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技界这些年来,也在早期科学家的领导下,突飞猛进,现在更是新人辈出。”
中国科学院美籍院士沈元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作出上述表示。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他和其他99名外国专家因贡献突出一起获得了中国政府颁发的“友谊奖”。“友谊奖”是中国政府授予来华工作外国专家的国家级最高奖项。
沈元壤说,“回顾1972年第一次回国访问以来,我对国家的贡献有限。倒是有幸结识了很多科技界的朋友,体验到他们深刻的友情。这次我能获奖,当然也是他们的抬爱。”
从1972年开始,致力于物理学研究的沈元壤参加了由国际著名物理学家任之恭教授任团长、林家翘教授任副团长的美籍华人教授访问团,第一次回到祖国大陆,并与访问团成员一起受到周总理的接见。在之后的30多年里,他回国50余次,积极推动并致力于和我国的一些科研机构及高等院校开展科技交流活动。他说,“30余年来,回国访问不少次数,每次都感到国家社会在向上快速发展。现在国家已经位列世界强国之一,身为海外的炎黄子孙,都有吐气仰眉之感。”
1980年,在他和中科院院士杨国桢以及复旦大学物理系教授章志鸣等人的倡议下,首届全国激光物理讨论会在青岛举行。
“你的报告像白开水,没有特色。一个学科要发展成世界一流水平的学科,必须有长远眼光。……為什么你们不同的实验室却在做相同的实验?你们的实验室是如何分工的?……我想知道,你们的实验室除了有课题和发表文章外,还有没有更大的目标?重点发展方向是什么?……我的建议是,做些调研,根据自己的特长,将几十个方向减少为一两个方向。只有你们解决了世界上还没有解决的问题,你们才能站到最前沿的地方……”这是2006年在湖南举行的第13届激光物理讨论会上与会者在会上无拘束气氛下的一些公开争论。
在沈元壤的关心和指导下,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上海光机所在光物理、凝聚态物理等研究领域中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技成果,显著提高了中国上述学科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政府评选了100名“友谊奖”获奖专家。他们来自28个国家,以日本专家最多,18人,美国专家14人,德国专家10人。男性专家91人,女性专家9人。经济技术类专家67人,科教文卫类专家33人。从1991年以来,已经有1099名外国专家获得这一殊荣。
获奖专家和其他来华的外国专家在中国从事不同的行业,从培育农业新品种,引进工业技术,扶植本地企业,到服务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再到从事教育、医疗,促进高科技交流,无不是和中国政府的决策部署和急需以及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结合在一起,在各个领域为中国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服务“三农”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意大利海外农业研究所的国际著名学者卢奇安罗·康提西尼,作为中国-意大利果树合作项目的首席专家在四川工作长达11年,为中国果树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品种引进和果农培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11年来,他精心组织为中国引进了国际果树新品种67个,无病毒核心材料671份,组织援赠了12批次的科研仪器设备,并帮助四川建成了国际先进水平的无病毒果树繁育中心。2008年在抗击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中,他积极争取意方资金72万元援赠灾区汶川县与彭州市的果农协会进行恢复重建。
来自澳大利亚的罗伯特·弗瑞瑟·帕克帮助河南天民种业有限公司筹建超级小麦遗传育种国际合作研究试验站抗病育种试验室,邀请国际上多位顶级抗病育种专家来公司共同研究。5年来,他为公司提供各类抗病育种实验仪器设备58套(件),种质资源5000余份,先进育种方法和技术24项,解决重大疑难问题19项,提供技术资料165份1600万字。
2004年以前,长丰的草莓时常不同程度受到白粉病侵害,致使草莓减产,而国内当时没有很好的防治方法。来自以色列的草莓蔬菜专家爱查克·沙尼,自2004年起先后4次到安徽长丰县指导草莓生产,奔田头、钻大棚,帮当地莓农解决了久未消除的白粉病防治难题,加快了长丰草莓生产的发展,使长丰成为全国闻名的草莓之乡。
服务工业
在工业方面,在华的外国专家帮助中国将科技创新和扩内需、促增长,调结构、上水平紧密结合起来。汽车产业正在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汽车零部件工业是汽车产业的基础。在长春博泽汽车部件有限公司任总经理的德国专家克劳斯·鲁斯在公司积极推进技术革新,如对汽车座椅产品采用人体工程学的原理进行设计,增加玻璃升降器的防夹功能等。他支持本地企业经济建设及解决大量的人员就业,尤其为大中专毕业生提供工作和实习机会。长春博泽非常注意培养本地供应商,对本地设备供应商提供完善的设备制造标准、设计规划和技术指导,公司设备由原来的50%增长到80%的由本地供应商提供,促进了本地企业的经济发展。
美国专家柯必杰作为投资25亿美元的中国最大的外资投资单体——英特尔晶圆68项目的奠基人之一,全程参与该项目的选址评估、综合评价、合约签订等一系列工作,为英特尔项目最终落户中国大连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他的团队克服了世界性经济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保持了大连厂项目计划不变,并完成了1200万人工时的施工工程量。
过去的一年,外国专家继续帮助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日本国际知名轨道交通专家菅原操先生17年如一日,近100次远涉重洋赴中国,支持帮助重庆轨道交通建设。在项目规划、立项审批中,他多次组织国际协力事业团人员对重庆市2号线进行项目可行性调查,并参与了现在城市单轨的基本规划;在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总体规划中,他作为政府的咨询顾问,参与重庆市轨道交通线网总体规划的制定与咨询,并提出了大量可供参考的宝贵意见;在技术指导与攻关过程中,他协助引进国外技术专家进行现场指导,开展轨道交通建设的技术攻关工作;在国产化研发过程中,他作为咨询小组的总负责人,在设计和技术研究方面给予帮助和支持,提供了大量日本方面的技术资料,并对该项目的咨询进行了全面的配合和技术指导。
服务民生
在关系民生的医疗、教育和科研领域,中国也得到了外国专家的帮助。韩国籍专家金容珍先生是韩国首尔大学医科大学教授,著名心血管外科专家。2004年以来,他先后13次无偿为哈尔滨市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实施手术,为60余名贫困家庭和危重患儿实施手术治疗,其中复杂型重症先天性心脏病占30%以上,收到了中国家庭写给他的10余封表扬信。他曾为一名单心室先心病患儿成功实施第二次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该手术难度非常大,是国际最先进的先心病手术。此外,他先后3次组织黑龙江省16名贫困先心病患儿赴韩国接受免费手术治疗。
日本专家蛯原正子和俄罗斯专家列昂尼德·波古则是为中国教育和科研作出贡献的代表。蛯原正子从1984年开始在中国数所大学从事日语教学,为中国的专业日语教学奉献了22年,曾多次获得各省市的嘉奖,如今桃李满天下。针对国家开展的日语专业四级、八级考试,她摸索出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有的放矢地辅导学生应对考试,使学生的日语专业四级、八级考试的成绩年年提升。
波古教授是国际上的顶尖数学专家。2007年暑期,在波古的直接组织下,华南师范大学成功主办了高水平的“代数及其应用”国际会议,获得与会国际知名数学家的高度评价。他还帮助华南师范大学成立“组合代数中心”,并邀请他的学生、著名的菲尔茨奖得主E.Zelmanov教授担任荣誉主任。
向世界传播中国
作为全球的制造大国,中国一直受到世界的瞩目。中國网的英文改稿专家约翰·安东尼·萨克斯顿在媒体上帮助中国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他主要承担中国网英文稿件的修改、润色工作,经常加班加点完成紧急稿件的后期编辑。除改稿润色外,他还独立撰写了200多篇反映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稿件,拍摄图片几百张。在2008年涉藏国际舆论斗争中,他表现出感人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出色的专业素质,积极策划、撰写了大量报道,生动有力地批驳了反华舆论,体现了较强的外宣针对性和说服力。汶川地震后,他深入灾区一线采访,发回大量报道,在广大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引发外国读者对中国人民和政府在巨大自然灾难面前表现出尊严、责任感和组织能力的高度尊敬。汶川地震一周年时,他重返灾区,采访灾后重建和百姓生活,向世界展现中国人民团结一心、不屈不挠战胜困难的顽强意志。
特莱彼茨·彼得是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工作的匈牙利籍专家。在针对2008年拉萨打砸抢烧事件和随后的反“藏独”报道中,他主动出击,批驳西方一边倒的反华舆论,及时、全面、客观地向国外受众介绍中国,抵消了西方反华舆论的影响;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他不但多次捐款,还带动在华匈牙利人捐款;北京奥运会期间,他协助匈牙利媒体采访奥运赛事,并利用自己在匈牙利媒体中的影响,积极引导他们公正、客观地报道北京奥运会和中国的巨大变化。特莱彼茨·彼得还在匈牙利主流媒体上发表了“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成就”的系列报道,在匈牙利引起很大的反响。在他的努力下,许多匈牙利人在了解中国的同时也成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忠实听众。
中国政府“友谊奖”前身是上世纪50年代为鼓励来华工作的前苏联和东欧等国的专家而设立的奖项,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外长曾在国庆前夕向有特殊贡献的外国专家颁发感谢状。改革开放后,随着对外国专家引进和表彰工作的重新开展,1991年国家外国专家局恢复设立“友谊奖”。每年一次,由国家外国专家局负责组织在国庆节前夕评选。用以感谢和表彰外国专家在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技术、教育、文化等建设事业以及人才培养中所作出的突出成绩和奉献精神。每年的“十一”,该年度的获奖者会应邀来到北京,出席“友谊奖”的颁奖仪式,受到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会见,并参加在京举行的国庆活动。这是中国政府对贡献突出的外国专家给予的最崇高的荣誉。
中国科学院美籍院士沈元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作出上述表示。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他和其他99名外国专家因贡献突出一起获得了中国政府颁发的“友谊奖”。“友谊奖”是中国政府授予来华工作外国专家的国家级最高奖项。
沈元壤说,“回顾1972年第一次回国访问以来,我对国家的贡献有限。倒是有幸结识了很多科技界的朋友,体验到他们深刻的友情。这次我能获奖,当然也是他们的抬爱。”
从1972年开始,致力于物理学研究的沈元壤参加了由国际著名物理学家任之恭教授任团长、林家翘教授任副团长的美籍华人教授访问团,第一次回到祖国大陆,并与访问团成员一起受到周总理的接见。在之后的30多年里,他回国50余次,积极推动并致力于和我国的一些科研机构及高等院校开展科技交流活动。他说,“30余年来,回国访问不少次数,每次都感到国家社会在向上快速发展。现在国家已经位列世界强国之一,身为海外的炎黄子孙,都有吐气仰眉之感。”
1980年,在他和中科院院士杨国桢以及复旦大学物理系教授章志鸣等人的倡议下,首届全国激光物理讨论会在青岛举行。
“你的报告像白开水,没有特色。一个学科要发展成世界一流水平的学科,必须有长远眼光。……為什么你们不同的实验室却在做相同的实验?你们的实验室是如何分工的?……我想知道,你们的实验室除了有课题和发表文章外,还有没有更大的目标?重点发展方向是什么?……我的建议是,做些调研,根据自己的特长,将几十个方向减少为一两个方向。只有你们解决了世界上还没有解决的问题,你们才能站到最前沿的地方……”这是2006年在湖南举行的第13届激光物理讨论会上与会者在会上无拘束气氛下的一些公开争论。
在沈元壤的关心和指导下,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上海光机所在光物理、凝聚态物理等研究领域中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技成果,显著提高了中国上述学科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政府评选了100名“友谊奖”获奖专家。他们来自28个国家,以日本专家最多,18人,美国专家14人,德国专家10人。男性专家91人,女性专家9人。经济技术类专家67人,科教文卫类专家33人。从1991年以来,已经有1099名外国专家获得这一殊荣。
获奖专家和其他来华的外国专家在中国从事不同的行业,从培育农业新品种,引进工业技术,扶植本地企业,到服务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再到从事教育、医疗,促进高科技交流,无不是和中国政府的决策部署和急需以及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结合在一起,在各个领域为中国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服务“三农”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意大利海外农业研究所的国际著名学者卢奇安罗·康提西尼,作为中国-意大利果树合作项目的首席专家在四川工作长达11年,为中国果树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品种引进和果农培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11年来,他精心组织为中国引进了国际果树新品种67个,无病毒核心材料671份,组织援赠了12批次的科研仪器设备,并帮助四川建成了国际先进水平的无病毒果树繁育中心。2008年在抗击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中,他积极争取意方资金72万元援赠灾区汶川县与彭州市的果农协会进行恢复重建。
来自澳大利亚的罗伯特·弗瑞瑟·帕克帮助河南天民种业有限公司筹建超级小麦遗传育种国际合作研究试验站抗病育种试验室,邀请国际上多位顶级抗病育种专家来公司共同研究。5年来,他为公司提供各类抗病育种实验仪器设备58套(件),种质资源5000余份,先进育种方法和技术24项,解决重大疑难问题19项,提供技术资料165份1600万字。
2004年以前,长丰的草莓时常不同程度受到白粉病侵害,致使草莓减产,而国内当时没有很好的防治方法。来自以色列的草莓蔬菜专家爱查克·沙尼,自2004年起先后4次到安徽长丰县指导草莓生产,奔田头、钻大棚,帮当地莓农解决了久未消除的白粉病防治难题,加快了长丰草莓生产的发展,使长丰成为全国闻名的草莓之乡。
服务工业
在工业方面,在华的外国专家帮助中国将科技创新和扩内需、促增长,调结构、上水平紧密结合起来。汽车产业正在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汽车零部件工业是汽车产业的基础。在长春博泽汽车部件有限公司任总经理的德国专家克劳斯·鲁斯在公司积极推进技术革新,如对汽车座椅产品采用人体工程学的原理进行设计,增加玻璃升降器的防夹功能等。他支持本地企业经济建设及解决大量的人员就业,尤其为大中专毕业生提供工作和实习机会。长春博泽非常注意培养本地供应商,对本地设备供应商提供完善的设备制造标准、设计规划和技术指导,公司设备由原来的50%增长到80%的由本地供应商提供,促进了本地企业的经济发展。
美国专家柯必杰作为投资25亿美元的中国最大的外资投资单体——英特尔晶圆68项目的奠基人之一,全程参与该项目的选址评估、综合评价、合约签订等一系列工作,为英特尔项目最终落户中国大连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他的团队克服了世界性经济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保持了大连厂项目计划不变,并完成了1200万人工时的施工工程量。
过去的一年,外国专家继续帮助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日本国际知名轨道交通专家菅原操先生17年如一日,近100次远涉重洋赴中国,支持帮助重庆轨道交通建设。在项目规划、立项审批中,他多次组织国际协力事业团人员对重庆市2号线进行项目可行性调查,并参与了现在城市单轨的基本规划;在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总体规划中,他作为政府的咨询顾问,参与重庆市轨道交通线网总体规划的制定与咨询,并提出了大量可供参考的宝贵意见;在技术指导与攻关过程中,他协助引进国外技术专家进行现场指导,开展轨道交通建设的技术攻关工作;在国产化研发过程中,他作为咨询小组的总负责人,在设计和技术研究方面给予帮助和支持,提供了大量日本方面的技术资料,并对该项目的咨询进行了全面的配合和技术指导。
服务民生
在关系民生的医疗、教育和科研领域,中国也得到了外国专家的帮助。韩国籍专家金容珍先生是韩国首尔大学医科大学教授,著名心血管外科专家。2004年以来,他先后13次无偿为哈尔滨市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实施手术,为60余名贫困家庭和危重患儿实施手术治疗,其中复杂型重症先天性心脏病占30%以上,收到了中国家庭写给他的10余封表扬信。他曾为一名单心室先心病患儿成功实施第二次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该手术难度非常大,是国际最先进的先心病手术。此外,他先后3次组织黑龙江省16名贫困先心病患儿赴韩国接受免费手术治疗。
日本专家蛯原正子和俄罗斯专家列昂尼德·波古则是为中国教育和科研作出贡献的代表。蛯原正子从1984年开始在中国数所大学从事日语教学,为中国的专业日语教学奉献了22年,曾多次获得各省市的嘉奖,如今桃李满天下。针对国家开展的日语专业四级、八级考试,她摸索出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有的放矢地辅导学生应对考试,使学生的日语专业四级、八级考试的成绩年年提升。
波古教授是国际上的顶尖数学专家。2007年暑期,在波古的直接组织下,华南师范大学成功主办了高水平的“代数及其应用”国际会议,获得与会国际知名数学家的高度评价。他还帮助华南师范大学成立“组合代数中心”,并邀请他的学生、著名的菲尔茨奖得主E.Zelmanov教授担任荣誉主任。
向世界传播中国
作为全球的制造大国,中国一直受到世界的瞩目。中國网的英文改稿专家约翰·安东尼·萨克斯顿在媒体上帮助中国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他主要承担中国网英文稿件的修改、润色工作,经常加班加点完成紧急稿件的后期编辑。除改稿润色外,他还独立撰写了200多篇反映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稿件,拍摄图片几百张。在2008年涉藏国际舆论斗争中,他表现出感人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出色的专业素质,积极策划、撰写了大量报道,生动有力地批驳了反华舆论,体现了较强的外宣针对性和说服力。汶川地震后,他深入灾区一线采访,发回大量报道,在广大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引发外国读者对中国人民和政府在巨大自然灾难面前表现出尊严、责任感和组织能力的高度尊敬。汶川地震一周年时,他重返灾区,采访灾后重建和百姓生活,向世界展现中国人民团结一心、不屈不挠战胜困难的顽强意志。
特莱彼茨·彼得是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工作的匈牙利籍专家。在针对2008年拉萨打砸抢烧事件和随后的反“藏独”报道中,他主动出击,批驳西方一边倒的反华舆论,及时、全面、客观地向国外受众介绍中国,抵消了西方反华舆论的影响;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他不但多次捐款,还带动在华匈牙利人捐款;北京奥运会期间,他协助匈牙利媒体采访奥运赛事,并利用自己在匈牙利媒体中的影响,积极引导他们公正、客观地报道北京奥运会和中国的巨大变化。特莱彼茨·彼得还在匈牙利主流媒体上发表了“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成就”的系列报道,在匈牙利引起很大的反响。在他的努力下,许多匈牙利人在了解中国的同时也成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忠实听众。
中国政府“友谊奖”前身是上世纪50年代为鼓励来华工作的前苏联和东欧等国的专家而设立的奖项,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外长曾在国庆前夕向有特殊贡献的外国专家颁发感谢状。改革开放后,随着对外国专家引进和表彰工作的重新开展,1991年国家外国专家局恢复设立“友谊奖”。每年一次,由国家外国专家局负责组织在国庆节前夕评选。用以感谢和表彰外国专家在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技术、教育、文化等建设事业以及人才培养中所作出的突出成绩和奉献精神。每年的“十一”,该年度的获奖者会应邀来到北京,出席“友谊奖”的颁奖仪式,受到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会见,并参加在京举行的国庆活动。这是中国政府对贡献突出的外国专家给予的最崇高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