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月中旬,有多名网友反映,其购买的iPhoneXS Max、iPhone X手机进水后部分功能停用,与苹果宣称的“在水下停留时间最长可达30分钟”的描述不符。苹果公司客服人员称,手机并非防水而是抗水,只能防溅水,“水下最长停留30分钟”是在控制实验条件下的效果。
时文选读
【素材分析】
苹果手机所言的“抗水”不等于“防水”,是在玩文字游戏,是在发生争议时将产品不能“防水”的责任推给消费者。没有十分的把握,就不要高调宣传,否则会误导用户,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适用话题】
虚假宣传;责任;品牌;诚信;态度。
苹果手机岂能“防水”“抗水”
傻傻分不清楚
○苑广阔
手机具有防水功能,不但是手机功能强大的体现,同时也是手机的卖点之一,很多消费者也许正是看中了这一功能,而选择了某款手机的,毕竟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总会碰到手机意外落水或溅水的情况。因此,当苹果最新的两款手机在营销宣传中高调宣称其具有抗水功能,并且“在水下停留时间最长可达30分钟”时,对很多消费者而言,还是颇具吸引力的。
然而很快有消费者发现,别说在水下停留30分钟了,就是意外掉进水里,然后马上捞出来,手机的部分功能就已经无法使用。更有消费者相信了苹果官方的宣传,在手机不小心弄脏之后,用水清洗了一下,结果也导致很多功能就此罢工。说好的防水功能呢?说好的“水下停留30分钟呢”?这样的使用结果,显然引发了消费者的质疑与不满。
手机市场竞争激烈,这点大家都知道,但越是这样,手機品牌更应该规范自己的经营行为,坚持诚信经营,以此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而通过虚假宣传,刻意误导消费者的方式,只能赢得消费者一时的青睐,却难以获得消费者长久的支持,最终还可能损害自身的品牌形象,导致得不偿失的后果。
抗水还是防水,莫拿文字游戏玩弄消费者
高路
关于苹果手机的防水功能,说法各异。杭州这位消费者的经历,到底是人为原因还是手机本身的原因造成的,要检测过才知道,但不管成不成立,出了问题,苹果公司有必要作出回应。
透过苹果手机防不防水的问题,人们其实更看重的是一个公司的商业操守和社会责任意识。比如怎么恰如其分地宣传产品的性能,有一分说一分,这关系到品牌的诚信,以及有没有将消费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比如,在接到消费者的投诉时,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出了问题是一推了之、强词夺理,还是积极查明真相?
杭州市消保委一位维权专家表示:苹果公司的投诉比较多,沟通态度有问题。面对消保委尚且如此怠慢,可想而知,普通消费者该是多么无助。这是品牌的大忌,在这一方面,三星的反面教材还在眼前,苹果的口碑再好,也是经不起挥霍的。
此外,监管部门也该跟踪事态发展,适时介入维权事件。广告宣传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看起来是小毛病,但长期不治也是会酿成祸害的。
防水手机不防水,广告宣传不能习惯性“掺水”
○栗中西
“IP68级别防尘抗水能力”几乎是新版iphone手机为数不多的吸引人之处。对现代人来说,上厕所、吃饭喝酒、下雨天打电话联系客户等场景再正常不过了,所以对于手机防水性能的需求是未来使用者的刚性需求。
最高级别的“IP68防水、防尘功能”代表“完全防止外物及灰尘侵入”,“电器无限期沉没在指定水压下,可确保不因浸水而造成损坏”。仅从常规理解来看,新iphone有着如此程度的防水工艺,怎会经不起表面的简单冲洗?
在新款苹果手机的宣传中,“IP68”成了吸引消费者埋单的噱头,然而等到了实际使用场景里,却变成了说说而已。被广告宣传“种草”,被营销文案“安利”,很多人就算最后发现有虚假宣传之嫌,除了默默“粉转路”,能做的少之又少。
个体消费者在巨头公司面前的维权能力极其有限,靠个人力量要想实现沟通对话,难于上青天。即便是在这种悬殊力量之下,企业也早就在法律层面为自己留好“后门”,不顾消费者体验,对广告宣传和实际功效之间的落差概不负责,给公众留下“人嘴一张皮,想说什么说什么”的印象。长此以往,不断消耗品牌美誉度,任何企业都会走下“神坛”。这是商业社会颠扑不破的真理。
时文选读
【素材分析】
苹果手机所言的“抗水”不等于“防水”,是在玩文字游戏,是在发生争议时将产品不能“防水”的责任推给消费者。没有十分的把握,就不要高调宣传,否则会误导用户,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适用话题】
虚假宣传;责任;品牌;诚信;态度。
苹果手机岂能“防水”“抗水”
傻傻分不清楚
○苑广阔
手机具有防水功能,不但是手机功能强大的体现,同时也是手机的卖点之一,很多消费者也许正是看中了这一功能,而选择了某款手机的,毕竟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总会碰到手机意外落水或溅水的情况。因此,当苹果最新的两款手机在营销宣传中高调宣称其具有抗水功能,并且“在水下停留时间最长可达30分钟”时,对很多消费者而言,还是颇具吸引力的。
然而很快有消费者发现,别说在水下停留30分钟了,就是意外掉进水里,然后马上捞出来,手机的部分功能就已经无法使用。更有消费者相信了苹果官方的宣传,在手机不小心弄脏之后,用水清洗了一下,结果也导致很多功能就此罢工。说好的防水功能呢?说好的“水下停留30分钟呢”?这样的使用结果,显然引发了消费者的质疑与不满。
手机市场竞争激烈,这点大家都知道,但越是这样,手機品牌更应该规范自己的经营行为,坚持诚信经营,以此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而通过虚假宣传,刻意误导消费者的方式,只能赢得消费者一时的青睐,却难以获得消费者长久的支持,最终还可能损害自身的品牌形象,导致得不偿失的后果。
抗水还是防水,莫拿文字游戏玩弄消费者
高路
关于苹果手机的防水功能,说法各异。杭州这位消费者的经历,到底是人为原因还是手机本身的原因造成的,要检测过才知道,但不管成不成立,出了问题,苹果公司有必要作出回应。
透过苹果手机防不防水的问题,人们其实更看重的是一个公司的商业操守和社会责任意识。比如怎么恰如其分地宣传产品的性能,有一分说一分,这关系到品牌的诚信,以及有没有将消费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比如,在接到消费者的投诉时,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出了问题是一推了之、强词夺理,还是积极查明真相?
杭州市消保委一位维权专家表示:苹果公司的投诉比较多,沟通态度有问题。面对消保委尚且如此怠慢,可想而知,普通消费者该是多么无助。这是品牌的大忌,在这一方面,三星的反面教材还在眼前,苹果的口碑再好,也是经不起挥霍的。
此外,监管部门也该跟踪事态发展,适时介入维权事件。广告宣传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看起来是小毛病,但长期不治也是会酿成祸害的。
防水手机不防水,广告宣传不能习惯性“掺水”
○栗中西
“IP68级别防尘抗水能力”几乎是新版iphone手机为数不多的吸引人之处。对现代人来说,上厕所、吃饭喝酒、下雨天打电话联系客户等场景再正常不过了,所以对于手机防水性能的需求是未来使用者的刚性需求。
最高级别的“IP68防水、防尘功能”代表“完全防止外物及灰尘侵入”,“电器无限期沉没在指定水压下,可确保不因浸水而造成损坏”。仅从常规理解来看,新iphone有着如此程度的防水工艺,怎会经不起表面的简单冲洗?
在新款苹果手机的宣传中,“IP68”成了吸引消费者埋单的噱头,然而等到了实际使用场景里,却变成了说说而已。被广告宣传“种草”,被营销文案“安利”,很多人就算最后发现有虚假宣传之嫌,除了默默“粉转路”,能做的少之又少。
个体消费者在巨头公司面前的维权能力极其有限,靠个人力量要想实现沟通对话,难于上青天。即便是在这种悬殊力量之下,企业也早就在法律层面为自己留好“后门”,不顾消费者体验,对广告宣传和实际功效之间的落差概不负责,给公众留下“人嘴一张皮,想说什么说什么”的印象。长此以往,不断消耗品牌美誉度,任何企业都会走下“神坛”。这是商业社会颠扑不破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