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基于“工匠精神”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探究

来源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liser3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深化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实现校企协同育人,就需要打造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育人机制。本文对新时期下“工匠精神”的内涵进行分析,指出基于该内涵下校企协同育人的必要性,并对校企协同育人机制进行一定研究。
  关键词:“工匠精神”;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10-0-02
  新时期下要创新机制,加强校企合作深度,鼓励企业和学校共同以学生发展为基础,学校和企业优势互补,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让学生完成从“学”到“用”的有效过渡,搭建好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坚实桥梁,帮助学生掌握能够朝着幸福生活迈进的扎实技能,从而让个人价值得到实现。但以实际校企合作形式来看,大多数流于表面,企业将学生视作临时工,与校企协同育人的理念背道而驰,更谈不上“工匠精神”从何处体现。因此,要构建“工匠精神”下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及现实意义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它包括高超的技艺和精湛的技能,严谨细致、专注负责的工作态度,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1],表现为各个行业的工匠巧手对自己的手艺或者作品不断进行打磨,以追求更完美的状态,通常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蕴含着刻苦、执着等品质。“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
  在现实世界里,具有“工匠精神”的人一般是某个行业的翘楚,也是专精某项技能的代表,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人。尤其是中国正处于复兴的关键时期,需要大量人才推动社会建设,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教育体系下的莘莘学子极为欠缺耐心和恒心。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背后的艰辛付出,若学生只知贪图享乐、急于求成,势必会造成价值观崩坏,从而影响中国各行业的健康发展。从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来看,欠缺“工匠精神”的协同育人是缺乏灵魂的,企业过度追求短期利益,学生也无法学到真正的本领,如此往复,造就了学习地位的差异性,最终导致整个社会对校企协同育人的看法逐渐演变成对学生的“压榨”,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校企协同育人机制要基于“工匠精神”来构建,确保对学生的职业教育由粗放到精细,对学生的要求由宽松到严厉,切实从技能培养出发,保证学生在建立良好价值观的前提下学有所用、学有所得,从而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广阔事业中。
  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化[2],未来对人才需求将会有新的格局和新的方式,也只有新的人才结构才能推动中国各行业快速发展,增强其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基于“工匠精神”的校企协同育人,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能够促使人才将先进的技术转化为高效的生产力,从而带动经济发展。
  二、基于“工匠精神”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必要性
  (一)与国家发展方略保持一致
  新时期下我国已经进入复兴的关键期,随着供给侧改革的要求,中国对各类技术性人才的需求极为庞大。中国要从传统的“农业大国”向现代化的“工业大国”迈进,就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以全国之力集全国之智突破各种技术封锁。这不是一代人或者某一群人能够完成的事业。职业教育必须承担起人才培养重任,不断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而要拥有高素质人才,则必须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建立科学的培养体系,从而满足国家人才需要。
  (二)滿足我国社会发展需要
  当今飞速发展的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等新技术,正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与千篇一律的工业化生产不同的是,如何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和定制化需求,已经成为企业竞争的新蓝海。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各产业中有总数量高达2亿的高素质劳动者来自于受职业教育的人员,推动中国朝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迈向新台阶。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引导下,职业教育与企业协同,在高铁、经贸等数十个领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三、探索基于“工匠精神”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的构建和运行
  (一)深入挖掘“工匠精神”背后的文化
  “工匠精神”最有价值的地方就在于其内在文化,无论是哪种人才都必须要专一致知才能实现技能的磨炼。要想构建良好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就必须要对学生的素质进行教育,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设计相应的学习体系。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工匠精神”的价值,亲自去尝试去体验作为一名精益求精的工匠需要付出的精力和时间。校企共建的优点在于将社会资源共享给学生,以课程实践的形式鼓励学生对自己行业的工匠进行拜访、学习,从而近距离接触“工匠精神”。此外校园内要构建相关的文化墙,采取不同的措施让学生主动或者被动了解“工匠精神”的代表人物,传达“工匠精神”内涵。通过优秀作品和各类技能大赛奖项的展示,呈现“工匠精神”风范,让学生领会敬业专注、追求卓越的专业态度,从而实现文化熏陶。
  学校积极组织和参加各种技能大赛,探索构建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竞赛导向教学模式,将竞赛项目化教学与“工匠精神”理念相结合。技能大赛尤其专业型的比赛是“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载体,参赛学生是“工匠精神”的践行者,教师在指导学生训练时以“匠心”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将精益求精、创新超越等精神融于指导的全过程,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3]。
  (二)树立“工匠精神”传承者榜样
  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工匠精神”一词内含的意义过于遥远,导致大多数人疲于坚持,容易放弃。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扩大了学生的学习对象,要将学生的信念转变为“人人皆可为师”的正确信念。高校和企业可以同时利用手里的资源邀请各行业翘楚走进校园,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分享求学求艺经历和技能经验,给学生授课和示范,展示相关作品,诠释敬业、精业、奉献的“工匠精神”,让学生现场感受和体悟“工匠精神”的真谛,从而让学生最为直观地接触“工匠精神”传承者,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实现榜样的树立。与此同时,学校可以和企业联手举办职业技能大赛,并内部聘请专业技能指导教师对其进行指导,从而实现良性竞争,使学生掌握相关技能。同样在对教师的选择上,要配备具有较高素质的专业教师,“工匠精神”不是一句口号,应该是身体力行的实践,否则校企协作的口号再响亮,也无法完成“工匠精神”的传承。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国传统武术思想扎根于中国传统民族体育的同时融合养生理念,自成体系,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结晶。中国传统武术体育思想的内涵包括身心一体、动静结合以及中庸思想。中国传统武术的这些内涵特点对当代竞技体育、学校体育以及大众体育都具有重要价值。对当代竞技体育而言,中和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中庸思想,以防过激思想;对学校体育而言,促进素质教育、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等教育理论的完善,其中的为人处世之道成为贯彻
摘 要: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高等院校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在农林院校的物理类公共课教学过程中,本文探索将爱国主义教育、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创新发展理念等思政人文元素与物理知识有机融合,实现知识传授与品德教育并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课程思政;农业物理学;物理农业  中图分类号:O4-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10-0-02  
摘 要: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英语阅读教学大多数教师采用单向翻译讲解,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需求和深层阅读的欲望,给予学生自主空间和思维空间都极其有限,学生得不到积极情感体验,对阅读课缺乏兴趣。本文对最优体验模式在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阅读课的应用进行课堂观察、问卷调查和访谈等研究,结果显示最优体验模式下的阅读教学重视情感培养、融入思政性人文元素,采用多元教学策略,重视思辨能力培养,更有利于英语阅读深度
摘 要:随着高校院系规模不断发展扩大,对高校行政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有效提升高校整体治理效率,为人才培养提供有力的保障,必须构建完善有效的内部管理体系。这就需要高校基于“放管服”背景下积极改革创新,才能更好地应对行政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为高校稳定运转提供助力。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放管服”背景下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行详细分析,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放管服”背景下;高校
摘 要:当今大学生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面临着许多压力,大学生的心理还没有完全成熟,十分容易受到社会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从而引发一系列情绪问题。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显得十分重要,若大学生对自己的情绪不能有效管理,就会对学习和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基于此,本文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提出营造思想政治教育家庭环境的情绪管理氛围、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开展情绪
摘 要:本文以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调研分析,对艺术类院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困境进行明确,并基于社会整体就业发展趋势,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就业指导方法,以期提升艺术类毕业生未来实践竞争力,强化高职艺术类院校整体就业水平。  關键词:高职院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指导;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7.38;J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10-
摘 要:发展性阅读障碍的病因一直是国内外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为了解发展性阅读障碍的机制和病因,目前已经发展出几种比较有影响力的理论。其中,小脑缺陷理论认为发展性阅读障碍与小脑结构和功能异常密切相关。本文将详细介绍小脑缺陷理论的基础和基本观点,以期更好地了解发展性阅读障碍。  关键词:发展性阅读障碍;小脑;行为证据;神经基础  中图分类号:B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摘 要:随着教育不断发展和优化,众多专家和学者开始加强对教育国际化的重视和关注,诸多院校也开始积极聘请外籍教师,希望以此提升学校师资力量和教学能力,并促进学校积极发展和进步。但学校在发展过程中,要注意为外籍教师制定针对性管理方案,这样才能体现学校管理的人性化和科学化。本文分析了外籍教师管理应遵循的原则,阐述了外籍教师考核评价完善思路,提出了外籍教师激励机制优化策略,期望以此优化外籍教师管理模式,并
摘 要:随着翻转课堂在中职各科教学中受到普遍关注,应用范围也极为宽广,基于这一趋势,本文尝试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中职数学教学中,指出翻转课堂应用准备的要点与应用环节要点,以期中职数学教学效果得到不断优化。  关键词:翻转课堂;中职数学;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434;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10-0-02  中等职业学校
摘 要:美国在19世纪强调了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在1983年美国国家教育质量调查委员会发表了《国家在危急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报告。从奥巴马到特朗普两届政府的轮换随之影响k-12阶段的教育政策,主要体现在教育立法的修缮、教育经费的变动、科学教育的国际化趋势、择校政策市场化。本文对其进行多角度分析:经费分配额度、文化价值与国际因素、政党政治间博弈、多方主体需求等,为中国基础教育政策制定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