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校对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进行了为期一年多的实践与研讨,发现该教学模式之所以能产生强大的魔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其秘诀是让每一名学生的大脑始终“在前线”,“逼迫”每个大脑都没机会偷懒!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探索,谈谈我们的一些做法.
一、集中预习,“促”每个大脑“在备战、能备战”——这个过程老师在“前线”指导,督促
1. 不去预习——利用作业整理课集中预习
对于小学生来说,预习习惯未养成的往往不能自觉去预习,而如果要在课堂40分钟划出10分钟时间给他们预习,往往是会影响他们,使他们无法在课堂内完成学习任务和课堂练习的.为此,笔者尝试利用每天将近放学时的作业整理课的10分钟,将原本在家中完成的自主预习任务移到“课上”来.
2.不会预习——从帮到扶分步指导预习
教师要有步骤地开设预习指导课,指导学生做到4个明确:明确看什么;明确自学方法;明确自学时间;明确自学要求.笔者采取了以下三步,做好学生自学预习的帮扶工作:(1)将书“看一看”.(2)将书“做一做”.(3)将书“说一说”.
二、检测练习,“逼”每个大脑“备战之后自己冲锋”——这个过程老师退居“二线”,不作指点,只作巡视
经过前一天“每个大脑”的“备战”之后,当天数学课的第一步骤就是带领学生自己冲锋陷阵,进入“一线”完成检测练习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
1. 呈现检测练习题
因为有了“自学”的基础,新授课的教学就能极大地缩短教的时间,相应地增加了学生练习的时间.教学首先让学生完成检测练习题.这些题目中要有4~5题的基本题或2~3个检测问题.基本题属于书本中的“试一试”或“练一练”的模仿题,难度相当,数据不同或情境不同.基本检测问题则是针对概念课来说,提问完全针对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2. 不给任何指点
教师要明确这个阶段的重点并不是要检查学生自学得多么好,而是要充分暴露问题.所以教师千万要忍住不让自己去对任何学生作评价或指点.学生只能独立思考,独立练习,这就逼得每一名学生的大脑去紧张地“作战”.即使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还是有错误,但毕竟是他自己的理解和思考,会对下一阶段的反馈矫正的理解起到一个重要的作用.
3. 给足练习的时间
检测阶段教师一定要给足学生练习的时间,这里的“给足”是指至少要给每名学生完成2题检测练习的时间以备后面讨论之用,当然如果有部分学生前期预习情况很好,则会以很快的速度完成全部练习.
4. 巡视中挑选下阶段打架的“选手”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始终退居二线,将学习完全交还给学生,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不作为”,教师需要准确了解学生在练习中暴露的问题,所以必须充分做好巡视工作,收集学生的问题并归类.特别要注意后进生有哪些问题,哪些问题是主要的,哪些问题是次要的,哪些是倾向性的,哪些是个别的.收集了这些信息有什么用呢?学生暴露的问题,是教师对新授知识进行二次备课的依据,真正做到“以学定教”.
三、反馈矫正,“引”每个大脑“在实战阵地上互相打架”——这个过程老师在观战时适当点拨,引导学生自己评判,得出方法或结论
如果说检测练习的过程是每一名学生的大脑自己和自己“打架”的过程,则反馈矫正的过程就是学生和学生自己互相“打架”的过程.其教学形式还是学生教学生,让学生在争辩中进行新知的内化与应用.教师主要从这三方面进行引导:
1. 代表性选手上台板演
出示习题后,老师应依据检测练习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将具代表性的“选手”叫上台,他们板演中暴露的问题应包括倾向性的和个性化的,当然一般也要呈现正确的结果.
2. 意见不同,学生上台更正
接下来,教师要引导全体学生去找出板演习题中的错误,鼓励意见不同的学生上台“打架”.这可不是真的打架,这时的“打架”是指让有意见的同学上台更正,写出不同的解题方法.同一个问题可以让多名选手上台去更正、纠错.正因为有了“打架”,才促使每个人都在动脑,都在思想深处互相“对话”.
3.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组织讨论是指让学生讨论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讨论是为了弄懂“为什么”,所以不能就题论题,而是要找出规律,一类一类地讨论.每名学生都是平等的,讨论要面向全体学生,每一类的问题都要吸纳后进生、成绩好的学生参加.但我们要把优先权给予后进生,扎实地纠正每个人理解上的偏见、错误.
四、分层训练,“激”每个大脑“找到制胜方法后爱上战场”——这个过程老师在后方为学生提供能不断获得成功的战机、战地
分层训练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通常可将作业分为三个层次:“必做作业”、“选做作业”、“自主作业”.
“必做作业”一般为基础题,这既是再次巩固的过程,也是让刚才在完成检测题目时出现问题的学生有纠错机会的过程,要求每名同学都必须在课堂上完成.“选做作业”是指老师布置的几组题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其中的一部分题目来做.而“自主作业”是指让孩子自主选择“举一反三”等不仅能延伸课堂知识的拓展,更能让孩子们证明自己能力的作业.
从集中预习到检测练习再到反馈矫正最后到分层训练,每一个环节都关注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学习,不给每一个大脑有机会偷懒,让每一个大脑都上“前线”去,数学也就真能成为思维的体操!
一、集中预习,“促”每个大脑“在备战、能备战”——这个过程老师在“前线”指导,督促
1. 不去预习——利用作业整理课集中预习
对于小学生来说,预习习惯未养成的往往不能自觉去预习,而如果要在课堂40分钟划出10分钟时间给他们预习,往往是会影响他们,使他们无法在课堂内完成学习任务和课堂练习的.为此,笔者尝试利用每天将近放学时的作业整理课的10分钟,将原本在家中完成的自主预习任务移到“课上”来.
2.不会预习——从帮到扶分步指导预习
教师要有步骤地开设预习指导课,指导学生做到4个明确:明确看什么;明确自学方法;明确自学时间;明确自学要求.笔者采取了以下三步,做好学生自学预习的帮扶工作:(1)将书“看一看”.(2)将书“做一做”.(3)将书“说一说”.
二、检测练习,“逼”每个大脑“备战之后自己冲锋”——这个过程老师退居“二线”,不作指点,只作巡视
经过前一天“每个大脑”的“备战”之后,当天数学课的第一步骤就是带领学生自己冲锋陷阵,进入“一线”完成检测练习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
1. 呈现检测练习题
因为有了“自学”的基础,新授课的教学就能极大地缩短教的时间,相应地增加了学生练习的时间.教学首先让学生完成检测练习题.这些题目中要有4~5题的基本题或2~3个检测问题.基本题属于书本中的“试一试”或“练一练”的模仿题,难度相当,数据不同或情境不同.基本检测问题则是针对概念课来说,提问完全针对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2. 不给任何指点
教师要明确这个阶段的重点并不是要检查学生自学得多么好,而是要充分暴露问题.所以教师千万要忍住不让自己去对任何学生作评价或指点.学生只能独立思考,独立练习,这就逼得每一名学生的大脑去紧张地“作战”.即使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还是有错误,但毕竟是他自己的理解和思考,会对下一阶段的反馈矫正的理解起到一个重要的作用.
3. 给足练习的时间
检测阶段教师一定要给足学生练习的时间,这里的“给足”是指至少要给每名学生完成2题检测练习的时间以备后面讨论之用,当然如果有部分学生前期预习情况很好,则会以很快的速度完成全部练习.
4. 巡视中挑选下阶段打架的“选手”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始终退居二线,将学习完全交还给学生,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不作为”,教师需要准确了解学生在练习中暴露的问题,所以必须充分做好巡视工作,收集学生的问题并归类.特别要注意后进生有哪些问题,哪些问题是主要的,哪些问题是次要的,哪些是倾向性的,哪些是个别的.收集了这些信息有什么用呢?学生暴露的问题,是教师对新授知识进行二次备课的依据,真正做到“以学定教”.
三、反馈矫正,“引”每个大脑“在实战阵地上互相打架”——这个过程老师在观战时适当点拨,引导学生自己评判,得出方法或结论
如果说检测练习的过程是每一名学生的大脑自己和自己“打架”的过程,则反馈矫正的过程就是学生和学生自己互相“打架”的过程.其教学形式还是学生教学生,让学生在争辩中进行新知的内化与应用.教师主要从这三方面进行引导:
1. 代表性选手上台板演
出示习题后,老师应依据检测练习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将具代表性的“选手”叫上台,他们板演中暴露的问题应包括倾向性的和个性化的,当然一般也要呈现正确的结果.
2. 意见不同,学生上台更正
接下来,教师要引导全体学生去找出板演习题中的错误,鼓励意见不同的学生上台“打架”.这可不是真的打架,这时的“打架”是指让有意见的同学上台更正,写出不同的解题方法.同一个问题可以让多名选手上台去更正、纠错.正因为有了“打架”,才促使每个人都在动脑,都在思想深处互相“对话”.
3.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组织讨论是指让学生讨论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讨论是为了弄懂“为什么”,所以不能就题论题,而是要找出规律,一类一类地讨论.每名学生都是平等的,讨论要面向全体学生,每一类的问题都要吸纳后进生、成绩好的学生参加.但我们要把优先权给予后进生,扎实地纠正每个人理解上的偏见、错误.
四、分层训练,“激”每个大脑“找到制胜方法后爱上战场”——这个过程老师在后方为学生提供能不断获得成功的战机、战地
分层训练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通常可将作业分为三个层次:“必做作业”、“选做作业”、“自主作业”.
“必做作业”一般为基础题,这既是再次巩固的过程,也是让刚才在完成检测题目时出现问题的学生有纠错机会的过程,要求每名同学都必须在课堂上完成.“选做作业”是指老师布置的几组题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其中的一部分题目来做.而“自主作业”是指让孩子自主选择“举一反三”等不仅能延伸课堂知识的拓展,更能让孩子们证明自己能力的作业.
从集中预习到检测练习再到反馈矫正最后到分层训练,每一个环节都关注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学习,不给每一个大脑有机会偷懒,让每一个大脑都上“前线”去,数学也就真能成为思维的体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