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渣养泥鳅四要点

来源 :农家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ong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造养鳅池
  
  养鳅池以面积50~100平方米,池深0.7~1米为宜。池壁要陡,并夯紧垂实,最好用三合土或水泥建造,以防泥鳅逃跑。进出水口要安装铁丝网,网目以泥鳅苗不能逃跑为度;池底铺设20~30厘米厚的沼渣和田里的稀泥各一半混合好的泥土,并做一部分带斜坡的小土包。土包掺入带草的牛粪,土包上可以种点水草,作为泥鳅的基本饲科和活动场地。在排水口处底部挖一鱼坑,坑深30~40厘米,大小为养鳅池的1/20,以便泥鳅避暑和捕捉。养鳅池建好后,用生石灰清塘消毒,待药性消失后,即可放水投放泥鳅苗。
  
  二、泥鳅的繁殖
  
  1.自然产卵。选择一小型产卵池(水泥池、土池均可),适当清整后注入新水。按每立方米水体用生石灰100克化浆泼洒全池。待药性消失后,按雌、雄比例1:2投放雌鳅0.3千克/平方米,当水温达到15%以上时,即用棕片或者柳树根、水草扎成鱼巢分散放在池中。发现泥鳅产卵于巢上,应及时取出转入孵化池孵化。也可在原产卵池内孵化,但必须将雌鳅全部捕出,以免雌鳅大量吞食泥鳅苗。
  2.人工孵化。泥鳅孵化池的水流量以翻动泥鳅苗为度,过小则泥鳅苗沉积池底窒息致死:过大则消耗泥鳅苗体力,导致泥鳅苗死亡。泥鳅卵在适宜水温(20~28℃)下,一般1~2天即可出膜孵出幼苗。为了能及时掌握雌鳅发情时间,将其捕出进行人工授精。即将泥鳅精、卵挤入盆中,用鹅毛搅拌,1分钟后,再徐徐加入适量滑石粉水(黄泥浆水也可)充分搅拌。受精卵失去黏性后,便可放人孵化缸或孵化槽中孵化。一般每立方米水体可卵化鳅卵50万粒左右。
  
  三、育泥鳅苗
  
  刚孵出的泥鳅苗必须专池培育,池内水深30~50厘米,放养密度为800尾,平方米左右。如实行流水饲养,放养密度可加大到2000尾/平方米。饲养初期投喂蛋黄、鱼粉、米糠等,随后日投饵按泥鳅苗总重量的2%~5%投喂配合饵料和适量的沼液。沼液既可使泥鳅苗直接吞食,又可繁殖浮游生物,补充饵料。6~9月投饵量逐渐提高到10%左右,沼液也要适量增加,每天分上、下午各投喂一次。沼液投入后,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保持池水呈浅绿色或茶褐色。有专利于吸收太阳热能,提高池水的温度,促进泥鳅的生长。施用沼液后要经常对养鳅池进行检查,若溶氧量偏低。应及时采取增氧措施。8~9月水温增高,泥鳅生长快,耗食量大,可适当多施。一般水的透明度不低于20厘米,如透明度过低,应换水。
  
  四、饲管成鳅
  
  成鳅池水深50厘米左右。放养密度为0.1千克,平方米(尾长5厘米),投喂麦麸、米糠、米饭、菜籽饼粉、玉米粉、沼渣、沼液等,日投入量按泥鳅体重计算:3月为1%,4~6月为4%,7~8月为10%。9~10月为4%,11月至来年2月可不投饵。沼渣、沼液可交换投放,以次多量少为佳,根据水质变化而定。刚投完沼肥不宜马上放水(除溶解氧量太低外),以利于泥鳅直接吞食和浮游生物的生长。酷暑季节,养鳅池上方要搭设遮荫棚(最好栽种葡萄、丝瓜、瓜蒌等),并定期加注新水入池。冬季可在养鳅池四角堆放沼渣,供泥鳅钻入保温。
其他文献
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高等学校要深刻理解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道德培养工作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道德的培养之中,深
鸡葡萄球菌病是一种流行较广、危害较大的传染病,在国内外有关败血型、关节型、皮肤型葡萄球菌病的报道较多,但眼型和肺炎型葡萄球菌病报道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