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学习兴趣和能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en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设计导入语
  课堂导入语是一堂课的开场白,它在一堂课中常常能起到点明主题,激发兴趣的作用,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有着自己鲜明的学科特点。教师应精心设计好导入语。
  教师是一堂课的“导演”,在课堂导入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演讲词,利用自己丰富渊博的知识,以及富有个性的形体语言,采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从而激活整个课堂。
  如我在给初中二年级学生上第一课堂物理课时,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的:“跨入青年门槛的同学们,升入初二后,你们又开设了一门新学科——物理,当你们第一次手捧着散发着浓郁的墨香、印刷精美的物理课本时,你们一定会有这样的疑问:物理学是研究什么的?学好物理有什么用?怎样才能学好物理?物理学是研究力、热、声、光、电、原子等物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在我们在周围,物理现象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人们踩到西瓜皮后仰,脚下绊着石头前倾,这都是力学现象;井水冬暖夏凉,这是热学现象;隔着墙也能听到是哪位熟人在讲话,这就是声学现象;站在海边远眺大海是蔚蓝的,手捧起海水却是无色透明的,这就是光学现象;电炉发热、电铃发声,这就是电学现象;原子弹爆炸、核能发电则是属于原子物理学的知识。我们生活在一个日新月异的世界,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多与物理有关,同时,成功又永远伴随着那些有韧劲、充满毅力,敢于正视困难的攀登者。同学们,你们是21世纪的主人,是未来世界的主宰者,是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实践者,为了肩负起这一重任,努力学习物理吧!”
  以这样的导入语导入,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使学生长期以来的好奇心和神秘感得到解开,使学生觉得物理很有用、很有趣,对物理这一门课感兴趣,只有感兴趣才能学好它。
  二、在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育教学活动的补充和扩展,它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开发非智力因素有着积极的意义。“授业无趣,必不乐学”,教育理论和实践都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进而养成良好的爱学习、善思考的习惯后,学生才能知难而退,锲而不舍。
  针对我所带的初二普通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是非不分、美丑不辨、善恶相混的状况,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下面的教育实践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在充分备课的情况下,为部分同学举办了三期“摄影知识系列讲座”,深入浅出地讲授了摄影基础知识和拍摄基本技巧,同学们的兴致都很高,他们认真听、反复练,初步掌握了拍摄技能。周末,同学们携带相机以小组为单位走出校园,分赴街头、公园、菜场、商场等处,用自己的智慧和学到的技巧拍摄出了许多生活中的“花絮”,有烈日下义务维持交通秩序的退休老同志,有美丽壮观的公园美景,有不排队拥挤上车的不文明行为,也有不辞辛苦的清洁工人,还有花钱请“盲人”算命的善男信女……同学们对众多的照片进行了分析、对比、讨论,提高了对是非美丑的分辨能力,他们还将所摄影片分类,加以注解,公开展出,使未参加这一活动的同学获得了教育,激发了学习物理积极性和热情。
  通过这样的活动,许多同学对物理有了浓厚的兴趣,争先恐后地问问题,争分夺秒地学物理。
  三、重视实验教学
  在物理教学中,实验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不仅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基本概念,掌握物理规律,突破教材重点、难点、疑点,而且对引导学生发展特长、培养思维能力、开发智能有着其他教学形式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物理是一门难度较大的学科,在应试教育中,物理课注重理论教学,重题海战术,这样往往容易使学生畏难、厌学,以致为数不少的学生物理成绩欠佳。物理老师要施行素质教育,首先必须面对全体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变厌学为爱学,并由此引导部分学生形成物理学习特长,逐渐步入科学殿堂。要达到这些目的,借助物理实验是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
  例如:讲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若不做实验,仅凭语言描述,学生无论如何也不能很好地理解,即使勉强记住了,也感到单调、枯燥,甚至不相信,如果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就能以不可辩驳的事实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又如: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每小组需要一辆小车,分配发的小车太多,而小车的质量差异太大,在一块不长的木板上很难做到路程和时间同步,在做此实验时,用实验室中的金属圆柱体代替小车,可很好地达到实验目的,可见,只要教师认真探索,根据具体情况增加趣味性和启发性,就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组织一系列有效的实验,点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思维处于激励状态,既能活跃教学气氛,又能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化,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讲授“液体凝固放热”时,学生很难理解“水结冰时会放热”这个结论,我就把融化后的蜡烛油滴在学生手上,让学生亲身感受蜡烛油凝固放热的过程。同学们纷纷伸手,感受凝固放热现象。通过这个小实验,学生有了真切的感受和难忘的记忆。
  物理课后练习,对于检验学生掌握知识,巩固和运用知识是十分必要的,但有的练习题解答起来有一定难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教学中我把一些练习用实验来演示,让学生看到过程和结果,再去分析,解答就比较容易了。例如,初二物理中关于“火车过桥的时间”的问题,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引导学生先进行分析,得出求时间的关键在于要找出过桥时火车进行的路程。之后,我在实验室中把两辆小木车连在一起当火车,给学生演示火车过桥的路程问题,这一演示,让绝大多数学生认识到火车过桥的路程是桥长和车长之和,问题便迎刃而解。
  总之,兴趣是学生学好物理的前提,我们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愿学、乐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摘 要: 作者以牛顿第一定律知识为载体,对问题精心设置,首先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想学”,然后通过问题的设置使学生学会该如何去学,最后通过问题应用于生活以达到“会用”,逐渐使学生从被动学习状态走进主动学习状态,在通过问题学习新知的同时转变学习方式,以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 “牛顿第一定律” 设置问题 科学探究    《新课程标准》要求科学应突出科学探究,同时强调科学探究是一
实践证明,基础知识是发展创新能力的基础,取消考试,开门办学的教学模式,非但不能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反而会毁掉一代人。但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主要场所是课堂教学,所以,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那么,怎样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呢?我认为可运用以下策略。  一、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完成认识上的第一次飞跃  一般的认识活动是“二体”问题,即认识的主体和认识的客体间的关系问题。但教学
思想政治课是中专学校的一门文化基础课,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其教学任务是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专学生的思想状况有许多新的变化,他们关心国内外大事,渴望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方针政策;他们思想活跃,面对社会上的腐败现象、干部职工下岗和中专毕业生就业难等问题产生诸多疑惑;他们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要求甚高,不满足于背条条、考条条,希望教
摘 要: 高中物理教学方法是每个高中物理教师都应该研究的问题,本文从准确解读新课标、科学审视新教材、不断开辟新思路、有效运用新技术、努力扮演新角色五个方面探讨当前物理教学的新方法。  关键词: 新课程 物理教学 教学方法    一、引言  新课程标准对课程的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作了全面而详尽的阐述。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和深入研究高中物理课程标准,领会和贯彻新课程改革精神,及时进行教育理念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