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探讨光纤通信工程技术在近几年的发展情况,首先概述了光纤通信传输设备的特性和当前国内光纤通信技术传输现状,进而详细分析了光纤通信工程技術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潜力,希望为有关部门和相关人士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通信工程;光纤;最新动态;技术
中图分类号:TN9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18-0262-02
1 引 言
现如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时代已到来,通信工程作为时代产物,也在近几年迅猛发展起来,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相应的,伴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在追求传输的及时性这方面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在通信网络中,与其他传输媒介相比,光纤是相对良好的一种,其不但抗电磁干扰性强、体积小、传输频带宽、而且不易串音、重量轻且损耗小,在业内得到人们的肯定,应用范围越发广泛。就目前形势来看,光纤技术已经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光纤通信工程传输早已普及到了有线通信领域中的方方面面,通信范围在逐步加大,发展潜力极为强大。
2 光纤通信工程技术概述
2.1 通信传输设备特性分析
通信传输设备的特性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分析:①多功能化的通信传输设备。现如今,若是通信传输设备过于单一,则势必跟不上行业发展潮流,人们越发追求多功能化的通信传输设备,通信行业也在逐渐调整步伐,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在追求产品小型化和一体化的过程中,更为注重多功能化,表现出一台通信传输设备中汇聚多个独立传输设备所具备单方面功能;②一体机通信传输设备。速率相同的单板机组合成这种一体机形式的通信传输设备,可以将多台通信传输设备整合在一起,统一监管运行状况,大大提升管理效率,并最大化节约各项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
2.2 当前国内光纤通信技术传输现状
当前国内光纤通信技术传输现状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分析:①光纤接入技术,其是信息高速公路的最后一部分。为确保高速传输信息,并不断满足人们逐渐增长的信息传递需求,不但需要在传输网络上控制带宽,而且应当相当重视用户接入部分。在信息有效传输的实现问题上,光纤接入技术是一项关键性技术,在接入光纤过程中,光纤会到各种不同的位置,应用方式也不尽相同。比如说FTTH相较有代表性,是常见性的光纤到户最终接入方式,此种为全光接入,能够将光纤的宽带特性充分利用起来,将不受限制的带宽提供给用户,极大满足了用户在宽带接入方面的需求。就目前的技术而言,能够为用户提供GE、FE的带宽,针对大中型企业而言,此种方式是相对理想的;②波分复用技术,此种技术可以充分利用单模光纤低损耗区,从而拥有充足的带宽资源。因为各信道光波频率的差异,因而把光纤的低损耗窗口区划分成各个小信道,进而让作为信号传输载体的光波,发送端使用分复用器,合并各不同波长的信号光载波,置入同一根光纤来传输。一波分复用器在接收端的使用,可以区分出那些波长不同,信号表达不同的光载波。在不将光纤非线性作为考虑范畴的前提下,各波长的光载波信号是互相独立的,因而可以在同一根光纤中做到多路光信号的复用传输。如图1为2017年中国接入网改造后中后期的情况,图2为我国光纤市场需求量及增速(万芯/%)。
3 光纤通信工程技术的最新发展情况研究
3.1 新一代光纤
随着近几年网络技术的发展,IP业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爆炸式增长,电信网络作为网络技术中的重要一员,也在追求可持续发展,并取得一定成果。而为巩固好新时代网络基础,加强超大传输容量的光纤基础设施建设也是相当重要的。在传统意义里面的的G652单模光纤早就无法适应长距离高速传送网络应用需求,而新型光纤的开发则是新一代的基础网络设施开发中的一部分。现如今,按照城域网络络和干线网发展各类需求,产生了两种新型光纤,即无水吸收峰光纤和非零色散光纤。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并根据通信工程技术目前的发展态势,各类新型光纤必然不断涌现出来。在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光纤通信工程技术传输是一项重要基础,并在新时代以及今后的信息化社会发展过程中将会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就新时代传输技术形势而言,在未来信道发展中,光纤通信毋庸置疑是其主要方式。光纤通信工程技术传输在不同时代的演变过程以及发展态势在相当一部分程度上而言对信息业、电信网络的未来格局、以及今后的社会经济发展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3.2 光互联网的实现
现如今,虽然目前实用化的波分复用系统中的传输容量储备充足,然而大多通信系统都是比较单一的点对点通信系统,尚不能在合理性和变通性上满足人们需求。若是能在光路上实现领域SDH相近的电路交叉连接功能和分叉,则能够让波分复用系统具备更为厉害的功能。按照如此思路,目前光的交叉连接设备和光的分叉复用器已研制可用,并且光的分插复用器早已应用。光互联网可以做到超级大容量的光网络,并且,网络的扩展性得以进一步增强,不断增加网络业务量和节点数量,在网络可重构性的实现下,让网络重组更具备灵活性,而且针对网络的透明性而言,允许不同制式的信号和互相连接融合系统也即将实现,并且可以做到快速恢复网络恢复,预计恢复时间能够达到100mS。因为光互联网发展潜力巨大,许多发达国家早已投入大规模的科研力量,包括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可以预期的是,未来光互联网势必是光纤通信的一大重要发展态势。
3.3 转变为超大容量波分复用系统
目前,复用系统早就没有了扩增的潜力,然而光纤的宽带自用却是极为低下的利用率,并且还有大量的宽带资源亟待开发。所谓波分复用,即将众多发送波长合理分开的光源信号置放于同一极光纤上实现同时传输,如此可以极大增强光纤的信息传输容量。波分复用系统的采用优点很多,能够充分利用光纤的巨大宽带资源,极为快速地把传输容量增强至几十上百倍;如此便可在很大程度上将在传输基础设施上所耗费的成本大为降低;加上波分复用系统的电调制方法与速率没有很强的关联性,可以有效引入宽带业务新开发,并且还可实现生存性强的光互联网和透明化网络交换。
3.4 朝超高速系统发展
就电信的发展历程而言,网络容量传输的高速度是存在很大需求的,但是这种需求又要求亟待提高技术,传统意义上的光纤通信发展,大部分都是基于电信复用的基础之上,若是传输的速率得到很大提升时,势必会降低传输的成本。因而高比特率系统的很大程度上的经济效益都是根据指数规律幅度来判定的,同样如此也为光纤通信系统传输速率不断提高的重要因素。目前,商用系统应用更广,其传输速率已经从之前的45mBPS,不断增长到10GBPS,此种增长态势在二十年内增加了两千多倍是极为惊人的,此种速度相较于同时代的微电子技术的集成度更为快速。实现高速系统不但可以增加新业务,而且可拓展业务传输的容量,尤其是多媒体业务和宽带业务,为其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光通信技术将会越发成熟,并不断的改进和完善,现如今光通信网络的容量相较于之前已经得到极大改善,但是还未有效开发到其他使用能力的方方面面。在通信领域中的应用过程中,光纤通信工程技术传输作为一项科学的研究工作,潜力巨大,一定会在未来大放异彩的。
参考文献
[1]王晓勇,田明光,张延童,孙宁浩,薛永兴.±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光纤通信工程中OPGW的选型设计[J].广东电力,2017(12).
[2]张新社.校企合作模式下通信工程专业光纤通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大学教育,2017(11).
[3]时书丽,张 丹,刘砚秋.地方高校通信工程专业向应用型转变创新研究与实践——以光纤通信技术课程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6(12).
[4]苏渤力,贺秀玲,刘春侠,胡治国.应用型本科通信工程专业“光纤通信”课程三位立体教学法研究[J].电子世界,2017(07).
[5]田汉民,伍萍辉,徐晓明,武 一,杨 帆.工程认证体系下《光纤通信双语课》的毕业要求达成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8(02).
收稿日期:2018-5-22
关键词:通信工程;光纤;最新动态;技术
中图分类号:TN9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18-0262-02
1 引 言
现如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时代已到来,通信工程作为时代产物,也在近几年迅猛发展起来,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相应的,伴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在追求传输的及时性这方面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在通信网络中,与其他传输媒介相比,光纤是相对良好的一种,其不但抗电磁干扰性强、体积小、传输频带宽、而且不易串音、重量轻且损耗小,在业内得到人们的肯定,应用范围越发广泛。就目前形势来看,光纤技术已经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光纤通信工程传输早已普及到了有线通信领域中的方方面面,通信范围在逐步加大,发展潜力极为强大。
2 光纤通信工程技术概述
2.1 通信传输设备特性分析
通信传输设备的特性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分析:①多功能化的通信传输设备。现如今,若是通信传输设备过于单一,则势必跟不上行业发展潮流,人们越发追求多功能化的通信传输设备,通信行业也在逐渐调整步伐,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在追求产品小型化和一体化的过程中,更为注重多功能化,表现出一台通信传输设备中汇聚多个独立传输设备所具备单方面功能;②一体机通信传输设备。速率相同的单板机组合成这种一体机形式的通信传输设备,可以将多台通信传输设备整合在一起,统一监管运行状况,大大提升管理效率,并最大化节约各项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
2.2 当前国内光纤通信技术传输现状
当前国内光纤通信技术传输现状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分析:①光纤接入技术,其是信息高速公路的最后一部分。为确保高速传输信息,并不断满足人们逐渐增长的信息传递需求,不但需要在传输网络上控制带宽,而且应当相当重视用户接入部分。在信息有效传输的实现问题上,光纤接入技术是一项关键性技术,在接入光纤过程中,光纤会到各种不同的位置,应用方式也不尽相同。比如说FTTH相较有代表性,是常见性的光纤到户最终接入方式,此种为全光接入,能够将光纤的宽带特性充分利用起来,将不受限制的带宽提供给用户,极大满足了用户在宽带接入方面的需求。就目前的技术而言,能够为用户提供GE、FE的带宽,针对大中型企业而言,此种方式是相对理想的;②波分复用技术,此种技术可以充分利用单模光纤低损耗区,从而拥有充足的带宽资源。因为各信道光波频率的差异,因而把光纤的低损耗窗口区划分成各个小信道,进而让作为信号传输载体的光波,发送端使用分复用器,合并各不同波长的信号光载波,置入同一根光纤来传输。一波分复用器在接收端的使用,可以区分出那些波长不同,信号表达不同的光载波。在不将光纤非线性作为考虑范畴的前提下,各波长的光载波信号是互相独立的,因而可以在同一根光纤中做到多路光信号的复用传输。如图1为2017年中国接入网改造后中后期的情况,图2为我国光纤市场需求量及增速(万芯/%)。
3 光纤通信工程技术的最新发展情况研究
3.1 新一代光纤
随着近几年网络技术的发展,IP业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爆炸式增长,电信网络作为网络技术中的重要一员,也在追求可持续发展,并取得一定成果。而为巩固好新时代网络基础,加强超大传输容量的光纤基础设施建设也是相当重要的。在传统意义里面的的G652单模光纤早就无法适应长距离高速传送网络应用需求,而新型光纤的开发则是新一代的基础网络设施开发中的一部分。现如今,按照城域网络络和干线网发展各类需求,产生了两种新型光纤,即无水吸收峰光纤和非零色散光纤。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并根据通信工程技术目前的发展态势,各类新型光纤必然不断涌现出来。在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光纤通信工程技术传输是一项重要基础,并在新时代以及今后的信息化社会发展过程中将会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就新时代传输技术形势而言,在未来信道发展中,光纤通信毋庸置疑是其主要方式。光纤通信工程技术传输在不同时代的演变过程以及发展态势在相当一部分程度上而言对信息业、电信网络的未来格局、以及今后的社会经济发展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3.2 光互联网的实现
现如今,虽然目前实用化的波分复用系统中的传输容量储备充足,然而大多通信系统都是比较单一的点对点通信系统,尚不能在合理性和变通性上满足人们需求。若是能在光路上实现领域SDH相近的电路交叉连接功能和分叉,则能够让波分复用系统具备更为厉害的功能。按照如此思路,目前光的交叉连接设备和光的分叉复用器已研制可用,并且光的分插复用器早已应用。光互联网可以做到超级大容量的光网络,并且,网络的扩展性得以进一步增强,不断增加网络业务量和节点数量,在网络可重构性的实现下,让网络重组更具备灵活性,而且针对网络的透明性而言,允许不同制式的信号和互相连接融合系统也即将实现,并且可以做到快速恢复网络恢复,预计恢复时间能够达到100mS。因为光互联网发展潜力巨大,许多发达国家早已投入大规模的科研力量,包括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可以预期的是,未来光互联网势必是光纤通信的一大重要发展态势。
3.3 转变为超大容量波分复用系统
目前,复用系统早就没有了扩增的潜力,然而光纤的宽带自用却是极为低下的利用率,并且还有大量的宽带资源亟待开发。所谓波分复用,即将众多发送波长合理分开的光源信号置放于同一极光纤上实现同时传输,如此可以极大增强光纤的信息传输容量。波分复用系统的采用优点很多,能够充分利用光纤的巨大宽带资源,极为快速地把传输容量增强至几十上百倍;如此便可在很大程度上将在传输基础设施上所耗费的成本大为降低;加上波分复用系统的电调制方法与速率没有很强的关联性,可以有效引入宽带业务新开发,并且还可实现生存性强的光互联网和透明化网络交换。
3.4 朝超高速系统发展
就电信的发展历程而言,网络容量传输的高速度是存在很大需求的,但是这种需求又要求亟待提高技术,传统意义上的光纤通信发展,大部分都是基于电信复用的基础之上,若是传输的速率得到很大提升时,势必会降低传输的成本。因而高比特率系统的很大程度上的经济效益都是根据指数规律幅度来判定的,同样如此也为光纤通信系统传输速率不断提高的重要因素。目前,商用系统应用更广,其传输速率已经从之前的45mBPS,不断增长到10GBPS,此种增长态势在二十年内增加了两千多倍是极为惊人的,此种速度相较于同时代的微电子技术的集成度更为快速。实现高速系统不但可以增加新业务,而且可拓展业务传输的容量,尤其是多媒体业务和宽带业务,为其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光通信技术将会越发成熟,并不断的改进和完善,现如今光通信网络的容量相较于之前已经得到极大改善,但是还未有效开发到其他使用能力的方方面面。在通信领域中的应用过程中,光纤通信工程技术传输作为一项科学的研究工作,潜力巨大,一定会在未来大放异彩的。
参考文献
[1]王晓勇,田明光,张延童,孙宁浩,薛永兴.±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光纤通信工程中OPGW的选型设计[J].广东电力,2017(12).
[2]张新社.校企合作模式下通信工程专业光纤通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大学教育,2017(11).
[3]时书丽,张 丹,刘砚秋.地方高校通信工程专业向应用型转变创新研究与实践——以光纤通信技术课程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6(12).
[4]苏渤力,贺秀玲,刘春侠,胡治国.应用型本科通信工程专业“光纤通信”课程三位立体教学法研究[J].电子世界,2017(07).
[5]田汉民,伍萍辉,徐晓明,武 一,杨 帆.工程认证体系下《光纤通信双语课》的毕业要求达成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8(02).
收稿日期:2018-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