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育运动不仅只是强身健体,人们在身体运动的同时,也进行着感 觉、知觉、记忆、思维等的认识,使人的性格、意志、情绪情感也随着发生变化,为塑造良好的个性创造了条件。本文以篮球为例,介绍了人格形成与篮球教学的关系、篮球教学对大学生人格培养的作用、以及如何在篮球教学中培养人格。
关键词:体育 健康人格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人格形成与高校篮球教学的关系
人格是指一个人某些不变的独特品质,使他区别于其他人。这种特质的内在表现是心理特征,外在表现是行为。心理特征也支配、指导行为。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 在人格形成过程中起作用的因素有三种,一种是遗传即肌体因素,一种是环境即社会因素,另一个种是人的生活即社会实践因素。[1]以往在人们心里认为,人格的形成与思想品质和德育等相关学科无关。也就是在这种思想之下,我们的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人的教学不够重视,从而失去了塑造受教育者人格的机会和时间。实际上,人格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在大学阶段,每个学科的教学都会对大学生人格的形成产生深刻的影響。篮球教学主要是通过体育课堂,它和其他学科的教学有一定区别,篮球教学是一种身体活动,在篮球课程中,大脑会形成一种强烈的刺激,产生很多的适应和代谢反应,和运动的需要不断调整心态,集中注意力,让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智力与体力参与活动,以此来达到一个新的环境适度,从而受到的影响是深刻的。
二、高校篮球教学对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作用
第一,篮球教学组织的特点,使学生在相互合作,互相竞争,互相帮助,彼此友爱, 将自己的荣誉和成绩与集体联系起来,使自己感到有存在感和自身价值,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和与他人的沟通能力、协调、合作能力。更多地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正确理解集体与个体的关系,了解本身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
第二,自我表现和高超的技巧是个人技术动作的学习和掌握的基础。为了在运动中战胜自己,则需要时刻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超越自己的身体极限。在运动中要战胜对手,需要有一种勇敢无畏的精神和急速的应变能力;在运动中克服环境,要保持与环境的和谐状态,不断克服困难,正确对待痛苦,达到锻炼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时提高人的快速反应本领和快速恢复能力。
第三,身体素质的锻炼。因为持续的时间长、强度大,让人的耐受疲劳能力得到一定程度上的锻炼,使人的意志品质得到培养。通过篮球教学比赛,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会关爱他人、重视集体、形成胜不骄败不馁、精诚协作、努力拼搏的优秀品质和集体荣誉感。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克服消极的心理状态,还能使他们的心理、自我调节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得到良好的发展。
三、在篮球课教学中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
(一)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学生的素质高低在于教育,而教师的水平是教育的根本。教师除了有一定的教学水平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之外,还应该注重自身的文化素养,更要热爱自身事业。关心学生、启发学生思维,运用生动活泼、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篮球课中感受快乐,通过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感情上、心里受到触及,才能达到人格培养的目的。
(二)篮球课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途径。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一要备教材,二要备学生。备学生也就是要对学生的各种情况要有所了解。根据学生的现实状况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教学。对基础好的学生在教学时要照顾到,也要注重到对大多数学生的培养过程,更要带动那些基础差的学生。对不同基础的学生指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只要能达到预定的效果就及时给予肯定,使每个不同的学生都有成功感,从而培养大学生的自信心。要培养学生勇于承担责任、正确对待挫折的健康人格。在战术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各种配合,要求学生不仅要靠身体素质还要运用智慧,齐心协力去战胜对手,从而培养大学生勇敢、顽强、遇事沉着冷静、善于思考、团结合作,用正确的方法手段去解决问题的健康人格。组织学生与其他班级进行比赛。赛后要及时进行总结,不仅使学生明白胜败的原因,更要使学生在胜利后树立自信心,在失败后认真总结教训,鼓足斗志,培养学生公平竞争、积极进取、胜不骄败不馁、奋勇拼搏、具有集体荣誉感等健康人格。如用异性效应组织练习,使学生在异性面前抑制自我的不良行为。弘扬良好的思想品质,培养并发展大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
(三)在篮球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心理健康评价并入考试中,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强化学生心理素质,还可以使学生的人格心理得到塑造。心理健康的评价可分为两个方面:其一,应将理论知识纳入篮球课中理论考试,这样可以了解到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其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用心理健康评价表测评,进行相对全面地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反馈到学生,让学生及时了解到自身情况以及如何去做。该方法的实施,不仅能够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动态,而且能为有效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与此同时,也弥补了现代考试制度的片面性。
四、结论与建议
篮球教练或教师应有意识地学习体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并将其理论知识应用到高校篮球教学实践中。在篮球教学中,大学生思想素质的各种长处和短处在训练强度和教学深化的过程中很快显现出来,教师应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发挥出体育教学的功能,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自我塑造能力。更要牢固把握篮球教学的本质特征和篮球教学的学科特点,将篮球教学的优势发挥出来,合理利用篮球教学现有条件,适时积极地开展健康人格教育,在培养方式上更是形式多样,不断创新发展,为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而努力。
总之,体育运动平衡地结合了人们的身心素质,从而使他们的技能得到提高。通过体育活动的加强,可以使人的意志素质得到培养,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让人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厉苒苒.体育的力量[J].新体育,2009(01).
[2]比尔·弗兰 ,罗宾·庞德 .篮球体能训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
[3]肖熙.湖南省CUBA男子篮球运动员体能评价模式构建[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09.
作者简介:王琦,女 (1997-) ,延安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篮球专项。
关键词:体育 健康人格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人格形成与高校篮球教学的关系
人格是指一个人某些不变的独特品质,使他区别于其他人。这种特质的内在表现是心理特征,外在表现是行为。心理特征也支配、指导行为。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 在人格形成过程中起作用的因素有三种,一种是遗传即肌体因素,一种是环境即社会因素,另一个种是人的生活即社会实践因素。[1]以往在人们心里认为,人格的形成与思想品质和德育等相关学科无关。也就是在这种思想之下,我们的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人的教学不够重视,从而失去了塑造受教育者人格的机会和时间。实际上,人格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在大学阶段,每个学科的教学都会对大学生人格的形成产生深刻的影響。篮球教学主要是通过体育课堂,它和其他学科的教学有一定区别,篮球教学是一种身体活动,在篮球课程中,大脑会形成一种强烈的刺激,产生很多的适应和代谢反应,和运动的需要不断调整心态,集中注意力,让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智力与体力参与活动,以此来达到一个新的环境适度,从而受到的影响是深刻的。
二、高校篮球教学对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作用
第一,篮球教学组织的特点,使学生在相互合作,互相竞争,互相帮助,彼此友爱, 将自己的荣誉和成绩与集体联系起来,使自己感到有存在感和自身价值,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和与他人的沟通能力、协调、合作能力。更多地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正确理解集体与个体的关系,了解本身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
第二,自我表现和高超的技巧是个人技术动作的学习和掌握的基础。为了在运动中战胜自己,则需要时刻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超越自己的身体极限。在运动中要战胜对手,需要有一种勇敢无畏的精神和急速的应变能力;在运动中克服环境,要保持与环境的和谐状态,不断克服困难,正确对待痛苦,达到锻炼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时提高人的快速反应本领和快速恢复能力。
第三,身体素质的锻炼。因为持续的时间长、强度大,让人的耐受疲劳能力得到一定程度上的锻炼,使人的意志品质得到培养。通过篮球教学比赛,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会关爱他人、重视集体、形成胜不骄败不馁、精诚协作、努力拼搏的优秀品质和集体荣誉感。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克服消极的心理状态,还能使他们的心理、自我调节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得到良好的发展。
三、在篮球课教学中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
(一)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学生的素质高低在于教育,而教师的水平是教育的根本。教师除了有一定的教学水平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之外,还应该注重自身的文化素养,更要热爱自身事业。关心学生、启发学生思维,运用生动活泼、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篮球课中感受快乐,通过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感情上、心里受到触及,才能达到人格培养的目的。
(二)篮球课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途径。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一要备教材,二要备学生。备学生也就是要对学生的各种情况要有所了解。根据学生的现实状况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教学。对基础好的学生在教学时要照顾到,也要注重到对大多数学生的培养过程,更要带动那些基础差的学生。对不同基础的学生指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只要能达到预定的效果就及时给予肯定,使每个不同的学生都有成功感,从而培养大学生的自信心。要培养学生勇于承担责任、正确对待挫折的健康人格。在战术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各种配合,要求学生不仅要靠身体素质还要运用智慧,齐心协力去战胜对手,从而培养大学生勇敢、顽强、遇事沉着冷静、善于思考、团结合作,用正确的方法手段去解决问题的健康人格。组织学生与其他班级进行比赛。赛后要及时进行总结,不仅使学生明白胜败的原因,更要使学生在胜利后树立自信心,在失败后认真总结教训,鼓足斗志,培养学生公平竞争、积极进取、胜不骄败不馁、奋勇拼搏、具有集体荣誉感等健康人格。如用异性效应组织练习,使学生在异性面前抑制自我的不良行为。弘扬良好的思想品质,培养并发展大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
(三)在篮球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心理健康评价并入考试中,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强化学生心理素质,还可以使学生的人格心理得到塑造。心理健康的评价可分为两个方面:其一,应将理论知识纳入篮球课中理论考试,这样可以了解到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其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用心理健康评价表测评,进行相对全面地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反馈到学生,让学生及时了解到自身情况以及如何去做。该方法的实施,不仅能够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动态,而且能为有效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与此同时,也弥补了现代考试制度的片面性。
四、结论与建议
篮球教练或教师应有意识地学习体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并将其理论知识应用到高校篮球教学实践中。在篮球教学中,大学生思想素质的各种长处和短处在训练强度和教学深化的过程中很快显现出来,教师应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发挥出体育教学的功能,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自我塑造能力。更要牢固把握篮球教学的本质特征和篮球教学的学科特点,将篮球教学的优势发挥出来,合理利用篮球教学现有条件,适时积极地开展健康人格教育,在培养方式上更是形式多样,不断创新发展,为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而努力。
总之,体育运动平衡地结合了人们的身心素质,从而使他们的技能得到提高。通过体育活动的加强,可以使人的意志素质得到培养,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让人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厉苒苒.体育的力量[J].新体育,2009(01).
[2]比尔·弗兰 ,罗宾·庞德 .篮球体能训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
[3]肖熙.湖南省CUBA男子篮球运动员体能评价模式构建[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09.
作者简介:王琦,女 (1997-) ,延安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篮球专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