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图表剖析(湘教版)

来源 :地理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xxx200908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湘教版地理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东北地区的人口和城市分布”中所附的图表类型较全,数量较多,较好地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图表系统。从课程标准要求的角度审视这些图表,深刻领会教材所附图表的内涵及设置意图,并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予以调整,可使教师更加合理地开展教学活动,更好完成教学任务。
  一、解读课程标准要求
  课程标准对本节的相关要求有两条:运用地图和其它资料归纳某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绘制区域内某地理事物的分布略图,简述该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从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对本节图表的配置要求相应地也有两条:一是要“运用地图”,即“归纳人口、城市分布特点”必须“运用地图”,从本节教学内容来看,运用的地图应为“人口分布图”和“城市分布图”;“其它资料”的表述较为模糊,可以是“数据”,也可以是“文本”材料等。二是要“绘制分布略图”,这一要求专门针对学生提出,应在学习过程中落实到学生身上;“某地理事物”所属范围广泛,可重点考虑 “影响人口、城市分布的因素”中的某一项。
  课程标准对本节提出的活动建议为:收集某区域的专题地图,如地形图、政区图、水系图、矿产图、交通图、旅游图等,讨论该区域的地理特征。本建议提出的意图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要搜集图示,通过图示搜集及分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二是要针对其中的某一地理要素进行专项研究,以期更深入地了解该地理要素及其影响。
  二、分析教材图表配置
  从教材配置的图表来看,共计配置图表11幅,包括分布图(3幅)、地理景观(景物)图(7幅)、和统计表(1个)三种类型。从图表类型的分配来看,“景观图”数量最多,但从教学的核心内容来看,它们皆属于“辅助性”图示。居第二位的是“分布图”,图示数量较少,但属于“核心”图示,其中尤以“人口分布图”和“城市分布图”最为重要。 “统计表”数量最少,属于课程标准中所述的“其它资料”,进一步丰富了教材中的图表类型。从教学核心内容与图表设置的对应来看(见表1),“人口的分布”部分配置5图1表,“城市分布”部分配置5图,两部分内容配置的图表大致相当,主图“分布图”皆为1幅。
  三、合理使用图表教学
  图表不仅是教学主干知识的有机组成,更是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表,并根据教学需要适当进行删减增补,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1.利用统计表培养信息提取能力
  “东北地区的面积与人口统计”表为本节惟一的表格,可让学生通过简单计算来了解东北三省的人口增长状况和人口密度差异,该方式的教学效果较直接陈述更有价值:增加了学生学习活动的方式;通过数据分析探讨数字背后的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过程的结论,进行初步的探究性学习;通过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及概括归纳能力。由于本部分内容处于非核心地位,教学过程中应从速处理,得出结论即可。亦可删除与该表对应的“活动”中的第1小问,将第2小问与“图6-18”对应的第3小问合并,通过分组形式,分别读表、读图提取信息,回答问题并形成结论。
  2.利用分布图发展综合思维能力
  教材“图6-18”、“图6-20”和“图6-23”皆为“分布图”,表现了人口、少数民族和城市空间分布位置与范围,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东北地区的空间概念,认识人口、城市的分布特征及与其它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并据此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由于“分布图”的“核心”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对待,分步处理并形成活动系列。如对“图6-23东北地区城市与铁路分布”的处理可分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教师在学习单中给出 “东北地区城市分布略图”,让学生用笔圈出东北地区的主要城市;第二步,对照“东北地区铁路分布示意图”,在“东北地区城市分布图”中用彩笔勾画出东北地区的主要铁路线;第三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概括东北地区城市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第四步,教师播放图示,总结东北地区城市的分布特点,并对学生受图示信息限制未能总结出的影响因素进行补充说明。
  3.利用景观图增强直观感受
  教材所附“图6-19”、“图6-24、25、26、27”等都属于地理景观图或景物图。从该类图示的功能来看,它们皆直接用画面表示地理事物,把地理信息以图像形式呈现出来,具有形象、直观、生动、亲切的特点,有助于增强学习效果;从该类图示所处地位来看,皆为辅助性图示,教学过程中通常应以附图形式出现。如对“图6-21旗袍”和“图6-22旗装”这两个图示的处理, 在讲述满族的分布时,在“图6-20东北地区主要民族分布”的一侧展示这两幅图即可。
  4.增补图示丰富课堂教学
  教材所附的每一幅图示都具有极强的代表性和针对性。但就实际教学而言,这些图示仍不能完全满足需要,教学时应根据需要适当增补部分图表资料,丰富教学内容。具体操作过程中,亦可适当调整个别图示使用的次序。如在进行“人口的分布”的教学时,可将教材“闯关东”内容的阅读材料加配“山东人闯关东路线示意图”作为导入前置,然后创设问题情景:闯关东的山东人通常会优先选择在哪里安家落户?为什么?在进行“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的分布”的教学时,除使用“图6-21、22”图示之外,还可搜集能反映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等少数民族风俗民情的图片予以展示,并渗透民族平等意识。
其他文献
热点一:欧洲难民潮  热点综述  据联合国难民署统计,2015年前8个月已有30多万难民和非法移民横渡地中海进入欧洲,途中意外死亡的难民人数超过2 600人。据联合国保守估计,2015年到2016年两年间,至少将有85万难民渡过地中海前往欧洲寻求庇护。欧洲正遭遇二战以来最大难民潮。  模拟训练  图1为1950—2010年世界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人口变化过程。根据相关知识,读图完成1~2题。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而我认为最关键的是解惑。惑之不解,何以为师?我们的阅读水平大致可分为复述性、解释性、评价性、创造性四个层次,而我们的阅读教学大多只是停留在“复述性、解释性”的层面,无怪乎学生会对语文课堂生厌。对于一篇新课文,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预习,对文本早已有了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教师却絮絮叨叨,不厌其烦地带着学生分析,怎能不令人生厌?如何让我们执教者摆脱这种尴尬的局面?笔者认为
今年7月1日是香港迎来回归祖国20周年纪念日。从1997到2017,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年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在香港彰显了强大的生命力。“一国两制”,这个被历史称颂的智慧,香港用它解开了百年难题。  如今,香港与内地共命运,同出发,沿着“一国两制”的航道驶向新的航程。纵观过去二十年,香港和内地共命运的发展历程,这背后离不开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努力,而这其中就包含
摘 要:研学旅行是旅游与教育教学的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地方文化是一个地区的特色宝藏,具有重要的研学旅行实践价值,但目前地方文化研学旅行活动实践尚未受到重视。文章以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为研学地,深度挖掘历史文化内蕴,基于地理核心素养设定研学目标与活动内容,探索青果巷文化之兴、伟人之灵、建筑之美和新颜之魅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地方文化;研学旅行;青果巷  2016年,教育部等
发明家为百无聊赖的小社区留下了剪刀手爱德华,上帝为色彩单调的人类带来了“手拿剪刀的莎士比亚”——维达·沙宣。  机器人爱德华用自己一双独特的剪刀手为小区的邻居们设计了独特的发型,维达·沙宣则用创造性的双手带来了发型界的革命。  当维达·沙宣以84岁高龄辞世,谁也不能把这样一位耄耋老人同时尚的美发界分开。他是宝洁旗下后起之秀沙宣品牌的创始人,他是流行百年的“波波头”的改良者,他创办了美发培训学校和维
地理教学要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提问这一环很重要。那么,如何设计科学的、有效的课堂提问呢?  1.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设计提问  这种提问的设计,由于是借助学生已知的知识范畴来完成知识的迁移,所以它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独立思考、分析和研究问题的能力。例如高一地理中关于“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内容,我是这样设计提问的:我们居住的柳州市的市区面积不断
人地关系是地理教育的永恒主题,是地理学最重要的思想。正确人地观知、情、意的有效达成是地理教学追求的目标,也是教学中的难点。何为人地观的知、情、意?知,即是认识、理解和掌握,是情和意的依据;情,即情绪态度,内心体验;意,即所做的自觉努力,支配行为的力量。根据课标要求,主要表现为能够正确认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美,树立科学的人地观、发展观,形成协调人地和谐相处的基本技能,并自觉
长期以来,在科学理性的指导和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学校教育大多只重视学生的认知发展,而忽视学生的情感教育,使情感教育不是停留在应付检查的形式上,就是滞留于装点门面的层面上。情感教育之所以出现雷声大雨点小的尴尬局面,除了旧有的教育观念影响外,还有其不可忽视的原因。  一是情感教育的策略尚显乏力。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倡导“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记》里也提出了“道而弗牵则和”的要求,这些都体现了情感教育
近几年来,高考文综试卷的模式基本上是固定的,大体按地理、历史、政治的顺序编排。先做哪一科后做哪一科,按什么顺序答题,是困扰学生的一个难题。不少学生出现这种情况:三科分开考,考得还可以,时间也基本够;三科综合在一起就不适应,普遍感觉时间不够,常常是顾此失彼。确立怎样的答题顺序,时间不够怎么办,这是应考策略,在考试中属于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对文综考试的影响很重要,有时甚至决定成败。那么,如何培养这一
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传播文明、开发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的神圣使命,影响着人类的未来。因此,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确保高质量的教育;只有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理念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只有教师了解当今高新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才能站在新科技革命的高度,鼓励学生勇敢探索;只有教师自身具备不断学习的能力,才能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只有具有坚定政治思想和优良道德品质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