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环醇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分析

来源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w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双环醇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采用区组随机化法分为联合组、双环醇组和多烯磷脂酰胆碱组,每组40例.联合组双环醇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双环醇组单纯双环醇治疗,多烯磷脂酰胆碱组单纯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经过24周治疗后比较三组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肝脏超声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三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TC、TG、ALT均明显低于双环醇组和多烯磷脂酰胆碱组[(1.36±0.84) mmol/L比(2.77±1.27)、(2.84±1.35)mmol/L,(1.32±0.71) mmol/L比(1.89±0.87)、(1.92±0.90)mmol/L,(38.26±12.75) U/L比(57.83±16.67)、(62.07±18.16) 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肝脏超声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肝脏超声积分明显低于双环醇组和多烯磷脂酰胆碱组[(2.08±0.93)分比(3.17±1.14)、(3.34±1.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双环醇组和多烯磷脂酰胆碱组[85.0%(34/40)比67.5%(27/40)、65.0%(2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双环醇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具有良好疗效,优于单用双环醇和多烯磷脂酰胆碱,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本指南(草案)由《中华胰腺病杂志》编委会依据我国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最近研究,并参考国际相关指南和研究进展,由消化、内镜、影像、风湿免疫、病理、检验、内分泌、外科等多学科专家集体讨论形成.希望同道们参考并提出宝贵意见,以期提高我国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诊治水平。
期刊
1例27岁女性因产后出血,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250μg子宫肌内注射。5 min后,患者突然出现胸闷、胸痛、心慌。先后给予地塞米松、麻黄碱、甲泼尼龙静脉滴注。症状未缓解
目的探讨角巩膜葡萄肿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间角巩膜葡萄肿行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手术21例(21眼)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所有患者结膜囊大小适中,结膜切口愈合满意,术后义眼座活动良好,位置居中,配戴仿真义眼片后外观自然逼真,双眼基本对称。无一例手术失败,未出现感染、结膜囊狭窄、义眼座暴露或上睑下垂等并发症。结论角巩膜葡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