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中nm23-H1表达的定量研究及临床意义

来源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tao06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肿瘤转移相关基因nm23-H1 mRNA在人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应用RT-PCR定量技术,对36例大肠癌组织中nm23-H1基因表达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大肠癌中nm23-H1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大肠粘膜;Dukas D期中其表达显著低于Dukes A、B、C期;有远处转移者其表达亦显著低于无远处转移者。提示:nm23-H1基因可能参与大肠癌的恶性进展,其表达程度与大肠癌远处或广泛转移呈负相关。

其他文献
在进行肺癌与p53基因关系的系列研究过程中,发现1例支气管粘膜上皮不典型增生和1例原位癌。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p53蛋白表达检测,结果发现支气管上皮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组织中有明显的p53蛋白阳性染色细胞,从而进一步证实了p53基因突变可能是肺癌发生的早期遗传学损害。
期刊
在调查云南少数民族G6PD缺乏症时,采用G6PD硝基四氮唑蓝纸片法筛查,按WHO标准化方法进行生化变异型鉴定,再用错配碱基PCR引入酶切位点法进行DNA突变型研究,首次在傣族中发现G6PD cDNA突变型:1388G→A。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对胃癌组织中结直肠癌缺失基因(DCC)腺瘤性息肉病基因/结直肠癌突变基因(APC/MCC)基因杂合性缺失(LOH)进行分析,以探讨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采用PCR-RFLP技术,对45例手术切除胃癌组织DCC、APC/MCC基因LOH进行检测。结果表明DCC基因LOH率为33.3%(15/45)、APC/MCC为30.0%(9/30)。LOH率在肠型及胃型胃癌中无明显差异,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
为了对双相情感障碍病因学进行研究,运用分子遗传学技术,首次将多巴胺转运体基因用于双相情感障碍的关联分析、连锁分析及家系中传递情况分析。发现双相情感障碍与多巴胺转运体基因缺乏关联和连锁,但是,在2个高发家系中首次发现存在多巴胺转运体基因40bp可变串联重复序列遗传不稳定现象,该现象可能与疾病发生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