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比较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和间接酶联免疫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时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的差异.方法 选择一种夹心法试剂检测51份一种或两种间接法试剂阳性献血标本,并采用免疫印迹和核酸检测作为确证试剂.结果 与确证试剂相比,两种间接法试剂和一种夹心法试剂的假阳率分别为40.9%,59.1%和2.2%,阳性检出率均为100%,但夹心法的分析灵敏度比间接法高2~6倍.结论 夹心法试剂在灵敏度
【机 构】
:
323000浙江省丽水市中心血站,323000浙江省丽水市中心血站,323000浙江省丽水市中心血站,323000浙江省丽水市中心血站,323000浙江省丽水市中心血站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和间接酶联免疫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时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的差异.方法 选择一种夹心法试剂检测51份一种或两种间接法试剂阳性献血标本,并采用免疫印迹和核酸检测作为确证试剂.结果 与确证试剂相比,两种间接法试剂和一种夹心法试剂的假阳率分别为40.9%,59.1%和2.2%,阳性检出率均为100%,但夹心法的分析灵敏度比间接法高2~6倍.结论 夹心法试剂在灵敏度和特异性上都显著优于间接法试剂。
其他文献
目的 建立定量检测人血清中金属蛋白酶抑制剂-I(TIMPI)的微孔板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方法。方法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TIMPI单抗,以过氧化氢(H2O2)一鲁米诺(1uminol)化学发光体系作为检测体系,采用双抗体夹心反应模式,优化筛选温育条件、抗体包被条件、酶标记物稀释度和发光反应时间等指标。同时进行了回收实验,热稳定性实验,并随机选取60例肝纤维化患者血清与进口试剂进行比对实验。结果所建立方
目的 检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外周血中IL-21表达,探讨IL-21水平与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白蛋白(ALB)的相关性.方法 分离60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Trizol提取细胞总RNA,real-time PCR检测IL-21 mRNA表达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0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重肝组)及18名健康人(对照组
目的 了解烟台地区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病原谱及其基因学特征.方法 采集烟台地区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者粪便及脑脊液标本,通过细胞培养分离病毒,实时荧光PCR鉴定病毒型别,RT-PCR扩增VP1区基因部分序列并测序,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10份粪便标本分离病毒3株,均为EV71.与C4a型代表株核苷酸同源性为98%~99%,氨基酸同源性98.90%~99.45%.系统发生树中,烟台分离株与C4亚型C4a簇代表
目的 探讨患者输血前传染性疾病相关指标检测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对44968例输血前的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以及梅毒螺旋体血清抗体(抗-TP)检测.结果 总阳性率为22.41%,HBsAg阳性率20.67% (9294/44 968),抗-HCV阳性率为0.33%(148/44 968),
人乳头瘤病毒( 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环状双链DNA病毒,具有高度宿主细胞特异性,主要传播途径是性接触[1].根据感染后诱发病变的不同,嗜黏膜型HPV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低危型HPV感染则与肛门生殖道良性病变和子宫颈鳞状上皮细胞低度病变等疾病有关,高危型HPV感染可引发宫颈癌和肛门癌等疾病。
目的 建立一种简单易行的从HIV-1感染者中筛选包膜糖蛋白(envelope glycoprotein,Env)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方法.方法 采集HIV-1感染者抗凝全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利用生物素标记的HIV Gp120抗原与B细胞膜上的IgG特异性结合,然后用链霉亲和素标记的磁珠分选出能够产生Env特异性抗体的记忆性B细胞.用单细胞RT-PCR法从记忆性B细胞中扩增抗体的重链可变区基因与
患者女性,32岁,主因发热、意识障碍半日来诊.既往史:1999年产后大出血,2000年诊断腺垂功能减退体综合征,口服氢化可的松甲状腺素片10 mg/d治疗.查体:体温39.5℃,血压80/60 mmHg,神志恍惚,淡漠,高热面容,眉毛腋毛阴毛稀疏,其他内科检查大致正常.颅神经检查大致正常,视乳头无水肿,双上肢屈肌张力高,四肢肌力正常,腱反射对称,病理反射阴性,颈部有抵抗,颏胸距3指,克氏征阴性.实
目的 通过与梅毒螺旋体微量血凝试验(TPHA)和蛋白印迹试验法(WB)比较评估梅毒血清学筛查法化学发光法(CLIA)的性能.方法 回顾性研究18 494例受血者血清标本CLIA和TPHA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结果,对CLIA和(或)TPHA结果阳性177例标本用WB检测确认.同时用CLIA、TPHA和WB检测了81例各期梅毒患者血清、55例有潜在干扰的患者血清和250例阴性对照血清梅毒抗体.结果
研究表明HBsAg前S2区有MBL识别所必需的N-乙酰葡糖胺和甘露糖等糖结构[1].本研究通过体外研究MBL与HBsAg的结合特性及对补体活化的影响,探讨MBL在HBV感染中的作用.1材料与方法1.1试剂重组MBL蛋白为美国R&D公司产品,乙肝表面抗体测定试剂盒为美国Diagnostic Automation公司产品,纯化人补体C2蛋白为美国R&D公司产品,纯化人补体C4蛋白为美国Quidel公司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机体在细菌或病毒刺激下产生的一类细胞因子,是由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以及体细胞所产生的一类糖蛋白,是机体防御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细胞来源和受体的不同,干扰素可分为Ⅰ、Ⅱ和Ⅲ型.Ⅰ型包括IFN-α和IFN-β,其中IFN-α有二十余个亚型,IFN-β仅有一个亚型,Ⅰ型干扰素具有抗病毒,免疫调节和抗肿瘤等作用.Ⅱ型只有IFN-(γ),且只有一种亚型,除具有抗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