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更需公平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fh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会热议
  教育是民生之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最重要的基础。教育公平的基本内涵,是在现实社会条件下实现大多数人的最大可能的教育平等,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等方面。既然出身不能选择,社会就应该为每个孩子提供平等的教育权利和教育机会。
  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公平
  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教育不公平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政府资源配置不均衡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推进教育公平,关键在于提高薄弱地区、薄弱学校的教育质量。根本途径是政府要自觉进行科学的资源配置,多一些雪中送炭,少一点锦上添花。推进公平既要坚决,本身也要讲效率,要走阻力最小的道路,要讲究策略和方法。从前我们提推进教育公平,强调县区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促进公平的当务之急,这是资源配置最有效的抓手。但同时,省级统筹是基础和前提。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教育学会第七届理事会会长钟秉林:目前除了择校,还有择班、择老师的现象。这些最大限度地追求优质教育资源的竞争现象屡禁不止。每位家长都想为自己的孩子争取到最好的资源。要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不公平的现象,还是“提高教育质量,把好学校办得多一些”。
  目前的一个主要矛盾是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好学校太少,满足不了老百姓的需求和社会的需求。教育公平是和教育质量紧密连在一起的,没有质量的公平老百姓是不满意的。要拓展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必须长期积累,一个学校传统文化、校风、学风的形成,绝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实现的。
  让农村学子如何接受公平教育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顾海良:促进教育公平,将公平意愿变为现实,要给农村的孩子一块“垫脚石”。教育公平应遵循的一个原则,应是差异性原则。这意味着,教育资源的分布要公平,接受教育的环境和条件要公平。当下,农村的孩子由于条件限制,义务教育阶段不能和城市的孩子获得同样的机会。因此,需要给予这些孩子特殊关照,给他们“垫脚石”,在进入高等教育时助农村学子一臂之力。
  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实行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是当前均衡配置城乡义务教育资源的重要手段,但数据显示,我国大部分地区城乡交流率均在5%以下,离教育部提出的10%至15%的流动率目标相差甚远。建立“县管校用”的义务教育教师管理制度,设立专项经费,建立监督评价机制、激励机制等,因地制宜,把好政策落实到位;开展校际对口支援,还可以建立“学校共同体”;组织退休教师到薄弱地区支教。一些退休教师教学经验非常丰富,余热却难以发挥。国家可将此作为一项工程来推动。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教育学会第七届理事会会长钟秉林:在追求教育公平的同时,不能走入追求绝对的教育平均的误区。教育公平不是指教育平均,追求教育公平,也应该人人都能接受适合自己的教育。
  信息化是促进教育公平的新手段
  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信息技术不仅可以迅速优化城乡资源配置,还可以优化区域、校际的资源配置,甚至影响全球的教育资源布局。这项工作应上升为国家战略。
  全国政协委员王路:教育信息化能够将优质教育资源便捷、高效地向农村和边远地区扩散,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的有效手段。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是加快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抉择。
  教育信息化建设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促进教学改革,加快教育发展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都有积极作用。大力推进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能促进并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信息技术在促进资源共享方面使落后边远地区也能同发达地区一样享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优秀的教师。同时,优秀的教学资源的相互流通,降低了重复建设的费用,使更多的老师有充足的时间钻研教学,通过与同行的交流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其他文献
创伤性痛性神经瘤的形成是神经性疼痛的主要原因,神经性疼痛对于外科医生来说仍然是巨大的挑战.到目前为止,尽管国内外已经发表了大量关于相关神经瘤的实验和临床研究,但仍然
据央视报道,四川凉山州四季吉村一共603人,6岁到18岁应该上学的总计122人。其中,6到7岁,已经读书的11个人,没有读的是26个人;8岁到9岁,已读的20个人,未读的13个人;10到12岁,已读的16个人,未读的18个人。到了13到18岁,辍学的人数更明显增多,读书的仅有7人,没有读书的为21人。  入学率低、辍学率高,这是这组数据所反映的凉山地区的基础教育现实。对于这落实到每个人头上的数据,
据报道,为促进民办教育发展,广州将为民办学校教师入籍提供便利,民校专职教师有望获得政府津贴,符合条件的民办学校有望获得财政补贴。另外,广州市范围内将停止审批公校办民校,并且清理现有公校办民校,或转为公办,或转为纯民办。  所谓公校办民校,也就是打着民办学校的旗号挤兑民办学校的伪民办,把教育搞得既不像市场,也不像福利。家长经济负担加重,只是为了让孩子与高分的同学凑在一起。教师在课堂上的良苦用心,被生
日前,北京市宣布拟从2014年起全面取消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而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全国19个大城市应当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方案。但是,不同区域、不同学校之间教育资源的鸿沟,使得家长们择校热度不减。择校途径五花八门,家长热捧导致天价学区房,人为制造新的“就近入学”。择校的狂热甚至从中小学蔓延到幼儿园,很是耐人寻味。当然,学区房动辄数百万上千万元,不是普通人家买得起的;有关系有门路的人毕竟是少数;海
我国中小学开展第二课堂学习小语种,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已经存在。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增长学生的见识,第二课堂的作用已经得到社会的认可。但是,在应试教育之风的劲吹之下,不少学校已经不再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更让人倍感不可思议的是,有部分家长甚至把第二课堂活动当成不务正业。  应试教育的弊端和素质教育的好处早已是众人尽知,按理说应试教育早该寿终正寝了。现实是残酷的,用这话来形容素质教育在
恶作剧每时每刻都在校园上演着,凡是教师都或多或少遭遇过恶作剧。那么,教师该如何应对这类恶作剧呢?勃然大怒,体罚学生,肯定不行。但遗憾的是,被恶搞的教师很多选择了这种处理方式。而因教师处理不当造成的校园悲剧不在少数。当然,这不是说,教师可以放任学生恶搞,不闻不问。明智的做法是:  首先是放下师道尊严,不把自己看成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尊神。受传统的师道尊严影响,教师非常看重自己在学生中间的人格尊严,绝对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