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观察局部刮治联合瘘管内上药在难愈型根尖瘘管治疗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已进行完善根管治疗1个月后根尖瘘管仍未愈合的56例难愈型根尖瘘管患者按抽签法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28例。A组采用瘘管局部进行刮治联合瘘管内上药,B组不作任何处理。继续随访观察至根管治疗后1年,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A组中28例难愈型瘘管均在3个月内痊愈,好转率100%,痊愈率100%,瘘管消失时间(0.5±0.1)个月,X
【机 构】
:
315303浙江省慈溪,慈溪市坎墩医院口腔科,315303浙江省慈溪,慈溪市坎墩医院口腔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局部刮治联合瘘管内上药在难愈型根尖瘘管治疗中的治疗效果。
方法将已进行完善根管治疗1个月后根尖瘘管仍未愈合的56例难愈型根尖瘘管患者按抽签法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28例。A组采用瘘管局部进行刮治联合瘘管内上药,B组不作任何处理。继续随访观察至根管治疗后1年,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A组中28例难愈型瘘管均在3个月内痊愈,好转率100%,痊愈率100%,瘘管消失时间(0.5±0.1)个月,X线片显示根尖阴影消失时间(2.5±0.7)个月。B组中28例难愈型瘘管3个月内好转4例,6个月内好转3例,9个月内好转1例,其中2例痊愈,好转率28.57%,痊愈率7.14%,瘘管平均消失时间(5.0±0.7)个月,X线片显示根尖阴影消失时间(9.4±1.0)个月。A组患者好转率高于B组(χ2=33.749,P<0.05),A组患者痊愈率高于B组(χ2=49.727,P<0.05),A组瘘管平均消失时间短于B组(t=3.081,P<0.05),A组根尖阴影消失时间短于B组(t=5.042,P<0.05)。
结论采用局部刮治联合瘘管内上药治疗难愈型根尖瘘管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下肢长骨大段骨纤维结构不良导致大段骨缺损的修复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6例骨纤维结构不良患者(胫骨损伤3例,股骨损伤3例),肿瘤切除后骨缺损长度(17.3±4.2)cm,均从双侧切取带腓血管腓骨于缺损另一端同腓血管吻合。双段腓骨前内侧骨膜从中央纵行切开剥离至骨嵴,将腓骨双段折叠后使其前内侧面相对,两端固定。将腓血管襻在移植体一侧形成U形。解剖出损伤区血管,将腓骨插入骨折两断端间,视情
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的菌种分布情况及药物敏感性。方法选择接受鼻内窥镜手术的慢性化脓性鼻窦炎患者89例,术中收集患者鼻道分泌物,并进行培养基培养,采用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K-B法)进行药物敏感性监测,分析菌株对头孢唑啉、头孢他啶、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万古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等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89例慢性化脓性鼻窦炎患者鼻道黏脓性分泌物标本经送检分析,80例
目的探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与高剂量阿托伐他汀联用于血脂控制不佳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差异。方法选取血脂控制不佳老年冠心病患者共240例,以随机抽样方法分为三组,即A组(80例)、B组(80例)即C组(80例),分别采用阿托伐他汀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高剂量及阿托伐他汀高剂量+胆固醇吸收抑制依折麦布治疗,比较三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标率,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及不良反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治疗免疫相关性肠病的过程中的药物不良反应(ADR)。方法选择就诊的免疫相关性肠病应用沙利度胺患者45例,予沙利度胺100~200 mg口服,1次/d,睡前顿服。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程度,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4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ADR,平均(3.2±1.5)/例,前5位依次为手足麻木51.1%(23/45)、疲劳40.0%(18/45)、皮炎33.3%(15/45)、恶心28
目的总结微创左胸小切口冠脉搭桥术(MIDCAB)与经皮冠脉介入(PCI)结合(即分站式杂交Hybrid)治疗冠脉多支病变的临床经验,并与单纯MIDCAB进行比较。方法施行21例MIDCAB手术中,9例患者接受MIDCAB和PCI相结合的分站式杂交手术(Hybrid),比较术前基本情况,观察术后引流量、呼吸机辅助时间、ICU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二次开胸止血、围术期心肌梗死、病死率等,并随访观察有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