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是一种说辞

来源 :延河·绿色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夜色中复活的段落
  马嘶落阳,如一只红狐的尾巴
  敲响了谁家的钟声?
  一行雁阵,省略了秋天的距离
  止于道路的暮色
  像一位怀才不遇的书生
  在岁月的拐弯处徘徊,白马蹁跹
  难以找到前朝的亲人
  有时候,神的到来,不可言说
  就像隐居河上的浣花女
  夜夜笙歌里,让江南石榴花开
  如此的寂静和妖娆
  我热爱那些短暂的事物
  比如烟尘,鸟影和迟钝的牛羊
  构成了生活仅有的内容
  闲庭信步的麻雀,欲言又止
  一场秋风返回故乡
  等待果实成熟,粮食堆积院落
  一种富足的时光,如一个傲慢的贵妇
  在这儿享受,无边的秋风
  记得她的身后,落叶纷飞
  而你的表情,有一点小小的局促
  我感觉到,你是越来越怀念
  那些逝去的季节
  许多年以前,那些七月的苦难
  守着我的土地,秋天和渔火
  寒风中的粮食和燕子,余温尚存
  那些来自植物的光芒,是多么的熟悉
  秋风降服烈马,弱指搅动风云
  比如一件破败的衣服
  干掉乌鸦的精神。挂在树梢上的沧桑
  隐约有不可捉摸的神性
  那些湖光山色,像死亡一样沉默
  一辆疲惫的马车,行走在故乡的路上
  是否有一声吆喝,已不重要
  而村庄从此安静下来
  谈及文庙的真相,或幻影
  走过文庙的空旷,谈及一些真相,
  或幻影。倾斜的时间
  停留在你的塔尖,野蜂一样的呜咽
  在宋朝的钟声里
  我发现,一些暗伤,隐藏在你的耳朵
  走过你的台阶,走过你袖口的西风
  古庙无人,有槐花安静而下
  悠然于青灯黄卷
  如一段童年的光阴,落尽尘土
  突如其来的雨,在经书里入定
  在草木的梦乡里,黯然神伤
  其实,雨声如文字
  我们一起阅读,那些麻雀衔在嘴里的
  坚硬如银币的事物
  那些流水,风声和鸟鸣
  总想敲开,你紧闭多年的红门
  而乱云纷飞之后,
  你的言辞和表情,寂静如初
  我什么也听不见,只有黄昏的号子
  在落花里回旋
  温暖是一种说辞
  凉爽的天气远了,落花更远
  近慈寺早已没落
  金苹果的歌声,不知该属于
  哪一种流派
  看看那些天真的花蝴蝶
  好比一面透明的墙
  已经没有什么秘密可言
  在这里,阳光像三月的心事
  与季节无关
  温暖只是一种说辞
  谷雨还没来,怎么又看见了
  柳荫下掌伞的人
  像一朵杏花,在雨中开放
  我知道,你是一个适性自得的人
  江水拂面,你的时光
  依然是那么云淡风轻:沏茶、饮马
  将衣洗服,种植半亩槐花
  擦亮别人的风景
  用浪漫的风,安顿一个疼痛的日子
  是的,习惯了敞亮的生活
  有一些艰涩,也是不拘形式的
  在南方,道路总与行色有关
  仿佛一个不安分的道人
  匆匆的脚步声
  怎么听,都像不分季节的鸟鸣
  从前朝的屋檐落下
  这样的时刻,比夜色更安静的
  是你的臆想,失眠的手指
  推窗见月,在一个喇叭形的桥头
  时间停顿了。仿佛一种宗教
  在流水之上生长
  多少年了,那些歌声,那些阳光
  还有那些好看的妹子
  成熟而优雅的倒影,抱色怀春
  多像我热恋中的女生
  缠绵于狮子山的天空,在同一块草地上
  数落我情书的纸张
  这些不设防的日子,比桃花纯净
  比丝绸透明,像那些年你敲响的黄昏
  在我们之间,一场小雨落下
  温暖不需言说
  李永才,中国作协会员。作品见《诗刊》《星星》《诗选刊》《绿风》《诗歌月刊》《边疆文学》等刊,并入选《中国年度诗歌精选》《中国年度诗歌排行榜》等选本。出版诗集《故乡的方向》《城市器物》《空白的色彩》等多部。
其他文献
天尽头,何处有芳丘?  《红楼梦》的林黛玉这样问到,她真切希望有一个和自己冰清玉洁的身心相称的,可以让自己长眠的地方。我想,这也是许多俗世间人曾经有过的期盼吧。  这次西北行最后的一站是青海湖,古时又叫西海,兴许,这会是我有生之年能到的最西边的所在了。  西北、西方、西海、西天,难道,天的尽头果真是与西相连着的吗?  沿着文成公主走过的路,沿着宗喀巴大师走过的路,沿着唐高僧玄奘走过的路,朝着青海湖
期刊
看到那个号码,她叶初晓的指尖瞬间一颤,是法院打来的。  深吸了一口气,她才接起:“喂,您好。”  “下次开庭的时间已经确定,27号上午九点,请准时过来。”对方的话,让她的心,彻底坠入冰窖。  27号距离现在,不到两周。而她原本在法庭上就处于劣势,今日的失业,更是雪上加霜,赢官司的希望渺茫。  她怔怔地坐着,手心脚心,都渗着冰凉,许久,又开始翻看网页,每一丁点儿招聘信息,都不敢放过。  然而,一整天
期刊
《茧》:从父亲那里偷来的故事  张 英:上一个采访还是在十年前。《誓鸟》之后,你遭遇了什么,需要十年的沉淀?  张悦然:《誓鸟》在2006年出版,我写完以后感觉需要慢下来。《誓鸟》之前,我已经出版过三个长篇小说,关于青春的一些本能、自我的表达已经完尽。过度的表达其实是对青春的一种透支,我觉得自己还没有完全长大,忽然之间成熟了很多,变得很沧桑。  在那之后,我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去沉淀去学习,按照自己内
期刊
1  阿惠披了她奶油白色披肩,打开门向楼下走去。  她现在所在小区,是一片旧厂房的家属院,楼有些破旧,厚重的尘埃飘浮在楼梯道口,随着夜风和月光四处纷飞。天有些凉了,她便在披肩下加了一件深咖色呢子外套。每到这个时候,她便能想起以前那只独行的猫。那只猫古怪却友好,一如她身上奶油白披肩,配深咖呢子大衣这个奇怪但温柔的搭配。  “那只猫和我好像。”阿惠总这么对夕和说。  夕和同她大三相识,算起来他们交往的
期刊
生命的雨季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雁叫西风......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我喜欢这首词,或许不只是因为喜欢雨,隐约中觉得这短短几行却饱含生命的意韵与沧桑,仿佛在生命的原野上,弹奏着雨的乐章。  年少不识愁滋味,多了一份轻松,少了一丝哀愁,孩子眼中的雨永远是那样美好与纯洁。那时的我喜欢在雨中漫步,柔柔密密的雨丝如针似线,洋洋洒洒地挥洒在天空,飞织在
期刊
一  晚自习回家。  “你婆好像快不行了!”老爸边开车边操着关中话说道。  时间似乎静止不前,我看了看他。  “机票都订好了,咱俩明天回佳县,你妈已经往过赶了。”  突然的寂静,沉默……  望眼欲穿,车窗外的各家灯火飞速闪过,似一条记忆的纸带从我的脑海掠过,很快,很快,没有一丝停留与喘息。  我想我猜到了结果,可偏偏那并不是我想要的。  ……  二  正值隆冬,陕北的天空刮着刺骨的风,摹刻着岁月的
期刊
我们可以一次一次去撞南墙,但不要失去理想。  空气中放久了的苹果会变色,飞鸟由南南北北的往来迁徙,晚风吹过少年薄薄的的花衬衫,最终又回到了那片青草地。  时间飞逝,千军万马都在轰轰烈烈向前走,裹挟着一切。你有没有听见你灵魂深处的声音?你有没有停下来寻找你曾经拥有的东西?  我想我听到了,我听到了它蚀骨般地心跳,那么沉重,让人不忍听闻,顺着大地的脉搏,一点点扩散到天际。我明白现实的残忍,也明白心的沉
期刊
好多年了,我总是以长长的直发示人,对飘逸如瀑的感觉,情有独钟。  其实骨子里,一直有个奇异的梦,常常把自己,想像成衣袂翩翩的女子,穿一袭白纱衣舞一把长剑,像所有古装片中演绎的那样,身怀绝世武功,看淡功名;或对月当歌,叹一首婉约的宋词,看绿肥红瘦,在帘卷西风中,也能对山月吟咏——“飘萧我是孤飞雁,不共红尘结怨。”  后来,看到很多姐妹的长发,被烫成了可爱的波浪卷,我也曾经蠢蠢欲动。不可否认,直发在肩
期刊
2016年6月6日,刚刚出院的王辉又一次走进宝鸡岐山县“西农979”的麦田。走到地畔望过去,齐刷刷一层麦穗,平整得像精心挑选的仪仗方阵,太阳照上去,发出金灿灿的光芒。地边有一行杨树,杨树被风一吹,哗啦啦地响,树叶上的金光筛下来,洒在麦地里,穗子亮得像一条条竖起的金链子。  王辉一路紧皱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这一年,积劳成疾的王辉大部分时间都在医院治疗,天一下雨,他躺在病床上心急得跟猫抓似的。原本家人
期刊
马东旭的散文诗读过不少,在年轻一代的散文诗人中,他是非常优秀的一位。我至今没有见过他,但从有关他的一些介绍中,我知道他出生在豫东的农村,当地的小地名叫申家沟。为了生存,他曾经四处奔波,如今到了南疆的和田市洛浦县下面的一个村庄,在那里租地种枣,延续着作为农民的身份,村庄叫托格拉艾日克。申家沟、托格拉艾日克,虽然都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但一听这两个名字,我们就知道诗人在其人生旅途上所面临的是两个在地域、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