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视新闻主题报道的困境与突围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toum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很多电视新闻主题报道都具有严重的工作性、说教等色彩,导致整个新闻主题报道给人浓烈的枯燥感,无法被观众认同,还会引发观众的抵触情绪,对舆论的引导能力有直接的影响。只有积极改变视角,提高内容的贴近感等形式寻求电视新闻主题报道的创新点,才会让观众喜闻乐见。
  关键词:电视新闻;主题报道;困境;对策
  主题报道是电视联播类新闻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重要决策、重大活动和社会热点,展开具有深度和广度的规模化、系列化报道。如何突破当前电视新闻主题报道的困境,使主题报道真正做到贴近观众、打动观众、引领观众,发挥出新闻主题报道应发挥的舆论引导作用,是一项急需解决的现实课题。
  一、电视新闻主题报道的困境分析
  首先,目前的主题新闻报道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报道形式过于陈旧,方法简单,这使得新闻内容雷同重复,甚至很多新闻内容是完全一致的,久而久之观众会觉得新闻报道过于呆板,失去观看的兴趣。比如:在做某一项新闻主题报道时,经常针对一个亮点进行常规的报道,报道内容没有新意,同时也没有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分析,给观众一种枯燥感,直接影响了整个主题新闻本身的社会效用。
  其次,新闻报道的语言运用不恰当,生涩语言过多。抄文件抄报告的做法屡见不鲜,连基本的口语化和日常化都难以达到,更别说生动、有吸引力。一个优秀的电视新闻主题报道要做到严谨、恰当,不能过于繁琐、生硬,尽可能使用观众容易理解且又不失严肃性的语句,在这个方面,要求专题报道的新闻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最后,主题性报道缺乏核心内容,中心涣散。在任务味道十足的主题报道中,很多记者本身都不明白主题报道的意义,只是象征性地进行传达,并没有真正揭露主题。这样的报道必然也无法达到传播的真正目的。
  二、如何将电视新闻主题报道做好
  想要提升舆论引导力以及号召力,则需将主题报道做到位。主题报道需展现规模、深度,通过结合的方式构成关注度。主题报道要体现出力度并不难,可是要体现出亮点则十分困难。如何做好主题报道,让观众能在观看节目的同时受到教育和启发,需要选择恰当的事件作为电视新闻主题报道的主要内容,把控适当的宣传思想。
  (一)根据新闻主题选择报道形式
  电视新闻主题报道往往有很多的成就性报道,选择的事件又侧重于已经发生的,导致新闻主题报道很难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电视新闻主题报道的题材一定要精。目前电视主题报道的形式一般有两种:(1)直接式,就是宣传报道媒体直接将其宣传明了、表达透彻,这种方式适用于传统成就报道、典型报道或经验报道,针对性强且宣传力度大。主题报道的宣传力并非仅仅体现了思想性,还体现出感染性。比如当年金融海啸时期的报道中,CCTV-2勇于创新,制作了大型直播报道《直击华尔街风暴》。节目透彻地解析金融危机的最新事件,直播规模庞大,嘉宾阵容强大,而节目真正成功之处在于,它全面记载了风暴设计的所有需要关注的事件、场景与人物,并结合专家学者与普通大众,带大家走入风暴中,将庞大热点话题落实在所有看电视的个体当中,让大家深有体会。如此,将需要体现的庞大主题新闻嵌入人们内心;(2)迂回式,这种报道形式主要是将政治方面主题化解后融入到具体的物中,通过不同方向、不同层面、不同形式对其进行论述和解析。这种将主题报道具体化的过程被称之为策划。新闻策划并不是幻想,而是将党中央的宣传精神、政策方针与电视人通过调查掌控的事件进行结合,并融入到整个主题报道中。主题报道的策划组织包含了内容设计专题化、报道推出系列化、客观状态多样化、主要栏目品牌化、打造声势规模化,以此将主题报道的针对性凸现出来,将主题报道的纵深感展现出来,提高主题报道的吸引力,加大主题报道的传播力,提升主题报道的影响力。
  (二)积极改变视角,提高内容的贴近感
  针对当前新闻主题报道存在的内容陈旧问题,新闻编辑人员应积极改变视角,选择更贴近民生的视角,夺人眼球。在形式上,要学会利用主题报道来进行记忆点的营造,还要不断创新和完善新闻报道的内容,提升观众对主题报道的认可度,拉近新闻报道和观众的距离,最大限度的向社会热点靠拢,这样才能引起社会大众的共鸣。比如:在党的十八大部署相关报道中,央视始终强调“不唯远、不唯苦、只唯真、只唯实”的要求,从《科学发展成就辉煌》到《走基层·百姓心声》,再到《代表回基层》等每一个专栏,在每一个选题的呈现上,都从小切口进入,通过精心的串联和衔接,生动体现民生的变化。尤其在报道形式上,提倡記者通过互动式体验、伴随式采访、探访式报道以及生动化的表达,拉近与被访者和观众的距离,增强节目的生动性,把抽象的主题报道与百姓的日常生活相结合,让报道更贴近百姓生活,增强报道的感染力。
  (三)提升新闻报道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从本质上来讲,新闻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新闻主题报道的好坏和受众的喜爱程度。由于观众欣赏能力的提高和新媒体的冲击,对新闻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传统电视报道单位一定要加强对新闻工作者的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找新闻、分析新闻以及评论新闻的能力。同时新闻工作者也要注重自我提升利用业余时间充实自己,做好新闻的传播工作。
  三、结语
  总而言之,想要让电视新闻主题报道突破困境,更具特色,需要广大电视同仁共同的努力。要从提高新闻主题报道的新引力、感染力方面努力,使用生动活泼、言简意赅的文风,让广大人民群众爱看、爱听,从而展现其引导力量和最好的宣传成果。
  【参考文献】
  [1]陆霄.电视新闻主题报道的困境分析与解决途径[J].新闻传播,2015(24):49-50.
  [2]阮学义.浅谈城市台电视主题报道的困境和出新[J].新闻知识,2016(08):102-104.
  [3]蔡章元.探讨电视新闻主题报道的创新点[J].西部广播电视,2015(13):37+42.
其他文献
可再生能源与建筑的结合,已经成为发展节能建筑的必然趋势。我国到2020年,实现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消费比例占建筑能耗的15%以上;以可再生能源为重要抓手,促进绿色建筑发展的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力流动的频度及规模都将不断扩大,流动务工人员也将随之不断增多.因此,建立流动务工人员社会保证制度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然而,目前我国社会保障
摘要:我国电视新闻节目起步较晚,发展时间不长,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及科技的发展,信息的沟通越来越重要。如今,全球一体化加剧,受众对电视节目的要求不断增高,这种需求的速度远远快于我国电视行业发展的速度。随着新闻媒体市场的的发展,新闻的娱乐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文章将对新闻的发展和娱乐化展开思考,进而分析新闻娱乐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总结新闻媒体在娱乐化道路上遵守的原则,以利于新闻娱乐化更好地为受众服务。
【摘要】本文对作为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基础课的货币金融学的双语教学一般规律进行了探讨。详细阐述了货币金融学双语教学的教学目标、应具备的条件、可选择的模式以及在教学方法上的若干体会,对该课程的双语教学理论研究做了初步的基础工作,也对开展中外合作办学课程的双语教学提供了参考意见。  【关键词】货币金融学 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4
同学拿着写了25页的关于USB技术的论文去答辩,老师开口就问:请你用一句话介绍一下USB技术。同学大怒:一句话?一句话可以说清楚我写25页干嘛?一句话可以说清楚我站在这里干嘛?
期刊
Objective To explore Effects of marine collagen peptides (MCPs) on markers of metablic nuclear receptors, i.e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PPARs)
多光谱遥感影像包含了丰富的光谱和空间信息,但是传统的监督与非监督分类在精度上有较大的缺陷。基于此,本文利用TM影像基于决策树的分类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制定多光谱影像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