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具,包括运用图画、实物、幻灯、投影、录音、录像以及电影、电视等教学手段,激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为了使新课一开始,就紧紧地吸引学生,收先声夺人之效,又巧妙地把学生带入课文所描写的情景之中,首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录像:五光十色的海水、嬉戏的鱼群、蠕动着的海参、披甲的龙虾、美丽的珊瑚、海滩上各式各样的贝壳、庞大的海龟,不计其数的海鸟……学生们一边观看这些奇妙的海洋世界的景象,一边听解说员的解说,深深地陶醉在如此缤纷的新奇世界之中,产生新奇感,激起了浓郁的学习热情。此刻,教师便抓住时机,说道:“这就是富饶的西沙群岛,你们想去这么美的西沙群岛吗?下面我们就一起跟着作者去作实地考察。”学生们的情绪会一下子被激发,很快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五.阳光激励,提高兴趣
人人都希望被别人赏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课堂上,我们要把学生当作平等的朋友来对待,热情地关心、循循善诱,最大限度地去挖掘学生的优点,进行激励式鼓励性的评价。“你真是一个会读书、会思考的学生,真的很了不起!”、“你的理解比老师还要全面、透彻,我要向你学习了,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你的字写得真是太工整了,每一个字都像电脑打印的,我们班将来一定会出现很多的书法家的。”……像这样的话语在我的课堂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这些激励的评语能在学生的内心深处形成一股强大的心理助推力。
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自身的语文学习和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一个双赢的策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方式方法很多,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就能有效地诱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教和学就会得到和谐的发展,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就会大幅度提高。
(作者联通:223900江苏省泗洪县石集小学)
一.融洽关系,推动兴趣
作为老师,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在日常的教学中,学生如果喜欢那个老师,那么这个学生对他所教的科目往往产生较浓厚的兴趣;反之,如果学生讨厌那个老师,对那个老师所教的科目一定会抱有较大的抵触情绪,更不喜欢那个老师来上课。因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会对学生学习兴趣产生良好的推动作用。小学生虽然年龄还比较小,但是很多学生的自尊心很强,特别是中高年级的学生更是如此,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平时要多关心、爱护学生,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加以肯定、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即使是他们做错了一些事,批评他们时,也要讲究教育的方式方法。应该注意场合,尽可能避免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心,要多采用个人交谈的形式,帮助他们认识到缺点错误,鼓励他积极改正错误。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还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对优等生不要过分宠爱,也别另眼对待后进生,努力做到一视同仁,要让学生感到他们在老师心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另外课余时间,教师要多深入学生中间和他们一起活动、游戏、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真实想法,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学习上的一些困难。有了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够使广大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理”,为语文教学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不断推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情境是无声的语言,它能给学生带来一种氛围,促使学生真实地展开语言交际活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结合所教学的语言知识,运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语言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真实或接近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通过创设情境,使教学内容接近学生的生活,并联系生活实际,加以理解和应运,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习、理解和运用语言。这样学生就会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就会产生主动求知的欲望,自觉调动全部的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教学的情境,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学生感到亲切的情境。如在教学《荷叶圆圆》一课时,我利用农村的有利条件,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把大大的荷叶带进教室,和学生一起赤脚踩在荷叶上,充分享受赤脚的快乐。在开心玩耍的同时,老师带领孩子们分别扮演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一边做动作一边学习课文内容,孩子们在玩乐中很快掌握了“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小蜻蜓立在荷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这些句子中容易混淆的重点动词“躺、眨、立、展开……”。在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很快就会背诵这篇课文了。孩子们学习兴趣浓,参与广,效率高。
三.改进教法,调动兴趣
心理学研究和教学经验反复证明了两条规则:方法单调死板的教学,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昏昏欲睡;方法变化过多的教学,又会使学生穷于应付而降低学习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教师既不能总采用同一种方法,又不能不断变换新方法,要把握好“度”。在平时的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要适当改进教法。例如,在检查课文、古诗背诵时,平时总是教师直接检查学生背诵,而一些后进生有时很难完成任务,严重影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为了降低难度,我采用了“引背”的方法,这样有很多学生在你一个字、两个字或一句话的提醒下,很快完成了背诵的任务,同时让他们也体会到被肯定、被表扬的快乐,以此大大激发了后进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时我还把本应该复述课文的环节,改为分角色对话或课本剧表演等形式,当学生戴上头饰绘声绘色地对话、表演时,场下常常响起阵阵热烈的掌声,纷纷举手欲试,这样的教法学生喜欢,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内容印象深刻,效果也好。
四.运用教具,激发兴趣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具,包括运用图画、实物、幻灯、投影、录音、录像以及电影、电视等教学手段,激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为了使新课一开始,就紧紧地吸引学生,收先声夺人之效,又巧妙地把学生带入课文所描写的情景之中,首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录像:五光十色的海水、嬉戏的鱼群、蠕动着的海参、披甲的龙虾、美丽的珊瑚、海滩上各式各样的贝壳、庞大的海龟,不计其数的海鸟……学生们一边观看这些奇妙的海洋世界的景象,一边听解说员的解说,深深地陶醉在如此缤纷的新奇世界之中,产生新奇感,激起了浓郁的学习热情。此刻,教师便抓住时机,说道:“这就是富饶的西沙群岛,你们想去这么美的西沙群岛吗?下面我们就一起跟着作者去作实地考察。”学生们的情绪会一下子被激发,很快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五.阳光激励,提高兴趣
人人都希望被别人赏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课堂上,我们要把学生当作平等的朋友来对待,热情地关心、循循善诱,最大限度地去挖掘学生的优点,进行激励式鼓励性的评价。“你真是一个会读书、会思考的学生,真的很了不起!”、“你的理解比老师还要全面、透彻,我要向你学习了,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你的字写得真是太工整了,每一个字都像电脑打印的,我们班将来一定会出现很多的书法家的。”……像这样的话语在我的课堂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这些激励的评语能在学生的内心深处形成一股强大的心理助推力。
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自身的语文学习和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一个双赢的策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方式方法很多,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就能有效地诱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教和学就会得到和谐的发展,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就会大幅度提高。
(作者联通:223900江苏省泗洪县石集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