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be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论述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契合点,既可以从渊源上找到马克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依据,也可以为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提供学术资源。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契合点就是强调人的社会性的基本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的辩证法特征、入世的基本文化心理。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化;契合点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两层含义。首先,是强调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这一过程中,一方面要考虑到与中国的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也要综合对文化融合的因素,这其中也蕴含对文化的解读。所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内容要在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和中国文化传统两个空间上展开。其次,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内容上和形式上相统一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过程中,从内容上说,实际上就是要使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例如中国社会的历史实际、中国文化传统的实际相结合,并在运用的过程中创造新的理论和发展,从形式上说,就是要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形式,也就是赋予马克思主义以中国的风格和中国特色。
  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就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会主义,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密联系中国的具体实际,运用具有中国特色的方法创造出具有中国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把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升华为理论,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就是把马克思植根于中国优秀的文化土壤当中,和中国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一方面,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创立和发展。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坚持实事求是路线必须坚持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与时俱进就是要不断创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等。毛泽东思想活得灵魂是贯穿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他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契合点
  第一,和谐发展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新主题。我国提出的和谐发展观,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灵活继承,更是凝结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相关经验和智慧。所以,深入探讨和谐发展观的相关理念对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也能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更好的指导我们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工作。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是我们的最高追求,共产主义社会就是人人有尊严,人人都能共享改革的果实,公平、公正、和谐的社会。在共产主义阶段,每个个体和集体之间的关系都是和谐共存的,人与人之间不存在阶级等级划分,整个社会组织都是有计划、有组织、公平、公正的开展相关生产、生活活动,人们都是按需索得相关生产、生活、工作所需物资。我国古代提出的“大同”设想,就是对共产主义社会的最早社会实践。马克思在1859年其《政治经济学批判》这部著作的序言中谈到,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发展阶段中,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之日就人类史前时期相关社会形态终止之时。马克思谈到的史前时期指的是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及其以前的社会形态,在史前社会里面,包含了很多社会对立,这些对立主要有:人与人之间的阶级对立、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对立,不同民族之间的民族对立等,这些对立的存在势必引发一系列的矛盾,比如:人与人之间的对立可能会形成社会矛盾,不同民族之间的民族对立可能引发局部战争;这些矛盾的存在和加剧,就会造成社会不和谐。马克思提出的共产主义社会就是要消除这些对立,消除这些矛盾,最终实现和谐社会。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最终的社会发展进程就是要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跨越困难险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我国具体国情想结合,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民生建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谐发展观的提出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也是符合我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同时也符合我们的国家利益的,也是顺应世界发展潮流的,因此我们一定要团结一心,努力奋斗,为和谐社会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儒家和谐政治思想虽然有点夸大道德手段的作用,不过它本质上是谋求社会安定、和谐,并且围绕这一核心观点提出很多辅助的有价值的观点。我国古代儒家观点强调的“民唯邦本”与当前我们提出的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观点有着一致性。不管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人民群众始终都是社会发展的基本推动力,也是社会和物资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进步的主体;儒家提出的“民贵君轻”、“庶人安政”等观念也在一个反面印证出人民群众的重要性。从人类历史发展长河来看,唯有尊重人民、热爱人民、让人民富足,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和爱戴,确保社会稳定。我国社会主义发展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究其根本就是党和国家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利益谋福祉,并实行一系列惠民、顾民、爱民的相关政策。
  我们在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中,也要不断汲取其他做得好的经验,比如:我国古代儒家提出:正人正己、修己以安百姓、政治清廉、勤政为民的为官之道,是我国古代政治文明的精华,值得我们当代借鉴。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中,官风、民风、官德与克己自律都十分重要,为政者只有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才能做好自己本职的治理工作,也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全社会都是在这样的氛围中不断前进发展,我们国家才能实现快速、稳定的发展,达到和谐社会所要求的长治久安。
  三、马克思中国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变革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于机器大工业的基础之上,它揭示出资本主义的历史短暂性同时也凸显了社会主义道路的光明,它没有停留在事物表面,而是为了研究社会历史发展本质提出了科学的方法理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作用,同时要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灵活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矛盾的观点辩证看待前进途中遭遇的困难挫折,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观点,不闭门造车,纸上谈兵,注重实践的指导和运用。
  根据我国发展的不同阶段我党和国家相关领导人相继提出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理重要思想,这些理论体系的提出都是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和不同的发展阶段对马克思主义的灵活继承和丰富,在这一系列理论的指导下才能确保我国和谐社会建设方向正确,实现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上的突破。从近代中国,我们历经了:中体西用、西体中用、全盘西化等模式的构建,但是这些都没有让我们从根本上取得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实质性进展,知道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指导我们革命、社会建设工作之后,我国才陆续形成了科学的发展观念和一系列的方法论。再好的理论,也不能原封不动的搬用,而是要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在实际中不断丰富和完善,最终才能成为适合我们自己的理论。我国要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让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去,辩证的综合,结合我国具体国情,还要充分体现时代的变革性,最终才能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者单位:海南大学)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
  [2] 张岱年.中国文化与文化争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190
其他文献
目的:多次法根管治疗和一次性根管治疗两种方法对牙体牙髓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2月384例牙体牙髓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研究组利用一次性根管治疗,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持续提升和事业单位运营水平的不断进步,预算管理在我国当前事业单位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从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进行简析入手,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强化提出了部分见解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事业单位 预算管理 强化措施  在我国现代事业单位的发展过程中预算管理工作始终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完成能够更好地提升事业单位的整体运营效率。因此本文对于当前事
期刊
近日和友人聊天,我问他:最能概括人的追求、向往、期待、理想的-个字是什么?友人脱口而出:“盼”!这使我想起了一个典故:乾隆风光下江南,眼见江面百舸争流,帆星点点,不免有感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是实现高校自我发展及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该文基于人才培养的方向,阐述了产教融合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当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对社会团体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了讨论与分析,并针对社会团体财务管理中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应对策略,旨在为提高社会团体财务管理水平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社会团体 财务管理 常见问题 应对策略  社会团体是一种新的社会组织,是非营利性的民间组织,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如今,社会团体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社会团体的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但是
  跨文化、跨学科为背景的国际合作设计工作坊将教学、科研相结合,积极促进跨文化与跨学科的对话,并寻求进行项目研究和设计的新方法,反映出设计教育中国际化发展的新趋势。本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较快,但收入差距也越来越大。主要表现在行业、城乡、区域之间。本文通过统计年鉴数据真实的阐述收入不公的具体表现及其原因,并提出建议措施。  【关键词】中国 经济发展 分配不公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中国2012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519322亿元;人均收入有所提高但存有不公现象。收入分配不公将严
我国主题公园开发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是市场催生的产物。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内旅游热的兴起,使庞大的国内旅游市场被启动。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主题公
期刊