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茶之路

来源 :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uniu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川贵寻茶之旅,是一条“非主流”的旅行线路。因为好的茶叶,就像是名贵药材,从来都不会生在寻常路边。它是悬崖药,地狱花,只有不断至所未至的寻访才能识得。
  雅安,是“最美的景观大道”318国道出成都之后穿过的第一座城市。雅安有三雅:雅鱼、雅雨和雅女。而我们来到雅安,却是因为三雅之外的雅茶。

只为雅茶而来


  车出雅安市名山县高速收费站,菜叔10年前有过一面之缘的朋友全哥早已在路口等待。全哥指了指公路上方那座云蒸雾绕的山说,那就是目的地——蒙顶。
  晚上在临近山顶的“知青茶场”客栈住下。叫“知青茶场”,是因为上世纪60年代,来蒙顶山“上山下乡”的知青在此恢复了蒙顶山中断多年的种茶传统。客栈主人的父亲,就是当年的老知青。蒙顶山的知青茶场开起来,老知青也在这里结婚生子扎根。几十年过去,中断的蒙顶山茶传统得以延续,知青却已经老去,知青茶场也已不在了,这家“知青茶场”客栈,以另一种形式在延续。
  我们住在“知青茶场”的二楼,推开窗户往下看,一片青翠的茶园中有一位头顶草帽的老人正哼着歌儿采着茶,他便是“知青茶场”的老主人。从窗户往上看,我们已经在云层之上,原本高耸入云的蒙顶山已经成为了小土丘。
  清晨,我们选择了一条名为“天梯”的山间小道上山。“天梯”1400多级台阶冲霄而上,两边高大的松树如列队的士兵。我们行走在天梯之上,就像在走朝圣天路,又像首长在检阅士兵。在“天梯”走到一半时,太阳一挣脱云层就挂在半山腰,视线穿过“天梯”两边的松树,发现在树林与云雾中隐藏的大片高山茶园。
  茶园顶上有直通山顶的缆车在穿梭,茶树间歇有早起的茶农采茶锄草,蚊虫在茶树上试图品尝芽尖朝露,蜘蛛早已在八卦阵静候……

龙虎不言茶说话


  没到山顶已经日出,但丝毫不影响我们继续登顶。因为登山路上不断有新的发现在抽丝剥蚕茧般解开“蒙顶茶之谜”。
  差不多登顶时,路前方出现一家气派的寺庙。十来棵合抱粗的银杏环绕,金碧辉煌的寺庙在巨大的银杏树下显得小鸟依人。我们进入寺庙试图找和尚谈茶论道,但银杏树下只見茶桌不见僧,寺庙也并未供奉佛像只供奉了一个白胡子农夫。走进仔细一瞧才恍然大悟,农夫名为吴理真,是史料记载中那个第一个将野生茶树人工栽培,影响茶叶发展轨迹,奠定了蒙顶山在茶山中的超然地位的人,因而被称为“茶神”供奉在寺庙中。而这寺庙名为“天盖寺”,便是僧人们负责品茶鉴茶的地方。
  “要弄清蒙顶山茶,就不能不说蒙顶山的僧!”我想起了前一天我们寻访过的一位名叫杨天炯的茶人说过的话。杨天炯先生是上世纪50年代西南农业大学的高材生,毕业后被分配到蒙顶山,成为恢复蒙顶山茶叶生产的知青。杨天炯退休后一直致力于蒙项山茶文化研究,编撰了一本名为《蒙顶山茶事通览》的茶书。《蒙顶山茶事通览》记载了流传在蒙顶山僧与茶的故事:蒙顶山向来就有僧人制茶的传统,而且蒙顶山各寺庙在唐宋时期就形成了各寺庙分工协作制茶的传统。蒙顶山鼎盛时期山中有30多处寺庙,有的负责采茶,有的负责制茶,而有的负责鉴茶……
  为何最重要的鉴茶职责交给天盖寺僧来完成?因为这里不仅供奉有“茶神”吴理真,更因为天盖寺后一汪清泉与几株御茶树:走过天盖寺后蜿蜒的石径,路边突然出现一眼口径约30公分的古井,井名“甘露”,欲冲甘露井水泡茶,但走进古井却被镇住了——古井上压了一龙纹井盖,蒙顶山山民说这古井通灵,只要掀开井盖就会引来大雨,因而古井长期用龙纹井盖封印。
  甘露井水有龙纹封印不可饮,继续前行。行不过百步,眼前出现一个小小的山间盆地,砖石砌起高大的围墙圈养着几株看似营养不良的古茶树,别看这几株古茶树其貌不扬,却是进贡皇帝的“御茶树”。欲进御茶园采御茶,刚要翻身进围墙就被一双直勾勾的眼睛盯上——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正欲把我扑倒。当然,这大虫只是石老虎。但就像甘露井上的龙纹井盖护住甘露井水一般,石虎不言,但某种意义却真正地守护了这片茶园。
  如果甘露井上没龙纹井盖,御茶园没有石虎守卫,那每天汹涌的人群上山,甘露泉还不得被吸得底朝天,御茶园还不被连根拔起?石龙不能生云,石虎不能生风,但却勾起了茶人对自然的敬畏,见证蒙顶山茶叶风云。
  悠长的石径远上蒙山巅,石径两旁皆茶园。石径开辟了多少年,茶园存在了多少载没有人知晓。以前,寺庙的和尚们听着钟起挑着水走过这石径,累了就随便采一片茶叶咀嚼回甘解困。

扫来竹叶煮茶叶


  菜叔似乎对蒙顶山的寺庙情有独钟,比出家人还虔诚,一路开车加步行又把我们引入了一处名为“永兴寺”的佛家丛林。与我们在其他地方见到的香火鼎盛的寺庙截然不同,蒙顶山的寺庙似乎要把“佛门清静地”几个字进行到底。
  永兴寺始建于西晋初年,虽然几经兴废,如今只剩下几位僧人,但不改千年古刹风范。几株枝繁叶茂的银杏随风一摇摆,飘下的叶片坠落到写有“五峰禅林”四个大字的牌坊上后最终铺在寺门口,只一个照面古刹禅意立马扑面而来。菜叔说到这里只为了寻找一位法号为“普照”的师父,她是这寺庙的二师父,据说种得一手好茶。

出世入世茶与僧


  从蒙顶山驱车而下,我们偏离主干道,只为寻找一座名为千佛寺的禅院。菜叔是个茶叶偏执狂,听闻蒙顶山各寺庙各司其职,让蒙顶山禅茶生生不息,就决心探寻禅茶之秘。一路走幾十米停一次车,问一次山民,终于看到了千佛寺的指示牌。
  眼前一曲羊肠小路,茂盛的竹林伸出手臂遮蔽了小路上方的空间,让这通往千佛寺的路似乎成为了一条绿色的时空隧道。石道的另一头果然别有洞天:幽径入禅林,进寺不收票,吃斋居士不要钱。有芭蕉出墙,有古树参天。主持名为玄静,18岁来此出家。千佛寺让人感觉有遗世独立的感觉,为什么感觉这寺庙和别处不一样,我们也说不出来,只能向玄静师父请教。他指了指大雄宝殿里的佛像,又指了指正对着大雄宝殿的韦驮殿说:“这大雄宝殿的佛,庄严肃穆的样子,和其他的寺庙不一样吧?这韦驮殿的格局,其他寺庙很少见吧?”这时我们开始仔细观察大雄宝殿中的佛,佛虽然慈眉善目,但眉目间有种威严和神采。韦驮殿虽然供奉着佛像,但整个殿堂的造型就完全是一个和大雄宝殿相对的戏台。

峨眉高山茶


  我们抵达四川峨眉县,不为登蜀山代表峨眉山,只为寻川茶隐者峨眉茶。
  茶山远上白云间,我们沿着河边的盘山公路开了几分钟,乡村小路便到了尽头。路尽头是一个古朴的村庄,村里似乎平时很少有外人拜访。当我们车停在路口时,很多村民都来围观。向村民打听才得知,这儿是思经乡大河村,村里家家户户都种茶。
  村民们带我们到家里的茶园。这里的茶叶都不成规模,茶树星星点点散落在竹林与玉米地间。村里有三四十户人家,每家有三四亩茶园。因为不成规模,所以村里没有自己的炒制作坊。每到采茶的季节,就会有名山县的茶叶贩子来收鲜叶。茶叶贩子把鲜叶价格压得很低,村里茶叶虽然是主要的经济来源,但每家每户靠卖鲜叶,一年也只有3000元左右收成。这年茶叶贩子不知什么原因没来收茶叶,村民们只能把鲜叶送到几公里外的思经乡茶叶加工厂。
  村民们纯朴热情,邀我们到家里品茶吃饭。茶水进口,甘醇和菜香扑面而来。“这水是山泉水烧的,这茶是我家做饭的锅炒的!”老伯一句话点明了茶水甘醇和茶香扑面的秘密。

扩张的茶与萎缩的家


  从大河村出来,车从河谷沿着悬崖间的公路盘旋了一个多小时,我们来到鱼泉乡青元村,一处海拔1400多米高的高山茶场上。在这儿我们找到一位做茶做出规模的茶农小张。
  小张的茶园是由一处梯田改建而来。青元村种茶的历史,要从2002年说起。那时,国家实行了退耕还林政策。有泥石流风险的梯田不允许再种庄稼了,因为茶园也可算到林地的范畴,于是村里就有人开始把梯田改成茶园。
  小张的茶园是4年前建的,因为村里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地荒废,于是他就承包了几百亩来种茶。山上的生态环境好,小张的茶园很快就通过了有机茶生态认证。“茶的质量不是问题,问题是没有采茶的人!年轻人绝大多数都外出务工了,没有出去的也基本上都下山住县城了。我平时也住在县城,只有采茶时,我才会回村。”小张开着车载着我们在他的茶园巡视,摄影师想拍摄“高山采茶归”的场景,寻遍全村的茶园,总算在一处临河的悬崖边发现一位采茶的老奶奶,老人正是他母亲。

生活茶叶瓜果间


  车辆在河谷间的竹林里穿梭,乡村公路很窄,窄得地图上都没有标记。我们要去的是一座名为黑苞山的山峰,据说山顶有一个制茶的村庄,住着一个名叫周春文的制茶手艺人。   越往黑苞山上走,我们越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了路。本来在山谷里,还有零星的茶园,但越往黑苞山上开,茶园越来越少。最后连一株茶树也没有了,满山遍野都是桃树和李子树。
  开始时,进黑苞山只有一条路。但每走过几百米远,前方就有一个岔路口。最終,我们就像一只小蚂蚁,淹没在数不清的桃树树枝里。前方出现一个扛锄头走过的老农,菜叔连忙下车询问。听到“周春文”三个字,老农把手往上黑苞山更深处一指。我们就这样走走停停再问问,终于在天黑时迷失在黑苞山里。这时,找不找得到茶艺人周春文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找到住店的地儿。
  村里最高大上的房子还真的是客栈,更巧的是这儿就是周春文家。但周春文并不在这里,此时他正在山顶的茶叶作坊制茶。
  在山顶一处三合院中,我们见到了黑苞山茶艺人周春文,他一手夹着霸气的自卷烟,一只手正在给送茶青的茶农们过秤,一只花狗正围着他摇尾巴。看到有客人来,周春文停止工作,坐在竹椅上和来访者闲聊。
  黑苞山自古以来就有做茶的传统,但是近几年茶叶不景气,黑苞山的村民越来越多地开始把茶园改成果园。周春文一家是黑苞山为数不多的几家专注于制茶的。不但自家的茶园没有减少,还收购茶民们的茶青做成了自己的品牌,成为远近闻名的茶叶家族企业。自己负责普通的传统黑茶的生产,这是黑苞山的世代传承特色。儿子管技术研发高端茶叶,开始出“芽丁玉竹”“峨眉紫笋”“干年白芽”等好几种全新茶叶产品;女儿负责销售,已经在成都开了茶叶专卖店,在北京和上海也开了加盟店……
  黑苞山的茶叶,已经从自发形成的精放茶叶生产,走向集约品牌化时代。
  找茶是一项艰苦的工作。魏师兄驱车把我们带到湄潭近郊湄江镇一个名为金花村的地方。一进村口,我们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撼:村口的茶山上,几百把五颜六色的雨伞悬浮在绿色的茶树上,远远看去就像是一条骑在茶山上的彩虹。
  金花村的确是一个很“妖”的村庄:这里的民宅每一栋都是五颜六色的,墙壁都由红黄蓝绿等几种色块拼接而成。彩色的房子星星点点散布在绿色的茶山之上,如同巨大的肥皂泡漂浮在海洋之上,又像彩绘的天空之城穿行在天际之中。
  一对纯朴的村民邀我们至农家小院,按照当地待客的礼仪,端出了本地独有的老鹰茶、苦丁茶和手工绿茶组合而成的“三丁茶”。三丁茶初入嘴时略带苦涩,但越饮越甘。如今,金花村虽然是以茶叶而闻名的村庄,但其实靠茶叶的收入只是很小一部分,更多的是靠新发展起来的农家乐。

因茶而衰老茶场


  到湄潭的第二天,我们就往连绵的群山中进发,去寻找老湄潭茶人眼中的“老湄潭”——湄潭茶厂旧址“囤子岩”。
  车辆在宽阔的柏油路上一拐弯,拐进了一条山间小路。山间茂盛的植被和凹凸不平的石子路,让寻茶之路寻出了达喀尔汽车拉力赛的感觉。原来深山中的老茶场已经废弃太久,早已经开始封山育林变成了老林场。
  魏师兄“刷脸”后,守林员开门放行。我们一边沿着几十年前铺好的石子路上山,山林寂静无声,车轮跌入坑碾过石子的声响都清晰可见。在盘山公路上峰回路转半小时后,眼前豁然开朗。抵达山顶,头山上的云层似乎触手可及,湄潭县匍匐在山脚的山谷。
  我们顺着菜叔的视线,发现前方的山头上一排灰瓦白墙的老房子孤零零地立在满目葱翠的茶园间。“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这完全是陶渊明田园诗中呈现的景象,但又感觉缺了“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生活气息。
  走近那片老房子才发现问题所在:每个房间都上了一把锁,但锁上已锈迹斑斑;每个窗户都用胶布糊好,但胶布已经破洞百出。透过那些破洞,依稀可见回想起当初生活的场景:有的房间排列着巨型的炒锅,那是当年茶场用来炒茶的场所;有的房间立着木质的高低床,那是茶叶工人的宿舍……
  此处海拔有1250米,高山上气候说变就变。为了躲避突如其来的雨,我们跑进一座废弃的炒茶车间。车间年久失修,朝山谷一面的墙已经倒塌。车间左右各有炒锅五六口,虽然这些炒锅有的被风雨腐蚀,已经完全脱落,但十几口炒锅一字排开,依旧能感受到这高山茶场昔日的辉煌。但手工炒茶作坊变残垣,预示着机械化已避无可避。

老叶新茶轮回中

其他文献
闲适深山里,解忧无需醉  去黄土贵村的那天天气极好,天澄山明上下通透。旅居农家·黄土贵的经理肖远明引路,离开109国道,走奔珠窝村珍珠湖侧的那条道上黄土贵。那条道是永定河流经的山水风光带,经大裂谷地质公园南石洋大峡谷谷口。南石洋大峡谷是黄土贵民宿客就近游览的特色风景区之一,我们在谷口河边停了下,看了眼青山秀水,再往下的路途又有山谷中密集的果园,心一路醉。到了黄土贵村的旅居农家接待中心,未歇脚,就看
白马寺的古殿。从后殿进入佳境  这次进白马寺之前,对白马寺最突出的印象是它名副其实地成了旅游景区,对旅游购物市场进行了规范化的建设,新建了景区大门,圈起了围墙,游客出入的景区通道不再直面山门。购物摊点全部划在景区之外,变得秩序井然,各有其屋其棚,追着游客兜售旅游纪念品真假古玩与香火的现象几乎看不到,购物不再有压力,而且市场成了新亮点。我没像上两次来那样,直接从山门进去,按序游罢再出来,而是从寺的后
法属圭亚那,位于南美洲东北部的赤道附近,是南美洲最富裕的地方,历史上这里先后被英、荷、葡、法争夺,现在是法国的海外省。法属圭亚那的森林覆盖率达到百分之九十,是世界上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这里的圭亚那航天中心更是引人注目,被称为是世界上最好的火箭发射场,发射场靠近赤道,在北纬五度的区域,发射火箭时耗能最少,载荷相对更大。1苏里南一侧的边境检查站。2前往法属圭亚那时乘坐的边境快艇。入境法属圭亚那  我
“德技双馨”形象大使是由西城区旅游行业协会、西城区商联会、北京天桥演艺联盟共同组织,面向西城区文商旅企业单位德技表现突出的一线员工开展的一次选拔活动。  王迎以 德为先重诚信以技为本传薪火  王迎是西单商场第一卖场珠宝首饰区的主管。作为从事珠宝行业的专业人员,走到哪儿都会有人向她讨教珠宝鉴定方面的知识。珠宝鉴定是门高深的学问,在大学所学到的鉴定知识早已不能满足她的工作需求。为此,她充分利用自己的业
内乡母亲河在县衙前穿城而过,清澈的河水唱着欢歌,不时有一两条调皮的鱼儿跃出水面,两岸垂柳依依,风景如画。万里晴空下,远处蜿蜒起伏的伏牛山清晰可见。内乡县衙历经元、明、清,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现存建筑大多为清代建筑。内乡县衙1984年被批准为全国第一家衙门博物馆,是我国目前保存完整的县级官署衙门。这素雅古老的县衙一度是当地政治场域的核心,那凝固的砖石、朴拙的地面、蓝天下的兽脊,竟然见证了数百年
北京城北密云有一座城堡闪耀在各大影视作品和电视真人秀中,它是集葡萄種植、葡萄酒酿造、葡萄酒主题文化旅游、葡萄酒知识培训以及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酒庄。是什么魔力让一座城堡备受众人青睐?  影视加真人秀的名人效应  今年有多部在爱斐堡取景的影视作品相继上映,浙江卫视真人秀《挑战者联盟》中,李晨、范冰冰在爱斐堡酒庄和葡萄园开启了惊喜之旅,成龙、范冰冰领衔主演的好莱坞大片《绝地逃亡》、王晶喜剧电影《宝贝
北京9劇场是2003年由朝阳区文化馆策划并成立的北京东部小剧场演出中心。9剧场的命名取“多”之意,镜框式舞台的行动剧场、古典风格的小梨园剧场、三面观众的T N T剧场、黑匣子式的后S A R S小剧场和非非小剧场,建立了大小风格不同的多剧场演出场所,其中最小的8 2个座位,最大的5 0 0个座位。实现了在同一栋楼中举办演出季、不同类型戏剧同时演出的可能。  2004年9月开业至今,为北京的小剧场戏
秋深霜愈重,黄栌竞枫彤。秋风拂过的太行山,丝毫没有古人那种“树树秋声,山山寒色”的冷寂,反而是犹如百里图画,更显别样的繁华绚丽。特别是地处晋冀豫三省交界平顺县大山深处的“空中村落”岳家寨,原始古朴,虽然名不见经传,但景色却是那样的美,令人惊叹,令人陶醉!  太行天路 红叶相随  从平顺去往岳家寨,有三十多公里,是典型的盘山公路,车一驶进山区,顿时豁然开朗,美丽的太行秋色简直太诱人了,漫山黄栌枫叶流
绿色山峦下的彩色客栈。  此行沿通天河上溯,探秘江源深处200千米峡谷的旅程,正是自驾车营地经验丰富、训练有素的车队领衔前往的。这趟行程的路况并不很好,砂石路、残旧水泥路不说,单是通天河高山险谷间弯多起伏大、左临悬崖右接石壁的情形,非专业车手车型很难驾驭。当然,这对于青海旅投自驾车旅游营地的高手们来说算不了什么,比这还要艰难的行程,他们经历了不知多少次。玉树独家自驾车营地  青海旅投自驾车旅游营地
正值“一年春是牡丹時”,趁此花气香风,在这个特殊的春天,我们开启一场古都洛阳深度人文之旅。当你站上洛阳这片沃壤,当你循着时间的经度与空间的纬度上溯,会叹觉数千年光阴层层叠叠的横剖面瞬间飞来眼底。邙山,嵩山,崤山。伊河,洛河,黄河。河图洛书自此浮出水面,传递出先民心灵思维的密码;偃师二里头,恢宏的历史从夏朝拉开了帷幕。这里有最早的中国,这里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或许你会先奔龙门石窟,然后再踏访心念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