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该怎么导?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对名著阅读,要从兴趣激发入手,增强学生对名著的阅读欲望。教师应积极创设名著阅读氛围,关注和创新导读策略,让学生自觉参与,乐于阅读。回归阅读的初心,从名著中接受人文熏陶,获得真实体验。
   [关键词] 高中生;名著阅读;引导策略
  名著阅读是高中生人文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在课时紧、考学压力大的背景下,抹去功利性色彩,让学生走进名著世界,从名著阅读中净化心灵,提升精神审美认知水平。对于高中生来说,名著阅读,该如何进行有效引导呢?
  一、导读要唤醒名著阅读的欲望
  名著是经典文学作品,是学生认识世界,提升精神修养的重要阅读材料。在教材中,也有关于名著导读的内容,但教师在高中生名著指导实践中,更应关注学生阅读欲念的激活,让学生带着热忱去读。如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可谓是清末小说的集大成者。如何有效导读《红楼梦》?贾宝玉入幻境,十二宝钗说判词,由判词来折射人的悲剧命运。这一线索的提炼,让学生瞬间激发探究的欲望。也可以引入百家讲坛中《红楼梦》的精解片段,从名家对《红楼梦》的赞赏,对重要人文的评说、分析,来点燃学生阅读热情。高中阶段名著读物较多,对学生展开导读引领,也可以采用“抛问题”策略。如莎士比亚是文学家、剧作家,结合选文《哈姆雷特》抛出问题: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如何理解?你心中的哈姆雷特是什么样的?事实上,在名著导读设计上,教师要善于激活学生的阅读期待,对名著人物命运、性格、特征、故事发展的提炼,鼓励学生各抒己见,以激活名著探究趣味,增强学生名著阅读积极性。读《三国演义》,可以选择影视片段,对作品人物进行对照、讨论,也可以鼓励学生讲述三国趣味故事,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名著导读,并非仅限于此,教师也可以阐释自己对名著的不同理解,让学生沉浸于名著中,体会名著阅读的美感,最终爱上名著阅读。
  二、导读要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
  名著读物作品繁多,激活了学生阅读兴趣,就要指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名著去阅读。一方面,学校要结合图书馆、阅览室,购置和增加名著读物数量,对图书馆开放时间进行调整。如活动课期间也可以开放,让学生可以自主借阅图书,消解学习疲劳,放松心情,体会阅读的美好乐趣。另一方面,在班级组建图书角或名著流动阅读平台,鼓励学生将各自的名著书籍整合起来,配置成班级图书角,班級图书可以在学生间流动,拓展阅读范围。高中阶段学业紧张,教师在名著导读上,也要灵活施策。如借助黑板报、微信公众号等,设置每周名著导读专栏,向学生推荐必看读物。如每学期布置十部中外经典名著,让学生遵照阅读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平时,做好名著阅读检查与指导,每周周五下午第三节为名著导读分享课,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名著的理解,不定期在语文课课前三分钟,挑选学生展开名著故事演讲,让学生在名著阅读中有所收获,获得成长。
  三、导读要从专题性活动中得法
  阅读名著,是学生的事;指导阅读,是教师的工作。从导读到推进名著阅读,教师要发挥其导引作用。每周,例行设置名著阅读课,结合导读课,教师可以开展多种类型的读书活动,借助名著阅读,拉近学生对名著的理解,让师生、生生间,从名著不同理解中见仁见智。教师在名著导读中,还要关注阅读方法的渗透。以《平凡的世界》为例,该作品为长篇小说,读长篇要把握几点。一是关注作者生平,了解小说的写作背景;二是关注语言表达与手法,厘清故事情节;三是分析人物关系及形象,把握作品艺术特色;四是设定阅读计划,培养良好读书习惯。读长篇小说,不能一口气去读,要结合学业,每天设定读书时间,要贯穿在平时,不能影响学业。同时,要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在阅读课上,积极创设学生讨论环节,围绕名著中的人物、故事、情节等,展开交流。在读书报告会上,可以是读后感,读书笔记,等等,让学生能从名著阅读中受益。另外,学校也可以定期组织名著阅读分享活动,举办名著读书会,读名著征文赛,让名著阅读更有意义。
  很多学生之所以不爱读书,根源在于觉得读书无趣。高中阶段名著导读,教师要科学、客观地对待课外阅读,结合学情,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每天参与阅读,体验读书的趣味。教师要打破传统僵硬读书模式,让学生深入文本,与作者对话、与人物对话,读出自我。教师要营造平等的阅读对话氛围,尊重学生阅读,引领学生从浅层走向深层,从读书中品味优雅,让经典文学浸润学生的心灵。
  参考文献:
  [1]赵招娟.高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6.
  [2]葛娴.高中名著阅读现状及教学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1.
  (责任编辑:吕研)
其他文献
[摘 要] 古诗词学习资源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梳理文言现象,把握语言规律,整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果。本文从增强形象思维、整合丰富资料和构建知识网络等维度,思考融合信息技术的古詩词资源的有效设计,盘活古诗词数字化资源的应用。   [关键词] 古诗文;信息技术;形象思维;知识网络  随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颁布和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应用,语文核心素养,学习任
山东省邹城市是亚圣孟子的故里,素有“国家森林公园”“天然氧吧”之美誉的十八盘山就位于其东部山区。在十八盘山脚下,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革命老区、农村小镇——田黄镇。该镇中心小学有一位数学教师,他一直坚定信心,凝神静气,与蚊虫做伴,与孤独相守,以读书学习勤钻研、不求名利干工作作为左右手,带着梦想默默行走在乡村教育的道路上。他就是山东省特级教师、山东省优秀教师、济宁市第四届杏坛名师于勇。  学习与读书的“
近年来通过主持研究省级课题《新时期中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研究》,对中学生网络成瘾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健全学生人格,构筑“网络心理防护墙”也有了基本思路。  一、享用“网络”便利,警惕诸多负面影响  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网络”已经成为现代人学习、工作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它在给人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麻烦,尤其是对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会产生诸多不利影响。  网络成瘾导致学业
[摘 要] 生涯教育是高中德育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对适应社会发展、促进个体成长和激发教育活力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提升职业选择的决策力和职业的适应力。两者相互融合可达成相互促进的效果。在高中教育阶段以德育促进生涯教育,以生涯教育丰富德育内涵,可以提高学生生涯发展素质和道德品质。   [关键词] 生涯教育;德育;高中;融合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近期成立了生
2010年以来,辽宁省东港市小甸子镇中心小学依托“草根式校本教育研究”,围绕“诗性教育”的办学宗旨,努力构建“诗意课堂”,走特色办学之路。“诗性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进行的教育,旨在帮助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志向,促进人生境界的提升、理想人格的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其核心是培养具有人文意识的创新精神。这种精神的养成一般通过多种途径,包括广博的文化知识滋养、高雅的文化氛围陶冶、优秀的文化传统
[摘 要]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强调,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因此,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时,我们不仅要进行语言知识讲解,理解文章表层含义,更要深挖文本,帮助学生从评判性视角,用自己的思维去体会文章的深层含义,获得人生感悟,指导生活实践。然而现实中的英语课堂往往更重视知识,问题设置趋于表层化,设问与全文理解相脱节。本文以2017年全国高考卷II阅读B篇为例,通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和信息化教学的不断推进,教师发展也成了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教师在学习中夯实专业功底,不断汲取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理念;在实践中增强深刻体悟,主动总结高效的教育教学方法策略;在交流中开阔视野,广泛借鉴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做法都是置身教育教学的新理念和新需要,加快自身发展,促成健康成长的好举措。   [关键词] 初中教师;专业化;成长;举措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
[摘 要] 中队辅导员工作繁重而复杂,在完成自身学科的教学工作外,每天还要处理班级学生中的各类大小事情。如果处理得当,学生们能暂时听从老师的管教;如果处理不妥当,还会对老师的印象大打折扣,从而影响到正常的教学工作,得不偿失。要努力做一个有个性、有爱心、有真情的中队辅导员,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关键词] 中队辅导员;学生;个性;爱心;真情  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做教师而不做班主
“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对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的基本要求。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适宜学习的环境,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素质,对其思想品质塑造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展开,这无疑就是德育渗透。  课程不仅是知识,同时也是经验、是活动,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知识的过程。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自
[摘 要] 青春期情感萌动是正常现象。如何引导青少年对待萌生的情愫,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呢?笔者针对青春期情感的特点,通过“分享文章”“续编故事”“讨论行为”等措施,引导学生智慧又坦然地面对青春期心灵的悸动,鼓励以阳光的心态,建立纯真的友谊,建设友爱的“大家庭”。  [关键词] 青春期;情感萌动;阳光心态;纯真友谊  一直以来,青春期的孩子,总是让人要多操一点心:逆反、厌学、早恋、难以沟通,一大堆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