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扬起主动作文的风帆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g860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动学习是新课程学习的首要特征。《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如何引导学生主动作文,让学生扬起主动作文的风帆呢?
  
  一、鼓励学生自主表达
  
  习作教学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让学生自主表达,实现写作的个性化。
  1.鼓励写自由表达文
  自由表达文,是指让学生习作不受文体束缚,不受篇章束缚,自由表达,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可以写片断,也可以写整篇,有几句话就写几句话。鼓励学生写自由表达文,就必须打破命题作文,提倡范围题、半命题、提供材料题、自由命题等习作题,让学生自己去选取熟悉的题材,放开思路,放开形式,不拘内容,在心情愉快、宽松的状态中自然流露心中喜怒哀乐。
  2.鼓励写奇思妙想文
  想象是一个人个性的重要体现,更是儿童的天性。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多写如《桌子与椅子的悄悄话》、《一片绿叶的回忆》等童话作文,如《机器人老师》、《太空历险记》等科幻作文,如《假如我是……》、《未来的……》等假想作文,如《西蒙的孩子有新家》等续写作文,等等想象文章,引导学生奇思妙想,展示个性和才华。学生的想象之鸟一旦高飞,脑中会浮现出新颖、生动的意象,写起来就会感到轻松愉快,挥洒自如,习作成了一件乐事,学生习作也就主动了。
  3.鼓励写真情实感文。
  教学中,教师应启发学生打开思路,挖掘习作内容。如,在学校里学知识、玩游戏、搞活动,与老师、同学交往……在家里吃丰盛的饭菜,长辈的关怀……在社会上逛商店、游乐园……在大自然中看到四季的景色,天气的变化,花草树木的生长,捉昆虫、养动物,采矿石……捕捉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最有意思的事物、人物和感受。鼓励学生说真话,说实话,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说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强调言之有物,写真切体验。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感受和体验,用自己的笔写自己想说的话,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人品和文风。
  
  二、引导学生自主修改作文
  
  学生由写到改,这是一个飞跃,也有一定难度,是一个较长的、较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悉心地引导。
  1.老师示范评改
  在引导学生学习修改习作的初始阶段,老师要下水示范,带学生走一程。在作文评讲课上,可以将某个学生的某篇习作片断抄在黑板上(或通过投影仪、多媒体显示出来),用彩笔修改给学生看,并且说明修改的理由和方法。在作文批改中,每单元尽可能有计划找学生面批面改。每批好一单元作文,要发下去让学生读批改后的文章,并且要求:①看懂老师的批改;②弄清老师批改好在什么地方;③誊清老师修改后的文章。
  2.师生集体评改
  作文评改课中,选一篇中等水平的习作打印给人手一份,或利用电教手段,把有代表性的习作打在屏幕上,老师提出适当的修改要求。然后人人动手改,最后老师再对修改的情况进行讲评,对改得好的,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并随机指导如何修改。在这样的课堂上,老师创设一种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与学生一起发现,一起探索,一起感受,学生参与习作评改活动也会变得积极主动起来。
  3.学生自评自改
  教师在批改学生习作时,对学生习作中字词句、结构、内容方面有明显错误的地方,给予标示出来,让学生自评自改。学生在自评自改的过程中,学会推敲用词、润色习作,逐步明确修改方法及修改步骤,养成自评自改自赏自己习作的习惯。
  4.同学互评互改
  学生学习合作小组之间、同桌之间可以互相交换习作,根据习作要求进行评改。大到谋篇布局,小到一个词语,一个标点符号的运用,都可以直接在习作上修改或写出修改意见。学生互评互改,扩大了交流范围,同学间相互启发,取长补短,有利于提高学生评改的能力和习作能力。
  5.依托网络评改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校园网的建成,利用网络评改习作,开辟了习作评改的新天地。学生的习作发表在网上后,评改的主体增多了,既有老师的评改,又有学生的评改,甚至于家长、专家的评改。老师在评改的过程中还可以选择典型的习作,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上网围绕“典型习作”共同评改。除了引导学生对网上同一篇习作进行共同评改外,还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主地选择喜欢的习作进行评改,并即时发布到网上。
  
  三、感受和分享习作成功的乐趣
  
  在学生完成习作后,教师应积极创设学生体验习作成功的舞台,让学生感受和分享习作成功的乐趣。
  1.高分激励
  适当的作文高分刺激,是学生习作自信的源泉,是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有效方法,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用同一种标准去衡量所有的学生,而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班级中客观存在的习作水平的差异,以学生各自的起点为参照,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高分激励,可以让习作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欣赏,都能得到肯定,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习作的劲头会越来越足,热情会越来越高。
  2.评奖
  根据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采用多种类型的评奖活动,如设习作的“进步奖”、“个性奖”、“创新奖”、“幻想家奖”等,并不一定要怎样完美的习作才能得此殊荣,文中有一些好的创意,有一点可取之处,便能列入范围了。评奖面向全体,人人可获,使学生在老师、同学家长的肯定中激发习作的主动性。
  3.投稿
  引导学生向学校校报、向各种报刊投稿,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习作竞赛。帮助学生利用网络,把自己的习作输入电脑,发表在网上,供本校师生、家长,甚至世界各地的人阅读,与更多的人分享习作的乐趣。
  4.编辑文集
  出书,对学生来说,似乎可望而不可即的,但为了让学生体会作文成功的乐趣,可以由学生一人、几人或全班,挑出自己的得意之作,精心地修改与润色,分类收集成册,然后由学生几人合作进行美工设计,最后编制精美文集在全班传阅。文集“出版”了,学生们俨然成了一个个小作家,别提有多高兴了,学生作文、改文也就更主动了。
  总之,老师应把习作的落脚点放在激励学生,培养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使学生的习作主动跟自己生活、成长、发展有机联系起来,这种习作才是真正自我学习,主动学习,才是一种真正的自我提高。
  (责编夏天)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理念,“建议加强形成性评价,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鉴于此,笔者在本校浓厚的教学改革氛围中,运用“成长记录袋”进行语文学习评价,发现它可以给语文课堂教学不时地加点“味精”,学生学习的兴趣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学生持续进步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一、让成长记录袋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    学生先天就具有争强
教学设想:  《月光启蒙》一文语言生动、优美,情感真挚、动人,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与感激之情,读来仿如一首清新宜人的小诗,回味悠长,那份从文中散发出来的浓浓真情,又如淡淡的花香沁人心脾。  如何将文中流动的这份情感传送给每一个学生,传递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我想,那就是要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让学生的心灵完全沉浸于文中的感情世界。古人说得好:“披情以入文,情动而辞发。”在课堂中,让学生与作
众所周知,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学习主体——学生自身智力活动的内化,这是其他任何因素都无法替代的。而在这特殊的认识活动中,学习动机是内驱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是一种内在的激励力量。笔者认为,教学的艺术,就在于教师对学生这一内驱力的唤醒、激励、利用,而作为小学基础教育学科的小学语文,更应在教学中从这三个方面去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尊重学生,唤醒动机  学生愿意学习语文,愿意参
汉字将文字的表意功能和造型艺术融为一体,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汉字书写的美学价值得到了超越国界和超越汉字使用范围的承认。写字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写字技能的提高,而且可以陶冶学生情感、培养审美能力和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文化的理解。同时,写字练习也是加强学生情感、意志、心理品质培养以及身体机能训练的有效手段。因此,学习写字,可以提高一个人的人文素养。那么,在写字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
近年来,各地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都开展了对语文教材进行单元整合的实践探索。下面我就以苏教版第九册第五单元为例,谈谈我对写景类课文单元整体教学导读课的初探。  一、单元整体解读  进行单元整体教学,首要任务是对单元进行整体解读。教师在把握编者对这一组教材的整体设计意图的情况下解读每篇课文,做到居高临下、前后联系地解读每篇课文。  苏教版第九册第五单元以“景秀中华”为专题编排教材。其中,《黄山奇松》和《黄
语文教学应该转型,由教为中心转变到学为中心。语文能力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学出来的。然则,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体现以学为主的,却少之又少。随便走进哪个语文课堂,你能看到的,总是教师在台上讲啊,问啊,表演啊,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应付状态。这种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语文课,对于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其语文素养,实为大敌。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
《驿路梨花》是军旅作家彭荆风先生1977年发表于《光明日报》的短篇小说。这是他在特殊年代经历了一般人难以承受的折磨,重新舒展开写作的双翼后,情不自禁的抒发,表达了对在云南边地与朴实、纯洁的少数民族人民诚挚相处时光的怀念及对美好未来的呼唤。文章通过讲述发生在哀牢山路边一所小茅屋的故事,讴歌了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生动表现了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开花、不断被传扬的动人情景,歌颂了各族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三、四年级学生在习作方面的要求是:①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②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然而,即使经历了二年级一年的写话练习,少数学生的作文还是不成样:有句子不通顺的,有前言不搭后语的,有错漏百出的……面对这样的学生,我查阅了大量的书籍,也与不少有经验的教师交流过,还曾经做过各种尝试,总结
当前,对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和实践,广大语文教师普遍关注综合性学习课程资源的开发,充分凸现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特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但不容忽视的是,不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混淆了语文综合性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概念,过分强化活动性,弱化了语文性,不少综合性学习课例语文味太淡,很难实现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提升。  因此,探究语文综合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口语交际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然而,在教学中却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大部分学生只会当一名机械的聆听者或简单的回答问题的说话者。课堂如果失去情境,就会失去感染力;学生如果失去兴趣,学生就会不愿表达与交流。针对这种现象,我在以下的教学片断中活用教材,挖掘教材,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口语思维训练,使课堂充满了活力。  [教学片断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