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教人员腹腔取异物术的护理体会19例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nao35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劳教人员腹腔异物取出术的护理特点,有效地保证病员及医务人员安全,预防职业暴露和交叉感染。方法:制定《劳教人员特殊手术管理细则》,并严格执行。结果:19例患者手术安全,无职业暴露和交叉感染发生。结论:在此类手术过程中,只要加强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做到谨慎、认真,严格按操作规范来做,就能很好的保护自己和他人。
  关键词劳教人员腹腔取异物手术护理
  劳教人员吞食异物的动机多数是因为毒瘾发作或是为了在保外就医的过程中侥幸逃逸。作为特殊群体,其中大多数人携带有艾滋、乙肝、丙肝、梅毒等病毒。因此,在手术过程中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职业暴露的防护尤为重要,我院作为劳教人员就医指定医院,2010年1~6月收治吞服异物患者19例,进行腹腔异物取出术,无1例安全意外事件和职业暴露发生,有效地保证了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事件发生,现将其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2010年1~6月收治吞服异物患者25例,手术19例,其他6例为自己排出。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7~35岁。其中16例为静脉吸毒。4例艾滋病患者,5例乙肝患者,4例梅毒合并乙肝患者,1例梅毒合并丙肝患者,其余2例患者各项指标为正常。19例手术患者中有17人吞食的异物中为皮鞋里的钢板,另外吞食异物汤匙和叉子的各1例。
  护理
  ⑴完善术前准备:1由于大多数患者有吸毒史,因此术前需完善各种血液检查,X线检查确定异物位置及形状等。2确保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因为我院是劳教所定点就医医院,所以在病区设有专门病房,有教管人员看守,其他人员要进入必须出示有效证件,并且要有管教人员的陪同。在患者从病区到手术室至麻醉前,管教人员均在,麻醉起效后,关键人员打开患者的手铐、脚镣后离开。3手术前由巡回护士查看病历,了解病情和手术方案,以便手术当日准备物品。并对患者讲解手术前的注意事项(如禁食、禁饮的时间等);情况特殊对其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洗手护士备齐手术所需器械用物等。
  ⑵术中医护人员的配合:1明确人员职责和分工:由于这类患者多数为艾滋、乙肝、丙肝、梅毒等病毒的携带,因此,手术室专门设立了特殊手术间。参加此类手术的人员应穿隔离衣、戴手套、穿保护鞋套、戴防护眼镜。尽量不参观。配有一个器械护士和两个巡回护士,巡回护士室内外各1名,明确分工,杜绝室内外人员交叉流动。2手术人员自我防护:在手术开始前尽量把手术所需的物品备齐全,手术过程中,一定绷紧安全防护这根弦,皮肤有伤口者不参加手术,戴双层手套。洗手护士在传递锐利器械(手术刀、手术剪等)时,应放在弯盘内递给手术医生,改变传统的手-手传递方式,尽量采用“非接触技术”。在传递注射器、缝针时,必须集中精力,动作准确、轻柔,并提醒医生动作轻柔,以免发生刺伤。如手术中不小心发生刺伤或划伤,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量挤出伤口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伤口处挤压,以免加速病毒进入血液,增加感染的机会。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体积分数75%的乙醇或质量浓度5g/L的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如果为皮肤黏膜被污染,应用流动水或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并填表上交院感科备案。如被特殊病例感染,则启动医院紧急预案,将风险降到最低。3手术的配合:手术开始前检查手术间的物品是否齐全,性能是否良好。尤其抢救物品、止血药品、防护镜、鞋套等。手术间内外护士各1名,明确分工,禁止手术间内外人员交叉流动。手术开始前和器械护士、一助共同清点好物品。在手术室门口放置浸过消毒液的鞋垫。如术中临时所需物品应由手术间外的巡回护士传递进手术间,室内的巡回护士不可随便出手术间。患者入室后予以平卧位,建立静脉通道,配合麻醉师实施麻醉,观察生命体征。协助手术人员穿好手术衣,安排各类人员就位。对器械和敷料要做到心中有数,手术结束时由室内巡回护士与器械护士再次清点物品,无误时方可结束手术。
  ⑶手术后的处理:1患者的护理:手术结束后,如无特殊情况,患者一般在手术间进行复苏,这段时期一般有麻醉医生和巡回护士进行,必要时管教人员在场。待病情许可一起护送回病房。医务人员出手术间前脱去鞋套并在浸泡过消毒液的鞋垫处擦试鞋底后方可出手术间。一般在术后2~3天进行术后的回访,以了解手术后的恢复情况和做一些必要的健康宣教。2器械、物品的处理:尽量使用一次性手术用品如手术包,床单,各种麻醉用物等,用双层塑料袋密封装好送焚烧。术后,一切物品经初步消毒后方可出手术间,重复使用的布类同样用双层医用垃圾袋密封并做好标记,送洗衣房单独处理。手术结束后,手术器械要先消毒(放入2000mg/L含氯消毒剂桶内浸泡30分钟),后清洗、烘干、再上油打包灭菌备用。3手术间的处理:手术结束后,巡回护士应监督手术间的人员将其所穿戴的隔离衣、手套、鞋套等物品扔在指定的地方,以便统一消毒处理,不得将其任何物品带出手术间。将吸引瓶在含氯消毒液(含有效氯1000~2000mg/L)的水池内,浸泡30分钟以上再处理。室内其他物品(如接触者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用含氯消毒剂喷洒、擦试;室内空气用三氧消毒机消毒60分钟或用过氧乙酸(1g/m3)熏蒸消毒,密封60分钟后再做清洁处理。
  结果
  通过以上的方法,手术治疗19例劳教人员的手术中,非常有效的减少了医护人员在手术过程中发生锐利器械的刺伤,并很好的控制了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同时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也得到了极大的保障。
  讨论
  此类手术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和危险性,参加手术的人员多少会担心防护措施的不足而增加受感染的机率,从而产生抵触的情绪。如果护理上制定严格的《劳教人员特殊手术管理细则》和工作流程,并严格遵照执行,加上医护人员高度的责任心、严格的无菌操作观念、消毒隔离观念和自我防护意识,用“普遍性原则”贯穿整个手术,医护人员不仅在工作时得到很好的安全保障,在心理上也能得到安全保障,从而使他们能更好的完成手术,提高手术的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
  参考文献
  1王晓,张世清,王维.手术人员对职业性感染人类免疫缺陷性病毒的防护[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4):297-299.
  2朱丽霞,解晨.手术室新技术护理999题.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3胡禧隆.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与管理.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
其他文献
随着医学的发展,护理队伍的不断壮大,进修实习的护生也在逐年增加,2011年实习护生人数就达500多人次,每个护生必须实习的消毒供应中心已从以往的辅助科室转变成控制医院感染
院前急救是指急、危、重症患者进入医院之前的现场(包括灾难事故)或转运途中的医疗救护,包括呼救、现场救护、运送和途中监护等环节。院前急救的任务、对象决定了院前工作的自身特点,它具有社会性广、随机性大、紧迫性强、流动性大、急救环境条件差、病种多样复杂、体力劳动强度大,护士在院前急救护理中的作用不同于院内护理而具有其独特性。  执行急救任务过程中护士的工作流程  执行急救任务前的准备工作:确保急救车厢内
摘 要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支架植入患者围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分析、总结8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覆膜支架腔内植入患者术前、术后观察及护理措施。结果:8例介入患者手术均很顺利,恢复良好。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密切的术中配合以及完善的术后护理是保证手术顺利、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支架植入 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6.
摘 要 目的:某些特殊人群患肺结核可在症状、体征和胸部X线表现及病程等与一般肺结核患者有许多不同特点,即所谓不典型肺结核,较易误诊,应引起重视。方法:对4例以发热入院的患者診治经过以及最后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进行诊断性抗结核治疗后平均1个月左右不再发热,规范抗结核治疗6~12个月后痊愈。结论:成人肺结核的发病出现新趋势,尤其某些特殊人群,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征性,应根据各种征象综合分析,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