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习作单元精读课文的教学

来源 :语文建设·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wmgde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习作单元,一课一得,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统编教材中的习作单元,由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构成。精读课文重在引导学生习得方法,“交流平台”侧重总结方法,“初试身手”尝试方法运用,“习作例文”学习借鉴模仿,“习作”运用方法写作。习作单元以精读课文为主,以习作例文为辅,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在单元阶梯性的实践训练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笔者在教研时发现,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教学,多存在教学目标定位不准、读写结合的指向不明确等问题。为了发挥习作单元精读课文的指导功能,我们提出了习作单元“一课一得”的教学策略。“一得”中的“一”指习作单元中精读课文教学必须要有“一个核心教学目标”。通过一个个核心目标的達成,连点成线,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和语文素养。本文以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匆匆》为例具体分析。
  一、多重解读,精准定位教学目标
  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不同于阅读单元中的精读课文,在理解内容和语言积累方面教师不应提太多的要求,应重点引导学生在文本的体悟中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集中指向习作能力的习得。为了掌握“从阅读中习得写作方法”,教师在教学前应确定好切实可行的课时教学目标。
  第一,研读课程标准,把握学段教学目标。教师不但要掌握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还要明晰语文课程的学段目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学段对阅读和写作的要求如下: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第二,解读单元导语,明确编写意图。编写意图往往通过单元导语呈现,在把握年段目标后,教师须认真研读教材中的单元导读,联系统编教材中的单元目标序列要求,有效调整习作单元中精读课文的教学视角。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以“让真情在笔尖流露”为人文主题,明确提出两个语文要素:一是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二是习作时,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前一个指向阅读,学习作者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包括融情入景、直抒胸臆等;后一个指向习作,明确本单元的习作重点是选择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可见,二者相辅相成,其具体要求散布在单元的各个部分。
  第三,关注课后习题、单元习作要求,深度解读教材。习作单元的课后习题、交流平台、初试身手等都是围绕单元习作展开的,教师要充分解读并深入挖掘其背后蕴藏的教学价值。精读课文的教学,应以课后习题为指向,适时穿插、渗透交流平台提炼的方法,明确教学的指向性。
  根据以上分析,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会写“藏、挪”等六个字,会写“确乎、空虚”等十一个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受;能抓住关键句段,感悟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学习作者将抽象事物具象化的写法,仿照课文第三自然段,写出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触。
  二、聚焦文本,精心揣摩表达方法
  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在教材中处于特殊地位,教师既要重视阅读教学的属性,恰当取舍,促进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同时,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的流逝,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教学时,教师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让学生细读课文,思考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时光匆匆,一去不复返。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重点词语,在反复品味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揣摩表达方法,再通过朗读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可采用以下策略。
  其一,聚焦句式,借助问句来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
  《匆匆》一文通篇六百来字,却用了十几个疑问句,在一连串的问句中,作者内心的惆怅不安、不甘、眷恋等情感直接表达了出来。结合课后第二题“课文中有两处使用了一连串的问句,找出来读读,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体会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教师可引导学生边默读边作批注,交流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在第一自然段中,作者运用排比、对比、问句(直接问、连续问),流露出对时光一去不复返的感慨。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的情感就这样在一连串的问句中自然地流露出来,更让我们感受到时间的宝贵,更应该珍惜时间。教师可以再让学生连起来读读这两个自然段,体会这样的连串问句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通过交流,学生体会到,用问句更加直接,直抒胸臆,能吸引读者,让人感受到作者不甘虚度光阴,力求向上的一种精神,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其二,聚焦修辞,学习作者把时间写具体、形象的方法。
  引导学生结合课后第三题“时间的流逝本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为什么作者能写得如此感人?”在涵泳品味中思考作者是如何把无形的时间写得具体、形象的。
  学生从第二自然段“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中体会到作者运用了新奇巧妙的比喻,把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极小的“针尖上的一滴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日子显得如此渺小,消逝得如此之快,表现了作者十分无奈的心情。在第三自然段中,学生从“过去”“跨过”“飞走”“闪过”等词语中可以感受到时间的脚步匆匆,明白我们应该抓紧时间,去做有意义的事情。在品味文字中体会作者将时间写得如此新鲜活泼,使无情之物充满了人情味。这是因为作者在写时光的流逝时饱含真情,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可感,所以真切感人。
  其三,聚焦写法,交流读写促提升。
  在细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再次回顾课文,谈一谈学了这篇文章的收获。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出本节课作者所运用的表达方法:作者通过一连串的问句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这种写法直接抒发情感,既吸引读者,又震撼人心。不仅如此,作者还借助具体事物来表达情感,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表达真情实感,这与单元导语里所说的“让真情在笔尖流露”相符合。
  教学本课时,教师引领学生在感受语言、理解语言、品悟语言的过程中,感悟作者将抽象事物具象化的写法,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受到珍惜时间的教育,从而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三、搭建支架,精巧设计赋能表达
  古人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笔者认为,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是学生学习阅读方法的例子,更是学习写作方法的例子。
  在教学《匆匆》第三自然段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揣摩作者是如何把抽象的时间写得形象而具体的。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出课文的写作方法:运用具体的事例,选用恰当的动词,采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时间悄悄溜走的情形。这样写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谈感受。“生活中不经意的细节被朱自清先生捕捉到,进行浓墨重彩的描写,课文第三自然段就是个例子。朱自清的时间步履匆匆,在洗手、吃饭的时候过去了。其实,文中列举的这些事情我们也每天都在做,如洗手、吃饭、睡觉、发呆……那么,你们的时间是怎样从你的身边一点一滴溜走的呢?你从哪里感受到了时间的匆匆呢?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感受。”学生发言,交流时间流逝的感触。因为这个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极易引发学生的共鸣。这时,教师可以趁热打铁,“读了课文,你对时间的流逝有怎样的感触?请同学们仿照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写法,抓住自己身边的小事,赋予时间生命,写出自己对时间流逝的感触。可以仿照课文前后照应的方法,用上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写”。这就真正实现了以读促写,读写迁移。最后,小组之间交流习作,互评互改。教师展示学生的习作,让学生思考习作中的优点与不足,品评动词运用是否恰当,进行文章升格,从而达到当堂训练,学以致用的效果。
  王荣生教授说:“语文教学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教学,是学生从理解到运用的桥梁,语文教师要有整合的意识,有取舍的心态,找准教学内容,定准教学目标,搭设支架,落实语文要素,衔接各个部分,最终指向习作成果,从而实现读写融合,言意共生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无线网络的飞速发展和VoIP技术的日渐成熟,无线VoIP技术应运而生。由于无线网络安全的脆弱性和VoIP系统本身的安全问题使得无线VoIP系统在安全方面存在着各种隐患。为提高无线VoIP的安全性,采用高压缩率的语音编解码技术G.729提高无线VoIP的通话质量;采用高级加密标准(AES算法)加解密采用G.729压缩过的语音信息;选用椭圆曲线密码(ECC算法)传输AES算法中用到的会话密钥
《快乐读书吧》是统编本教材的一个全新栏目,是统编本教材实现“课外阅读纳入课程体系”的一个创新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在阅读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
摘要:该文提出了一些高校“C语言”实验课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然后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探讨了对应的教学改革思路。首先要保证有充足的教学时间,指出很多高校具体教学中过分压缩了实验教学在总学时数中所占比例,并按要求实验教师严格设置实验内容,从而达到将那些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成为学生自己的职业技能。在课堂教学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机制。提出加强综合实验,思维培养和能力培养并重,达到提高学生的软
摘要:通过采用.NET平台提供的ASP.NET,ADO.NET以及Web 服务等技术,对网络教学评测系统的总体进行了设计。从网络教学的实际需求出发,详细分析了系统应具备的主要功能。系统实现对基本参数进行的设置,发布网上考试和课堂练习,对各个客户端上传上来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对学生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及对具体试题要素,如难度、知识点、教学要求等进行统计分析。利用.NET提供的DataGrid来实现动态
《英美文学经典作品赏析与导读(美国篇)》一书由我国学者郑野、李雯编著,于2015年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全书共分为十章,主要收录了美国本杰明·富兰克林、埃德加·爱伦·坡、纳撒尼尔·霍桑、赫尔曼·梅尔维尔、亨利·大卫·梭罗、马克·吐温、弗·斯科特·菲茨杰拉德、威廉·福克纳、厄内斯特·海明威、索尔·贝娄十位作家的作品,既有作者简介、内容提要、赏析,又有原文节选、思考问题及注释,实现了文学理论与文学赏
摘要:人力资源理论中的胜任力建模为教师的教育研究带来了一种新的方法,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但目前我国的教师胜任力研究存在着内容缺乏学科性别特征的问题,行为事件访谈前夕理论探究不足等问题。基于学科立场的教师胜任力研究的核心是学科教学胜任力。行为事件访谈前的学科教学胜任模型理论建构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厘清学科教学胜任力的核心胜任特征,二是表征各项学科教学胜任特征群及其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学科教学
【关键词】独特视角,表达艺术,细读比较  《威尼斯的小艇》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作品,《牧场之国》是捷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的作品,二者都是外国名家散文。统编教材将其集中在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异域风情”主题下,可以说是尽显其妙。这种妙主要表现在同一单元内相邻的两篇外国游记散文,不仅可以体现共同的单元主题,而且还承载共同的语文要素的学习目标“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这一学习目标对接的是第
书名:“ 文化”视角下教育教学改革新探索  作者:张宝秀、叶晓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  ISBN:9787513051248  定价:64元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文化使我们告别了野蛮与愚昧,塑造了民族、国家、社会的骨骼;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文化更是催生了无穷无尽的创新力和创造力,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逐渐走向成熟。同时,文化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摘要:CRM的本质在于通过WWW的渠道,在营销、销售、服务和支持四个方面与客户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提高企业收益。在电子商务中,提高客户忠诚度保持住客户,实现交叉销售等成为电子商务成败的一个关键问题。而Web数据挖掘能在电子商务中更好地运作CRM,建立良好客户关系的一种解决方法。该文研究了Web数据挖掘技术在CRM中的应用。  关键词:Web数据挖掘;电子商务;客户关系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1
老巴尔扎克有言,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长篇小说更是如此。尽管当代作家对八十年代以前的二十世纪历史的书写已经取得了较为辉煌的成就,但回过头来看,我们会发现这种书写,更多是从历史的宏观场景入手,从个别族群视角介入的叙述还是比较少。因此,阿来《尘埃落定》对藏族民族历史与现代史的互动的书写令人耳目一新,迟子建书写鄂温克族百年历史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同样斩获茅盾文学奖。这些都说明,从个别族群视角书写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