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SPARCL1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6例胃癌组织、正常胃黏膜和淋巴结病理切片中的SPARCL1蛋白.结果 SPARCL1的表达在正常黏膜中明显高于胃癌组织和转移淋巴结组织(P<0.01),其表达与胃浆膜侵犯、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度(LNR)、肿瘤部位、远处转移、临床分期及生存时间等均有明显相关(P<0.05),而且是胃癌重要的独立预后因素(P
【机 构】
:
430030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胃肠外科中心,430030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胃肠外科中心,430030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胃肠外科中心,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SPARCL1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6例胃癌组织、正常胃黏膜和淋巴结病理切片中的SPARCL1蛋白.结果 SPARCL1的表达在正常黏膜中明显高于胃癌组织和转移淋巴结组织(P<0.01),其表达与胃浆膜侵犯、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度(LNR)、肿瘤部位、远处转移、临床分期及生存时间等均有明显相关(P<0.05),而且是胃癌重要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 SPARCL1表达下调可能促进胃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并影响预后。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腺病毒介导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基因联合转染对大鼠脂肪来源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 分别构建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BMP-2重组腺病毒表达质粒及携带红色荧光蛋白的BMP-7的重组腺病毒表达质粒,包装、生产携带BMP-2和BMP-7的腺病毒.分离并培养大鼠脂肪来源干细胞(ADSCs),分别以Ad-BMP-2转染ADSCs、Ad-BMP-7转染AD
目的 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浆内皮素(ET)水平的变化特点及参麦对其影响.方法 按照平行对照设计原理,将所有60名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和常规治疗+参麦治疗组(B组).对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及ET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与B组患者比较,A组患者第2天、第4天ET水平均明显升高[(80.36±11.05)比(98.18±11.83)、(93.63±8.59)比(107.53±9.26)
病理性瘢痕的防治有多种方法,而至今为止尚无一种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病理性瘢痕的治疗始终是困扰整形外科医生的难题之一,放射治疗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但常规放射治疗存在许多缺点,近年来,由于重离子的物理学及生物学特性,使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因重离子剂量分布具有Bragg峰,能较高吸收剂量区集中于病变部位,从而有效地保护周围的健康组织,是较理想的放疗手段[1-3].本实验旨在观察重离子对人成纤维细胞
目的 比较棘突间Coflex动态内固定术(A组)与腰椎椎弓根螺钉加弹性棒内固定术(B组)两种腰椎非融合内固定手术方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手术疗效.方法 对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L4/5)的22例患者行腰椎非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并对其进行短期随访调查研究,术后随访时间为(6.87±3.25)个月.术前术后分别用JOA评分和ODI指数对早期临床
组织工程韧带/肌腱是近年研究的热点,理想的组织工程韧带可以保留肌腱/韧带的基本组织结构,提供最佳的干细胞增殖分化环境及肌腱/韧带胶原间的纤维连接,去细胞组织工程肌腱/韧带提供了这种可能,同时避免肌腱/韧带免疫源性及疾病传播风险[1].目前研究较多的是通过应用不同化学试剂进行肌腱/韧带的去细胞,目的是在保留肌腱/韧带的生物学特性的同时去除肌腱细胞成分以达到降低抗原性及保存肌腱/韧带结构完整性的目的.
目的 观察沉默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基因表达对于缺氧微环境下人胰腺癌BxPC-3细胞株中糖酵解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合成小于扰RNA((siRNA))转染沉默BxPC-3细胞株中HIF-1α基因表达.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BxPC-3)、空白质粒转染对照组(GFP)和HIF-1α基因沉默组(sh-HIF-1α),分别在正常环境(21.0%O2)和缺氧环境(0.5%~1.0% O2)中
目的 观察鞘氨醇激酶1(SphK1)表达下调对肿瘤Hela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将SphKl siRNA和对照siRNA转染肿瘤Hela细胞,转染后将细胞分为3组:未转染组、siRNA对照组和SphK1 siRNA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转染SphK1 siRNA后SphK1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采用细胞计数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与女性激素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取新鲜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标本53例,再用免疫酶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分析受体表达与肿瘤生物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ER、PR的表达率分别为28.30%、54.17%,ER表达和肿瘤侵出甲状腺包膜、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无明显相关(P>0.05),ER与患者年龄呈负相
目的 观察丹参对HSC-T6细胞基质分解素-1(MMP3)及其抑制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不同浓度的丹参(0.8、0.4 g/L)作用于培养的肝星状细胞株HSC-T6细胞48 h,收集细胞,提取总RNA;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MMP3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MMP3基因表达水平在丹参0.8、0.4 g/L两组分别为2.03±
目的 观察核糖核酸(RNA)干扰对TES基因表达及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将TES基因特异性的小分子干扰RNA(siRNA)转入肿瘤细胞株Ishikawa,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技术检测TES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进行蛋白定量,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研究其对TES基因的表达及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RNA干扰后12、24、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